中國貨幣政策:更加穩健積極
專家認為,相對于通過大規模購買資產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的“量化寬松”政策,中國央行近期實施的貨幣政策仍可謂穩健積極。

專家認為,相對于通過大規模購買資產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的“量化寬松”政策,中國央行近期實施的貨幣政策仍可謂穩健偏松。
而中國實施這一貨幣政策,主要還是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同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發揮市場定價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以最近一次的降息為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主要目的還在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行,今年4月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僅增12%,創下自2001年以來的新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也跌破6%,已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最低點,居民消費指數(CPI)有所企穩但仍在低位徘徊,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已經連續38個月為負值,短期內難有起色。
“二季度經濟形勢總體仍難言樂觀,4月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低迷,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增速依舊偏低,基建投資獨木難支,特別是PPI繼續下行,降幅不見收窄,通縮風險加大,在此情況下,降息有利于促進實際融資成本下降,推動企業擴大生產經營,促進經濟平穩增長。”連平說。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通縮風險上升的背景下,降息有助于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p>
另一方面,降息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地方政府“松綁”,緩解其債務壓力。財政部近期宣布發行1萬億元的地方存量債務置換債券,置換處理截至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實質是將地方政府原來的平臺債、城投債等轉變為公開發行的債券。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成本,有利于其存量債務置換。
俞平康表示,降息有利于長期利率的下行,使市場投資者接受地方政府要求的低利率水平,創造有利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低息試點,保證財政資金的順利籌措。
“從央行已經出臺的措施看,現在的貨幣政策在操作手段上更加積極?!币晃粐猩虡I銀行人士稱,貨幣政策的這種變化,對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對資本市場的創新發展都將起到積極作用。央行在后續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上,也將秉承這種積極態度。
自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開始,近半年時間共進行了三次降息、兩次降準,且力度呈遞增態勢,并伴之以利率市場化改革。兩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超過2萬億元,再加上央行對新創設流動性工具的續作,這段時間投放的基礎貨幣已接近3萬億元。同時,今年一季度每個月的新增信貸均超過萬億元。
“還是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政策實施的效果上?!辟Y深業內人士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會繼續實施,但將根據流動性供需、物價和經濟形勢等條件的變化進行適度調整,綜合運用價量工具保持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
但更多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后續貨幣政策的總基調仍是“穩健的”,但從當前看,央行在應對實體經濟變化的手段上已經開始向“積極”轉化。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三大支柱,財政、貨幣、股市三大領域的政策正在積極行動起來,而且粘合度正在明顯增強。這是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保障。
今年3月份,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基礎貨幣投放的資金流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國務院剛剛宣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再增5000億元;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也會考慮新股發行對流動性的擾動以及股市的承受能力。這些變化加深了貨幣政策、銀行業與股市的互聯互通。
同時,財政政策的積極以及財稅系統對影響股市運行的傳言及時進行澄清,也增強了財政政策與股市的聯系。
反過來,股市的健康運行也將增厚稅收規模,反哺財政;同時,貨幣政策調整釋放的資金將對股市發揮積極作用,股市的向好可以提升直接融資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貨幣政策的壓力。
“財政、貨幣、股市三大領域政策聯袂積極,且粘合度增強,無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福音?!鄙鲜錾虡I銀行人士稱。
未來,在穩健偏松貨幣政策的施行下,中國金融領域及相關經濟領域都將發生顯著變化。
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方面,連平表示,在存款保險制度即將實施的情況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正在加快推進?!拌b于此次降息前多數銀行存款利率并未上浮到頂,存款定價已經呈現出差異化格局,預計此次上浮倍數擴大至1.5倍后,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會有所擴大但并不會到頂,存款利率定價進一步體現出差異化。”連平認為,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幾乎已經完成。

俞平康認為,商業銀行的“惜貸”情緒和利率市場化的加速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削弱降息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方面的實際作用,而商業銀行的攬儲行為可能會進一步推升銀行的負債成本,也對實際貸款利率造成壓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大企業受益于降息更為明顯”。
此外,穩健偏松的貨幣政策也有助于房地產行業的企穩。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地產銷售數據有所回暖,房價在部分城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升。專家認為,降息有助于延續近期一系列地產行業利好政策的正面效果。不過,除了部分大城市外,房地產的投資屬性正在削弱,地產行業的復蘇趨勢并不會很強勁。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策略師劉立男5月發表的特別報告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在2014年實現了大幅度開放,進而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將繼續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報告對中國未來18個月中可能推進的金融改革進行了預測,即深度改革將側重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資本賬戶開放、國內資本市場深化發展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五方面。
報告指出,這些改革的成功實施將大大提高中國在接下來幾年中的生產力增長及經濟潛力。
那么,中國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松的空間嗎?
有專家認為,在總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未來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松的空間。連平表示,若經濟運行仍不見好轉,PPI進一步下行,通縮風險加大,未來可能再次小幅降息。而中國目前的準備金率水平依然較高,年內仍有可能下調0.5-1個百分點。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目前一些貨幣利率已經下降到2%以下,創下近5年來的新低,貨幣政策偏松正進一步加劇。此外,目前的名義貸款利率為6.8%,實際貸款利率更是達到8%,高于GDP的名義增速,“進一步的偏松無疑是未來貨幣政策的大方向”。
專家同時指出,從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對存量債務進行置換的角度看,也需要通過降準、加大基礎貨幣投放等方式改善銀行的資金供應能力。業內人士預計,此次降息后,降準降息還將相繼出現,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為地方債務置換提供低利率環境。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預計,中國6月將再降息一次,并且中國第三季度還將再降息降準一次;貨幣寬松政策和財政寬松政策的組合在下半年將更有效地提振投資;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在下半年將微幅反彈至7.1%。而在中國政府宣布放松對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控制前,該行曾預計中國經濟將下行。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指出,在中國未實施該財政政策之前,該行擔憂中國政府放松政策的舉動可能“太晚”、幅度也可能“太小”,將加劇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中國這一財政政策立場的變化顯示中國官員達成一致意見,即促進經濟增長是首要任務;預計中國政策措施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將更加有效且協調,并將減少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