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俠(安徽省太和縣關集畜牧獸醫站 236623)
母豬泌乳期的飼養管理
張少俠(安徽省太和縣關集畜牧獸醫站 236623)
掌握母豬泌乳期的營養需要,應用泌乳母豬的飼養管理方法提高泌乳量,預防疾病,采取科學有效的飼養管理措施,能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更好的創造經濟效益。
泌乳母豬;營養需要;飼養管理;泌乳量
養好泌乳母豬分泌充足的乳汁才能使仔豬多活快長,獲得理想的斷奶窩重。
母豬在哺乳期間,所需要的飼料量會顯著增加,提供合理的營養需要,可以提高母豬的泌乳量。

附表 哺乳母豬能量需要
仔豬每增重1kg需4kg乳。
泌乳母豬在泌乳期內一直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體重減少10~20kg,失重中的能量補充了泌乳需要。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賴氨酸應占飼料的0.6%,蛋氨酸加胱酸占0.36%,蘇氨酸占0.45%。
在飼料中添加有機鐵不但能緩解高產母豬的缺鐵狀態,而且能提高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從而提高體內新陳代謝的速率,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飼料中Ca、P的比例不當也會影響母豬的泌乳量。飼料中VA、VE的增加也會提高母豬初乳和常乳中維生素的含量。
正確的飼養方法對泌乳母豬的生長和發育起到極大的作用,可以使泌乳母豬更健康,能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
產后不宜喂料太多,經3~5d逐漸增加投料量,至產后一周,母豬采食和消化正常,方可放開飼喂。飼喂次數以每日喂4次為好,時間上以每天的6點、10點、14點、22點為最好,最后一餐不可再提前。飼料應該多樣化,以滿足母豬的營養需求。
母豬的飲水和采食量相關,飲水量增加則采食量也相應增加。在飼料中添加經打漿的南瓜、甜菜、胡蘿卜、甘薯等能夠催乳青綠飼料。
飼喂前對飼料進行檢查,霉變、有毒的飼料不能夠給母豬,否則會導致母豬的乳汁變化,仔豬出現腹瀉。
泌乳期內豬舍要安靜、清潔、干燥,能夠冬暖夏涼,經常進行通風換氣。減少豬舍附近的噪音,避免母豬受到刺激,提供安靜的生產環境。在飼養管理中要讓母豬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增強母豬的體質,提高泌乳力。
妊娠期母豬應多喂青綠飼料多汁飼料,保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充分供給;飼料不宜過精過細,使分娩母豬達到七八成膘即可;從產后第5d起母豬恢復正常喂量,直到仔豬斷奶都應給以充分飼養,母豬能吃多少飼料就喂多少,不限制采食量。提高飼料的粗蛋白水平,能提高母豬采食量,尤其是初產母豬。喂給濕拌料比喂干粉料多采食10%。要有充足的清潔飲水,飲水不足采食量下降。保護好母豬乳房和乳頭。仔豬生后應去掉獠牙,并訓練固定乳頭吃奶,防止因爭吃奶而咬傷乳頭。
做好泌乳期母豬的疾病預防極其重要,泌乳母豬常見的疾病有乳房炎、產褥熱和產后癱瘓等。
在母豬分娩前急劇減料是預防乳房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在母豬產前和產后日糧中增加藥物,提高其免疫力。在母豬產前和產后用新潔爾滅溶液擦洗乳房和乳頭,仔豬出生后,剪掉犬齒,以防咬傷乳房。
在母豬分娩前要減少飼料喂量,喂一些輕泄性飼料,減輕母豬消化道的負擔。
改善飼養管理,合理搭配營養物質和補充礦物質飼料,加強母豬產前產后的護理,并多墊清潔干草,加強產前運動并給予充足的光照,可以盡量避免產后癱瘓。
在飼養管理中,做好管理中的各個環節,盡量減少管理中的漏洞,才能使泌乳母豬的產能實現最大化,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張少俠(1975.8-),男,安徽省太和縣人,畜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