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英 徐惠冰
廣東省揭西縣婦幼保健院,廣東揭西515400
微波照射聯合利凡諾注射液治療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體會
林碧英 徐惠冰
廣東省揭西縣婦幼保健院,廣東揭西515400
目的 通過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療,分析愈合不良發生原因與治療效果。方法 將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12月婦產科發生的30例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隨機分兩組進行治療。兩組均給予切口換藥。治療組手術24h后切口給予頻譜微波照射,2次/d,每次30min。連續5~7d,及照射后用利凡諾注射液100mg濕敷腹部切口,連續3~5d,對照組給予切口神燈治療儀(TDP)理療,2次/d,每次30min,連續5~7d。 結果 全部30例患者經過治療后,切口愈合不良得到妥善的處理,患者均痊愈。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達93.33%,出現切口脂肪液化率低且明顯縮短治療時間及換藥次數。 結論 術前預防,可以降低術后愈合不良、切口液化發生率。運用微波照射聯合利凡諾注射液外敷治療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預防切口液化效果明顯,值得臨床運用。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臨床分析;對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增加,各種社會因素使剖宮產率上升加上高頻電刀的廣泛應用,腹部手術切口發生愈合不良、脂肪液化有增多趨勢, 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宮產手術較常見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開、切口血腫、切口疝等。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增加了經濟負擔,同時也增加了醫患矛盾,因此,術后切口的愈合非常重要。通過對本院自2007~2014年婦產科發生的30例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采用微波照射聯合利凡諾注射液外敷治療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自2007~ 2014年剖宮產術后橫切口或縱切口患者共3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其中,20例為腹部橫切口,10例為腹部縱切口,患者年齡22~40歲,平均(27.5±1.5)歲,其中有2次手術史24例,合并貧血、低蛋白血癥7例,合并糖尿病5例。上述患者中腹壁脂肪厚、張力高20例,在術后出現紅腫及或有硬結24例。

表1 換藥次數、發生切口裂開、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時間療效情況比較[n(%)]

表2 對硬結、紅腫和滲出、切口裂開療效情況比較[n(%)]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切口換藥。
治療組:選用CFT-2100型微波治療儀,腹部切口常規換藥后覆蓋無菌紗布,于手術24h后選擇圓球理療探頭,輻射面直接放在患者的切口敷料上1~2cm垂直照射。根據熱效應,一般選擇功率為l5~20W,時間30min。于在理療的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感覺。根據需要調節微波輸出功率和時間。以防過熱燙傷患者。理療時應詢問患者局部知覺,對溫度感覺遲鈍者,微波輸出功率宜偏小。一般以患者感覺局部微熱為宜[1]。用微波理療每天2次,連續治療5~7d至拆線;及照射后用利凡諾注射液(由青海制藥廠生產,H63020043)100mg,濕敷腹部切口,連續3~5d,直至切口拆線。
對照組:給予切口神燈治療儀(TDP)理療,照射治療時,照射部位皮膚應裸露,距離約30cm,皮膚感覺溫度40℃治療效果最好。或以患者自感舒適為宜,溫度過低療效差,溫度太高易灼傷皮膚,2次/d,每次30min,連續治療5~7d至拆線。
對切口出現滲液多者給予利凡諾紗條引流,1~3次/d,滲液減少直至無滲出出現新鮮肉芽組織后運用蝶形膠布固定切口繼續換藥治療至切口愈合,或及時行Ⅱ期縫合。
1.3臨床癥狀
兩組患者均于手術后2 ~ 7d換藥時發現不同程度的切口紅腫及或有硬結,擠壓切口處出現少許淡黃色水樣物或者無滲出,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正常。培養無感染。
1.4療效判斷標準
(1)顯效:經過治療后4~5d,傷口拆線完全愈合;無切口裂開、脂肪液化;換藥次數<9次;治療3d后,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局部硬結者,治療2d好轉,4d硬結消失。(2)有效:經過治療4~5d后,可以拆線,拆線后需要繼續清創,8d左右完全愈合;治療5d后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局部硬結者,治療3d好轉,5d硬結消失。(3)無效:經過治療后,傷口無好轉,發生切口裂開、脂肪液化,換藥次數>9次;需要拆線后待切口滲液減少直至無滲出出現新鮮肉芽組織后運用蝶形膠布固定切口或重新縫合治療,10d左右未完全愈合??傆行?顯效+有效。
2.1兩組術后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發生切口裂開、脂肪液化情況比較
治療組和對照組相比,切口8d內愈合,治療組有總效率93.33%,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46.67%;治療組換藥次數<9次為86.67%,優于對照組換藥次數<9次的46.67%;治療組發生切口裂開、脂肪液化為13.33%,低于對照組的46.6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娭委熃M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2.2兩組術后局部紅腫和滲出療效情況比較
治療組15例中10例經過治療3d后,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4例經過治療5d后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經過治療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共14例(93.3%),對照組15例中5例經過治療3d后,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2例經過治療5d后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經過治療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消失共7例(4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可見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2.3兩組術后局部切口裂開療效情況比較
治療組15例中1例術后第7天切口拆線后局部切口裂開1~2針者,占6.67%,經利凡諾紗條換藥2~3d后,滲液減少直至無滲出出現新鮮肉芽組織后運用蝶形膠布固定切口加微波治療4d后切口愈合。治療組切口均甲級愈合。對照組15例中7例術后第7天切口拆線后局部切口裂開1~3針者,占46.67%,經利凡諾紗條換藥后2~3d,滲液減少直至無滲出出現新鮮肉芽組織后運用蝶形膠布固定切口至切口愈合或及時行Ⅱ期縫合。兩組防治局部切口裂開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娭委熃M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2.4兩組術后局部硬結療效情況比較
治療組10例局部硬結者,治療2d好轉,4d硬結消失共9例,總有效率90.00%,對照組14例局部硬結者,治療3d好轉,5d硬結消失共7例,總有效率5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娭委熃M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經過治療后,微波照射后用利凡諾注射液濕敷切口對消除切口紅腫和滲出、硬結消散效果優于觀察組,發生切口裂開、脂肪液化率低。9例發生切口部分裂開者,選擇拆除部分縫合,另行鹽水沖洗,清除壞死組織,雙氧水、碘伏常規清創,放置利凡諾引流紗條,創面出現新生肉芽后,運用蝶形膠布固定切口,繼續換藥2~3d至切口愈合。待其愈合,時間較長,平均約15d。
對于婦產科發生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進行了系統性回顧。探討其發生原因、治療及預防措施。
3.1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發生原因
感染、肥胖、營養不良、妊娠水腫、貧血、電刀使用、切口暴露時間長,術中縫合技巧、術后切口觀察處理等均為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2]。
3.1.1感染因素 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有破膜時間長,產程長,胎兒出現宮內窘迫而行急診手術,羊水有Ⅱ~Ⅲ度的污染,手術時間較長,妊娠合并糖尿病、妊高征、貧血等。剖宮產切口屬于Ⅱ類手術切口,婦女正常陰道內有病原體寄生形成正常微生物群這些菌群之間存在生態平衡以及陰道自凈作用而不致病,羊水胎糞中含有抗菌物質,妊娠和正常分娩不會給產婦增加感染的機會,當機體免疫力、細菌毒力和細菌數量三者之間的平衡失調時才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出現孕期衛生不良、嚴重貧血、胎膜早破、產程過長、多次肛查、陰道檢查后,使產婦陰道內環境的生態平衡失衡、條件致病菌繁殖,發生感染,從而導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
3.1.2高危相關因素 肥胖是剖宮產術后發生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重要因素之一。孕婦分娩前體重指數≥30kg/m2為肥胖,孕前及孕期過度營養攝入對術后切口愈合不利,可能有幾個方面原因:(1)脂肪組織:肥胖者單位組織供血少,本身血運較差,該類患者切口脂肪層厚,多次切開皮下脂肪后,手術切斷切口組織交叉的血管,使其血運更加減少;(2)各種機械性刺激,使脂肪組織受損,缺血壞死發生無菌性炎癥反應而致脂肪液化;如擠壓、拉鉤、壓榨、鉗夾等;(3)使用高頻電刀切開皮下脂肪所產生的高溫造成皮下脂肪淺表層的燒傷,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而發生變性,脂肪組織內的毛細血管由于熱凝固作用而栓塞,進而影響組織血供,以及由于脂肪組織壞死,細胞破壞形成小分子物質,使切口處于高滲狀態,均促使皮下積液形成;(4)長時間暴露切口,過度牽拉損傷脂肪組織可發生氧化分解反應,引起無菌性炎癥反應;(5)縫合過緊過密致血運不佳,組織層次對合不佳,漏縫形成死腔;導致組織缺血、壞死及縫線異物反應;(6)止血不徹底出現滲血,血液在切口內積聚形成血腫;(7)患者原有營養不良、貧血、水腫、妊娠合并癥、術中及術后失血量多、機體抵抗力下降、糖尿病也是影響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2]。
在本研究統計中發現,導致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的原因較多,30例患者中均為Ⅱ類切口,肥胖20例,有2次手術史24例,合并貧血、低蛋白血癥7例,合并糖尿病5例。上述患者中腹壁脂肪厚、張力高20例,皆為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肥胖脂肪厚、張力高是導致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的最主要原因,這是由于脂肪的自身血供條件不足,術中往往切斷并結扎了血管,對脂肪組織的血供造成進一步影響,容易致使術后切口脂肪組織由于缺乏營養和缺血而發生壞死、滲液、切口不愈合或愈合不良;而當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等,由于合并營養不良,導致其新鮮肉芽組織生長速度慢,末梢循環較差,切口延遲愈合,使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的發生率增高; 在切口縫合時,由于縫扎過緊,往往影響到血液循環,容易引起組織壞死,而由于縫合過松,則容易因為止血欠佳,致使滲出物增多,導致切口愈合時間延長,從而增加了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的幾率[3]。
3.2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治療及預防措施
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易發生愈合不良、脂肪液化高危患者,先常規對原發病及基礎性疾病進行積極對癥治療。對患有糖尿病、貧血等癥的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糖尿病患者在術前要調節血糖水平,術中和術后要嚴格觀察血糖水平,控制血糖攝入含量;例如對于在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應將其血糖值控制在低于8mmol/L為宜[4]。貧血患者在術前術后都要維持輸血狀態,使血紅蛋白在90g/L以上。
密切觀察切口狀況、引流壞死組織以及滲液情況??杀苊庥喜涣肌⒅疽夯陌l生,對于肥胖患者在術后應盡早對其切口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早處理,例如對傷口采用紅外線進行照射或應用微波進行照射,能夠加快傷口的愈合進程[5]。
術中加強外科操作。在手術時,醫生要做到穩、輕、巧、準,切開腹壁時要徹底止血,縮短電刀和脂肪的接觸時間。在縫合時要做到不留死腔,脂肪層較厚的患者要分層縫合,做到間隙適當、縫線適度松緊、切緣對齊等操作技巧。注意腹腔縫合后要用生理鹽水將脂肪部位清洗干凈,避免雜物進入切口。
3.2.1利凡諾 對革蘭陽性細菌及少數革蘭陰性細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對球菌尤其是鏈球菌的抗菌作用較強??捎糜诟鞣N創傷,滲出、糜爛的感染性皮膚病及傷口沖洗。其刺激性小,一般治療濃度對組織無損害。外用濃度0.1%~0.2%。適用于敏感革蘭陽性菌及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淺表皮膚感染,如創傷性創口感染、化膿性皮膚感染等有治療作用。術后應用防止切口感染或治療感染切口。
3.2.2微波治療 微波是一種波長為1mm~1m,頻率為30MHz~300GHz的高頻電磁波[6]。研究證實,微波使組織細胞內的離子,帶電荷的分子發生高頻震蕩[7],它不能使化學物質中較弱的氫鍵斷裂,也不能使化學物質產生電離作用,只能對分子的自由旋轉度起作用,故不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使用安全[8]。微波其作用機理主要是利用微波在組織內部產生的熱效應對患者切口進行透熱治療。即產生有效熱效應及一定的滲透性,起到消炎,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減輕滲出,增加組織代謝,加強局部組織營養,提高組織再生能力,促進組織愈合等功效。
(1)微波理療具有消炎、消腫、解痙、止痛作用,腹部手術后24h內切口發生炎性反應?;颊呔植刻弁疵黠@,多數需要應用鎮痛劑,術后應用微波理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普遍反應微波理療有鎮痛作用,感覺切口周圍溫熱舒適,微波理療能改善切口疼痛及紅腫,硬結的發生,并有利于切口盡早愈合,減輕患者痛苦,減少手術并發癥,縮短住院天數。
(2)微波作用于傷口組織后人體組織吸收微波能量后局部組織溫度增高,這種溫度不引起燙傷,熱效應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組織細胞膜通透性增強,提高酶活性,以增加白細胞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促進細胞內外物質交換,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糾正組織缺氧,組織代謝增快,加強炎癥產物和細菌毒素的消除和組織修復過程,促進局部病變代謝物吸收。有利于消除組織水腫,促進局部受損組織修復。
(3)微波的止痛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期床上翻身,四肢活動,提前下床,可防止腹腔粘連,增加食欲,有利于切口愈合[6,9]。
(4)微波理療用于術后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對傷口愈合具有促進作用,對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宜盡早進行[3]。
有學者對甲狀腺手術后患者采用微波理療,證實微波理療能有效地防止切口感染和減少積液,促進創面愈合,縮短切愈合時間[10-11]。胡鳳榮[1]闡述使用微波理療對婦科手術后腹部切口可減輕切口疼痛。段莉華及馬俊芝在微波照射促進腹部裂開切口愈合中研究持續性微波理療能激活成纖維細胞和傷口收縮,微波有利于傷口面積縮小[12]又明顯縮短治療過程,減少患者經濟負擔,本組患者用微波理療聯合利凡諾注射液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達93.33%,出現切口脂肪液化率低且明顯縮短治療時間及換藥次數,治療消除切口局部紅腫和滲出及消散硬結其臨床治療的有效率也顯著好于TDP治療方法,可見,微波理療作為促進切口愈合的治療手段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其方法簡便實用,效果可靠安全,微波理療聯合利凡諾注射液治療腹部切口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應用[13]。
[1] 胡鳳榮.婦科手術后腹部切口部位微波理療效果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4):70.
[2] 宋英,郭春巍.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6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8):157-158.
[3] 賈英韜,張俊川.微波理療應用于外科手術切口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l,5(40):482.
[4] 王群.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O例的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7):1299-1300.
[5] 尹珊珊.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對剖宮產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J].云南醫藥,2011,13(6):638-639.
[6] 劉宏亮.毫米微波療法的研究應用及有關問題[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1998,18(4):154-155.
[7] 常曉躍.微波理療對瘢痕子宮術后切口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4):5849.
[8] 戴紅軍,王鈺君.微波治療的原理及在耳鼻喉科中的應用[J].醫療設備信息,2007,22(5):104.
[9] 李學銘,朱存華,胡繼琴.微波理療用于外科手術切口的效果觀察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2,13(3):50-51.
[10] 鄭麗芳.微波治療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人81例的效果分析[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2,33(2)123-125.
[11] 閆妍.微波照射治療婦產科腹部術后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29(1):35-36.
[12] 段莉華,馬俊芝.微波照射促進腹部裂開切口愈合9例[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3):174.
[13] 何偉蘭.微波理療用于甲狀腺手術后切口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l,17(28):99.
Clinical experienc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rivano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or healing of abdominal incision
LIN Biying XU Huibing
Jie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Jiexi 5154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poor healing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poor healing of gynecologic abdominal incision.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poor healing of abdominal incision that occurred in m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14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Both of the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incision dressing.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pectrum microwave irradiation to the incisions 24 hours after the surgery with twice a day, 30 min each time for consecutive 5 to 7 days. After the irradiation, 100mg rivanol injection was used to compress the abdominal incision for consecutive 3 to 5 day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incision TDP therapy with twice a day, 30 min every time, for consecutive 5 to 7 days. Results All of 30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proper treatment of the poor healing incision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up to 93.33%. The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rate was low and the treatment time and the frequency of dressing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prevention can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poor healing and incision liquefac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rivano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or healing of abdominal operation incis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incision liquefaction is significan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bdominal operation incis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oor healing of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Clinical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R656
B
2095-0616(2015)10-70-05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