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冰
融合新聞敘事與呈現*
□文│劉 冰
融合新聞報道敘事強調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最前面,一開始就要吸引住用戶,采用分層報道方式,立體展現新聞信息。將不同媒介元素呈現的新聞材料加工成新聞預制件,再把這些新聞預制件靈活地組合起來。融合新聞敘事呈現的基本措施則是添加,即以主體新聞報道為核心,恰當添加補充各類內容信息。
亮點前置 分層報道 板塊組合
新聞敘事是指運用特定的媒介語言敘述、反映和呈現新聞事實的活動,融合新聞敘事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環境下的全新報道形式,它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互動設置等多種媒介元素或手段報道新聞,其敘事理念和方法與傳統新聞報道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別。梳理并總結融合新聞敘事要點,對于指導融合新聞報道業務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概而論之,融合新聞敘事安排上應該注意把最吸引人的內容放置在前面,注重利用超鏈接分層報道,并采用模塊化思想高效地將不同媒介元素承載的內容信息組合起來,其基本操作措施則是恰當添加。
亮點前置的主要含義是指融合新聞報道敘事在安排新聞結構時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最前面,一開始就要吸引住用戶。要權衡比較所搜集到的事實材料:什么樣的事實材料才是最容易博得用戶青睞的?融合新聞仍然需要突出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材料,把最吸引人的內容放置在最前面。亮點前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最重要的事實、最新的事實變動、最有懸念的材料、最有沖擊力的媒介元素等。
融合新聞通常以文字為先導媒介元素,概括總結出核心新聞事實,將最重要的、最具新聞價值的事實材料撰寫成新聞標題,放置在融合新聞報道或專題頁面的最頂端,讓用戶首先了解新聞的核心內容,用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收受欲求。
新聞姓“新”,用戶關注的是最新的事實變動情況,融合新聞應該給予最新的事實變動狀況以優待,迅速地向用戶報告最新情況。對于新聞報道來講,最新的往往就是最有價值的,尤其對于一些仍處于連續報道狀態的融合新聞來講,這一點尤為重要。用戶在了解了以往發生的重要事實以后,最為關注的通常就是新聞的最新變動狀態了。融合新聞工作者應該注意將最新事實變動狀況等相關信息前置,滿足用戶的求新需求。可以設置專門的滾動模塊,及時將新聞事實的最新變動信息呈現出來。
華爾街日報網站專題報道《馬航客機失聯》就特別注意優先處理最新新聞,[1]將其設置在頁面前端。該專題設置了“最新新聞”“紀念墻”“圖片報道”“數讀”“技術分析”“乘客特寫”“視頻”“觀點博客”“歷次重大航空事故”等核心內容板塊,“最新新聞”處于這些板塊的最前端,占據了整個左側一欄,而剩下的其他板塊總共占了緊鄰的右側一欄,《華爾街日報》對最新聞事實變動狀態報道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融合新聞采用多種媒介元素報道新聞信息,應該將最有沖擊力、最有趣味、最能吸引用戶的視覺元素前置。即便是對同一新聞信息的報道,不同的媒介元素也會給用戶帶來新鮮感,在使用文字為主導的融合新聞中,及時將視覺元素前置,有利于緩解用戶收受新聞的疲勞感,帶給他們新鮮的感覺和愉悅的體驗。新聞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信息競爭,它同時也是媒介素材的競爭。當用文字傳播新聞信息的時候,當在轉述新聞信息的時候,用戶卻可能更想看到新聞當事人的直接講述,想看到新聞現場的原始畫面。此時,音視頻素材的采集就顯得很重要了,誰最先采集或掌握了多種媒介素材資源,誰就越有可能在新聞競爭中贏得用戶的青睞。在安排融合新聞結構的時候,但凡是采集到的新鮮媒介素材,尤其是初次獲得的媒介素材,都應該受到重視,予以突出。
傳統媒體的報道是線性的或平面化的,融合新聞報道是立體的、多層面的。傳統新聞報道都是以線性結構來傳達信息,融合新聞則打破了新聞文本的線性結構。利用超鏈接技術,新媒體報道可以采用分層寫作的方式,立體地展現新聞信息。
超鏈接改變了傳統新聞敘事方式,新聞報道變成了聯系的、立體的、開放的結構。超鏈接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信息,它讓新聞報道變成一個開放的體系,使得新聞報道更加豐滿。
融合新聞借助超鏈接技術,將新聞報道分成多個層面,最關鍵的信息放置在第一個層面,背景信息或其他相關的信息放置在第二個層面或更下一個層面,通過為關鍵語句加超鏈接的形式,將多個層面的報道連結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結構的報道,讓讀者自己決定是否進入下一個層次閱讀更加詳細的信息。鏈接的內容一般包括:各種新聞要素的詳細描述,相關的統計數據及表格,論據說明及其解釋,直接的背景資料,其他更加廣泛的參考資料,對專業術語、機構縮寫的解釋與描述。例如:
英法航空公司稱協和式客機下月初恢復飛行
中新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英國航空公司和法國航空公司周一宣布,協和式客機將于11月7日恢復飛行。
自去年7月25日一架協和機在巴黎墜毀導致113人喪命后,英法兩地的協和式超音速客機都先后停飛,接受一系列的安全檢查和維修。
英法官員在9月間發出了協和機重新飛行的許可證,并列明了兩家航空公司在協和機重返藍天前必須進行的修改項目。[2]
文字屬于背景信息,這篇報道對其分別作了鏈接。“協和機在巴黎墜毀導致113人喪命”鏈接到《詳訊:法航協和式客機墜毀113人喪生》(2000年7月26日稿件),“英法官員在9月間發出了協和機重新飛行的許可證”鏈接到《協和飛機通過安全檢測數周內將重返藍天》(2001年8月28日稿件)。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使得新聞報道簡潔,又保證了對背景信息的詳盡呈現。這篇新聞報道只是簡單地陳述了這兩件背景事實,如果網民對相關信息感興趣,可以點擊鏈接深入閱讀。
如果報道持續的時間很長,不妨在每次報道下面做一個“事件進展條”。當網友把光標放在事件進展條上的圓點上時,圓點上下會彈出相應的事件進展時間和內容梗概(新聞標題),網友若想了解詳細內容,可點擊進入閱讀。
騰訊網在報道河北保定李啟銘交通肇事案時就采取了這種形式:[3]

從媒介元素角度來看,板塊是指不同媒介元素所形成的功能意義區域,板塊組合是指把這些功能意義區域組裝聯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在融合新聞報道過程中,文字、音頻、視頻、圖表、互動設置等核心的媒介元素板塊都有其比較鮮明的形式特征。新聞工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采集由不同媒介元素承載的原始素材,將其加工制作成新聞預制件,在后期編排時,再把這些新聞預制件靈活地組合起來。
從內容類別角度來看,融合新聞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細分內容——新聞(主體新聞報道、新聞增值內容、新聞延伸內容、基本描述信息)、推廣(新聞推廣和廣告推廣)、互動(直接互動設置和間接互動設置)——也均表現出板塊化特征。融合新聞的結構從形式意義上講,就是對這些板塊的組合。
敘事結構可分為形式意義上的結構和內容意義上的結構。形式意義上的結構可以簡稱為形式結構,它表現為不同的文體式樣是由特定的段落構成的,是指文章的標題、開頭、主體、結尾組織而成的一種段落格式或基本框架。這類結構完全是從形式意義的角度進行區分,特定體裁的文章都有千孔一面的外表特征,不同體裁文章的結構有著明顯的外在形式區別。形式意義上的新聞結構具有穩定性,它主要表現為有固定模式的結構形式,其標題、開頭、主體、結尾都含有段落共性,為新聞界和受眾所共識。內容意義上的新聞結構可以簡稱為內容結構,是指不同類型的事實材料為表現主題事實而形成的內在層次關系,記者將根據這種關系來選擇合理的安排事實材料的組織方法。不用仔細閱讀,就可以比較容易發現和把握住形式意義上的新聞結構,但新聞的內容結構就大不一樣了,恐怕很少有人能一眼就看出一篇新聞稿件中有個“倒金字塔”結構。[4]從新聞敘事角度考慮,內容意義上的新聞結構固然有多種結構模式,如倒金字塔、華爾街日報體、沙漏型、并列式等結構類型,但形式意義上的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卻都可以看成是板塊的組合。對于一篇篇幅比較長的帶有小標題的新聞稿來講,一個小標題所統領的文字就是一個板塊,新聞稿就是由這樣一個個板塊組成的整體。對于篇幅不長的沒有小標題的新聞稿來講,通常也是寫完一層意思再開始寫另一層意思,每一層意思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板塊,這樣的新聞稿件也是由板塊組合起來的。文字表達是這樣,音頻、視頻等媒介元素的表達也具有同樣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融合新聞報道來講,板塊組合并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板塊放置在一個頁面上就萬事大吉了。不同的媒介元素板塊應該有機融合在一起,做到協調、一致、合理、有效。否則,簡單地將不同的媒介元素板塊堆砌在一起,不但達不到融合的要求,反而給人一種割裂的感覺,傷害了用戶的新聞收受體驗,給用戶帶來煩惱和痛苦。
融合新聞敘事呈現的基本措施是添加,即以主體新聞報道為核心,恰當添加新聞增值內容、新聞延伸內容、基本描述信息以及推廣和互動內容。
主體新聞報道是指占據核心位置或地位、以某種具體媒介元素呈現的新聞報道,主體報道可以是單一的文字報道、視頻報道、音頻報道或圖表報道,但通常以文字報道和視頻報道為主。主體新聞報道的添加通常以手動添加方式進行。
新聞增值內容是指圍繞主體報道而添加的以其他媒介元素呈現的新聞信息,如在主體新聞報道為文字報道時增加的圖片、音頻、視頻等新聞報道素材。新聞增值內容與主體新聞報道的內容具有同一性,它是對主體新聞報道進行的多媒介元素呈現的補充。新聞增值內容的添加通常以手動添加方式進行。新聞增值內容與主體新聞報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其內容主題通常與主體報道具有一致性。
新聞延伸內容是指“相關專題、相關新聞、關鍵詞超鏈接、熱詞超鏈接等”,[5]它雖然也與新聞主題相關,但與新聞增值內容相比關聯性要差一些。新聞延伸內容本身通常并不是本次新聞報道的對象內容,它是與本次報道對象內容相關的其他新聞信息,它延伸了用戶收受新聞的觸角,滿足了用戶擴展收受類似或相關新聞信息的需要。新聞延伸內容的添加通常以手動添加方式進行。
百度聚合閱讀中的“相關閱讀”屬于新聞增值內容,“延伸閱讀”屬于本文所講的新聞延伸內容。如在百度“關于金正恩二哥抓捕的新聞”[6]聚合閱讀頁面中,“韓情報機構:張成澤系由金正恩二哥抓捕”作為主體報道,“金正恩二哥親自指揮逮捕張成澤?(圖)”“韓情報中心:金正恩二哥出面帶親衛隊拿下姑父張成澤”和“金正恩二哥金正哲被曝升任‘烽火組’首領”都屬于同題報道,只是媒體來源不同,具體描述有所區別,它們是新聞增值內容。而“張成澤或上周四處決”“金正恩姑父解職”“張成澤七宗罪”“朝鮮拿下張成澤”“金正日蠟像”等內容與主體新聞報道雖然也有關聯,但相關性要弱一些,在主題內容上不一定具有嚴密的同一性,它們屬于新聞延伸內容。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1]http://cn.wsj.com/gb/macrash.asp
[2]http://news.sina.com.cn/w/2001-10-16/379014.html
[3]http://news.qq.com/a/20110130/000396.htm?pgv_ref=aio
[4]劉冰.新聞報道寫作:理論、方法與技術[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4
[5]詹新惠.新媒體編輯[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6]http://tag.163.com/news/106/106469/1.html#from=article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融合新聞報道敘事研究”(SQ14703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