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類與宇宙

2015-12-02 06:47:41邢鴻飛編譯
世界科學 2015年9期
關鍵詞:人類

邢鴻飛/編譯

人類與宇宙

邢鴻飛/編譯

●地球上,我們獨霸稱雄:現代人是星球上最聰明、影響力最大、破壞性最強的物種。我們強勢,自己命名整個地質紀元:人類紀。然而,還存在一個完整的宇宙。我們該如何用宇宙的尺度來衡量它?

人類真的是宇宙間唯一的智慧生命嗎?如果有的話,宇宙的其他部分對人類有多少了解?我們是否可以,或者應該擴展到其他行星上去?如果有的話,人類不朽的遺產是什么?接下來,我們將用八篇報道探索人類與宇宙。

宇宙為我們而造的嗎?

對于在地球上的生存,人類認為自己成就巨大。然而沿著科學一路走來,就會發現我們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們并非宇宙的中心;我們并不特別,只是生活在一個小小行星上的脊椎動物種群,環繞著銀河系一個不知名的星球旋轉,而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數十億星系中的一個。在宇宙138億年的漫長時光中并沒有人類存在的痕跡。

但也許我們這么說自己有些太過草率,還是有一種感覺,我們仍然是宇宙的中心。

科學還告訴我們,物理定律其實是荒謬的,幾乎讓人難以置信地為了你和我做“調整”。拿電磁力做例子吧。它的價值在于可以精準地設定來使得恒星結合質子和中子創造碳——如我們所知,這是生命的基本構造單元。還有結合質子和中子內部的強核力。如果其再強一點點,整個世界都將由氫元素組成;如果是弱了一點點,那這世上就不會有氫元素了。無論哪種情況,我們知道它都沒有出現。甚至在真空中所包含的能量也似乎是完美的設置,使得智慧生命蓬勃發展。這還不是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大約有12個參數被確認為適用于生命。

為什么宇宙如此完美?現在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它不可能不完美。這個推理產生的幾個不同的答案被稱為“人擇原理”。

在光譜的一端使我們真正回到了宇宙中心。這種極端的人擇原理假定宇宙是如此完美,一定是為我們而建,要么是一個智慧的創造者,或者更可能的,因為宇宙的一些基本特征,驅使它走向智慧生命。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宇宙學家保羅·戴維斯,在他的《金鳳花之謎:為何宇宙適合生命》一書中,初步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生命可能源于自然法則。他稱之為“生命原則”,雖然他承認這近乎神學。

大多數物理學家沒有時間去想這樣的問題。“如果說都是為了我們,這簡直是太離奇了。”帕薩迪納市的宇宙學家肖恩·卡羅爾如是說。

也許是,那么,它是另一種途徑:根據人擇原理另一種提法,宇宙只因為我們所為而存在。我們用意念呼喚它的出現。

當然還有一些不太令人費解的版本。試圖解釋為什么宇宙會完美地表現出為我們而存在,即使它原本不是。簡而言之,根據人擇原理說,既然我們都在觀察宇宙,那它就是為了我們的存在。

這通常被認為在暗示有宇宙的其他區域——或者甚至其他宇宙存在——其中物理定律和常數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問為什么事情是這樣的,等于問為什么我們在這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人擇原理僅僅是指出,我們熱情生活的地方是我們唯一可能生存的地方。

這種推理得到多重宇宙存在說法的支持,其中出現的版本來自量子力學和標準宇宙論。而許多其他的宇宙,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物理常數和規律,我們的精細調諧宇宙的奧秘也隨之消失。我們只能存在于一個微調的碳基生命里。

然而,即使這個版本的人擇原理解釋了微調,它仍然通過讓人類的觀察者回歸到我們對宇宙的描述中,保存我們先前的一些(自我任命的)榮耀。“如果你想解釋我們所看到的宇宙,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事實就是解釋的一部分,”戴維斯說,“它有點像是科學史上的一個U型轉彎,已經完全將觀察者從畫面上抹去。”

——邁克·斯萊扎克(Michael Slezak)

意識能創造現實嗎?

塞繆爾·約翰遜認為,用腳猛踢石頭就足以阻止一場討論的說法是何其荒謬。“所以,我必須加以駁斥。”他大叫著,因為現實中他的腳被彈了回來。如果之前了解量子力學,他可能會讓自己免遭腳趾骨折之苦。

約翰遜是在回應伯克利主教的思想,那位哲學家堅持認為,世界是我們的大腦憑空虛構的。難道他的說法正確嗎?

基于多元宇宙理論以及薛定諤那只亦活亦死的貓,量子力學肯定是不可思議的。但一些物理學家也指出,現實甚至更奇怪:當我們觀察宇宙時,它才變得真實。

這個版本的人擇原理——被稱為參與式宇宙——首次由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提出,他是20世紀重量級的物理學家。他把所謂的現實,比作由一些鐵柱支撐著的一個精致的虛幻結構。當我們做量子測量的時候,就像是用錘子把其中一根柱子夯入地下。其他一切都是想象和理論。

然而,對惠勒來說,做量子測量不僅給了我們對事物的客觀修復,而且通過從許多種可能中強加于某種結果,從而改變宇宙的進程。比如,在著名的雙縫實驗里,人們觀察到光要么是一個粒子,要么是一束波,這取決于其如何設置。最令人費解的是,光子似乎“知道”如何以及何時進行切換。但是,我們假設在觀察它之前,一個光子已經具有一個物理的形態。惠勒問:如果沒有會怎樣呢?如果僅在我們觀察的瞬間,它只居其中一種形態,又會怎樣呢?

即使過去依然未被確定。惠勒提出了宇宙版的雙縫實驗,該實驗中光從一個10億光年的類星體繞過銀河系到達我們,產生了兩個影像,銀河系兩邊各一個。用望遠鏡對準其每條路徑,可以觀察到光子以顆粒的形式分別通過其中一條路徑。但是通過安置反光鏡,使光子通過兩條路徑在同一時間到達探測器,可以發現光線是以波的形式到達我們。這時,觀測行為跨越時間改變了10億光年前從類星體發出的光的本質。

對惠勒來說,這意味著即使在過去,宇宙是不能以某種物理形態真實存在的,直到我們去探測它。而且,我們目前所做的會影響過去發生的事情,原則上,所有的方式都可回到宇宙的起源。如果他是對的,那么無論出于什么意圖和目的,宇宙并未存在,直到我們或其他智慧生物開始觀察它,它才在那。

這聽起來是不是瘋狂?那就試試看下面的。量子力學的另一種解釋是,在無限數量的宇宙中,量子力學是龐大的埃弗雷特多世界假說,認為一切可能發生的事存在并發生了。每次你做出決定,宇宙就會將此一分為二,你身處其中一個,另一個你又身居他處,過著他樣的生活。你所獨占的宇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你自己創造的個性宇宙。

這個學說足以讓每個人對現實有所思考。牛津大學物理哲學家克瑞斯·辛普森(Chris Timpson)說:“我的自然傾向是成為一個現實主義者。但,如果你想成為量子世界中的一個事實,那么展現給你的將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實際上,這說法確實是太獨特了,宇宙只是因為我們才存在的說法似乎還是很理智的。

——道格拉斯·哈文(Douglas Heaven)

我們能否洞察萬物?

人類用了38億年的時間,最終走到今天。就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的歷史而言,生命是如此單調。其后,人類不斷進化,事情變得有趣起來。

人類物種的界定特征之一就是其關聯事物的能力。從出生起,我們自然而然意識到這種模式。明與暗的交替組成容貌,各種聲響構成話語,其中的一些模式成為世界上更抽象的規則——黑夜與白天交替,物品向下落。這些使我們對事物作出推論:一塊石頭會滾落,因此,蘋果也會從樹上掉下來。

適用于我們個體的規則,同樣適用于我們這個種群。科學史就是一部在明顯不相關的現象之間發現更深聯系的歷史。牛頓認識到讓蘋果落地的力,同樣可以把月球維系在其軌道上:這就是地心引力。法拉第和麥斯威爾證明,電和磁就像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電磁后來與弱核力結合,引起諸如β衰變的現象。

每一個這種統一理論會減少需要對宇宙有所了解的不同物理理論的數量,讓很多人相信可能最終將所有的統一理論整合成一個單一的理論:一個包羅萬象、備受贊譽的理論。

這是有實際意義的前景嗎?我們,為了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而獲得大腦進化的猿類,能真正弄清楚整個事情嗎?

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肖恩·卡羅爾說:“按照宇宙的法則來說,我們在極短的時間里,了解到大量有關世界是如何運轉的事情。”一個世紀以前,我們不知道有其他星系的存在,或者說宇宙正在膨脹。但那只是開始,在過去的100年里,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部分的量子力學,完整的新粒子群,暗物質與暗能量的存在——同時,我們已經把這些和其他經驗觀察得到的,組合成一系列關于宇宙如何運作的非常成功的理論。卡羅爾說:“按這個速度,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總有一天我們可以了解萬物。”

或者也許不是這么回事。相比而言智商較高的黑猩猩會說,烏龜永遠不會理解量子理論,甚至不知道需要這個理論。雖然我們比黑猩猩聰明,為什么不能有太大或太復雜的概念,連我們的大腦也無法處理?在某種意義上,這種不可知是存在的。沒有計算機模型的幫助,湍急的河流、股票市場、人群動力學,甚至我們自己大腦的功能,都是我們無法捉摸的。

即使我們有能力了解一切,仍有許多工作有待完成。我們最成功的兩個物理理論,面向大型物體的廣義相對論和面向微小物體的量子力學,就很難達到統一。

同樣,我們知道四種基本物理力:電磁、弱核、強核和重力。這其中,三種力以標準模型的形式可以和諧共處,我們清楚地描述了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格格不入的那個力呢?就是重力。

對于包羅萬象的單一理論來說,統一重力和標準模型將是艱難的一步。目前最好的進展是在弦理論,其總結出所有現象都由微小振動弦相互作用的結果。可問題是,我們沒有合適的方法去測試它。另外,沒有試驗的論證,我們怎么能說確實“了解”它呢?

盡管如此,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家皮特·沃爾特(Peter Woit)的話說,沒有理由認為我們最終不能夠檢驗我們的理論,以及理解宇宙。

那么,當我們完全了解宇宙的時候,會發生什么呢?如果知識就是力量,它會讓我們有多強大?沃爾特說,也許有外來的可能性,某種洞察力會引領我們實現以極速引擎穿越蟲洞的未來星際旅行。但,它可以很容易地解釋,為什么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

萬物理論也可能在文化上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一學說或許告訴我們,畢竟,我們是宇宙的中心,或是其邊緣地帶的全息投影。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將繼續努力。卡羅爾說:“尋找萬物理論的關鍵不是去做太具體的事情。而是去理解世界的運行方式。有所發現便是該有的回報。”

——麥格雷戈·坎貝爾(MacGregor Campbell)

我們會毀滅宇宙嗎?

能量越大,責任越重。人類在地球上的根基越深,他們摧毀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當你認為人類有能力破壞事物時,前景就顯得無關緊要。

我們可能會毀滅宇宙。

還記得當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準備開始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粉碎粒子時候,人們發出的強烈抗議嗎?有些末日預言者提出警告說,這樣做可能會打開通向世界末日的大門。

超級高能量的質子碰撞引發了人們的存在性焦慮。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在比原子還要小的體積中集中能量會使空間和時間變形,從而在宇宙的整體結構中撕開一個洞。這一“迷你黑洞”會快速膨脹,繼而吞噬整個宇宙。

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對此非常認真,采取了最高級別的工作環境健康和安全評估。2008年,委員會公開宣布所謂的災難實際上不可能出現。即使大型強子對撞機目前正不斷增能,已經達到了起初的兩倍,健康和安全評估仍然繼續保持。

盡管如此,我們并沒有完全擺脫困境。2012年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會以完全特立的方式摧毀宇宙。

此風險最早是在2008年由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和詹姆斯·丹頓(James Dent)提出,他們兩人都就職于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凱斯西儲大學。他們認為,存在的問題是,宇宙受控于量子力學的規則,量子力學中,對一個系統的觀察結果會影響其狀態。

這一說法對你們來說非常熟悉,比如薛定諤的貓。在這個思想實驗中,一只貓被放置在一個密封的盒中,其中有一小瓶致命毒藥,如果一個量子事件(原子的放射性衰變)發生的話,這瓶毒藥就會被碰碎溢出。根據量子理論的標準解釋,只要盒子保持密封,貓既是活的也是死的。只有將盒子打開,觀察貓的狀態才能確定放射性衰變是否發生。換句話說,人類的觀察改變了系統的狀態。

克勞斯和丹頓認為,類似的道理適用于宇宙。為宇宙寫下一個量子狀態從理論上來說是可能的。如同薛定諤的貓的試驗中的放射性原子,宇宙的狀態也在變化之中,理論上來說,也一樣受到人類觀察的影響。

對于整個宇宙中物質的觀察,例如觀察被認為加速了宇宙擴張的暗能量,可能會引起突變,從原本兩個狀態的融合,變成某種具體的狀態。因此,觀察一個超新星就足以改變宇宙的整體量子狀態。結果就會“重置”宇宙的狀態,將它移回之前所在的位置。然而,出現大災難的可能性倒還遙不可及。

這是因為我們居住在被物理學家們稱為假真空的環境里,實際上這是空間和時間不穩定的配置。也就是說,宇宙的量子狀態慢慢衰變向更趨于穩定的狀態。然而,觀察會突然將其傾覆到那個狀態。宇宙馬上會不復存在,接著再以全新的、更穩定的面貌重新出現,此時人類不在其上。

不必驚訝,這個說法剛提出來時就備受爭議,尤其是因為我們并不知道是否居住在假真空中。然而,希格斯玻色子的部分特征告訴我們,我們幾乎就是居住在假真空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克勞斯說:“現有的發現使我們討論的問題更加有意義。”

我們無法確認的是,觀察宇宙是否會影響量子狀態。如果會,我們真的可以加速宇宙的消亡。但是如同大型強子對撞機黑洞恐慌一般,這并非讓我們夜不能寐的事。克勞斯表示,這只是個思想實驗,并非危險存在的證據。

——邁克·布魯克斯(Michael Brooks)

宇宙知道人類的存在嗎?

據我們所知,宇宙間人類獨存。但如果我們不是唯一,外星人是否知道他們其實并不孤單?如果他們知道人類的存在,對我們的了解又有多少?

很大程度上,要看這些外星人是誰,住在哪里。如果他們聚居在環繞恒星附近的行星上,至少有好幾十光年的距離;如果他們的智慧和科技發展與人類的水平不相上下,他們可能知曉人類的存在,這要多虧我們特意向星際朋友投射去的光束,以及發出的各類信息。然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對我們的了解充其量是有選擇性的,僅限于甲殼蟲樂隊、多力多滋食品、泰勒明電子琴,以及一些其他的瑣事。

如果這些鄰居們比我們更先進,例如可以做到在信號接收端遮蓋它們的衛星,它們就可能已經看到從地球上以光的速度發出的微弱電視信號,這要得益于二戰后信號傳輸技術的日漸進步。假設它們能夠處理解碼信號這樣相對簡單的任務,它們對人類會有較多了解:我們的外表、行為方式、彼此的聯系、文化、歷史,以及看管垃圾的嗜好。

可能會有幾個地球狀的外行星,靠地球較近可以接收到來自地球的信號。但在這些行星上的進化生命在合適的時間正好收聽到地球信號的幾率很小。即使有,它們把自己藏身于地球之外的本事也是不小。

如果沒有相對有限的距離,我們單純從數量上來講,進化生命的機會可能會更高些。銀河系中有幾千億顆恒星,其中上百萬顆在1 000光年以內。然而人類的人工信號傳輸到它們的時間還遠遠不夠。在這些距離中的恒星文明會知道關于人類的點滴嗎?

從技術上說,設想能夠從遙遠的地方搜集信息的望遠鏡是可行的,盡管觀察細節需要天文光圈。方法之一是利用大型的物體,比如行星或黑洞作為一個巨大的引力透鏡,來看看它如何彎曲光。如果我們利用的是太陽,盡管過程相當復雜、耗資巨大,但技術上是可行的,我們可以理清路線網絡,或者檢測附近的外行星表面的街道燈光,不過前提是它們得存在。

對于一個更加進步的社會來說,可以想象到我們的祖先在地球上處處生機的印記可從無數光年之外窺見一斑,雖然它們越遙遠,我們的歷史離它們也就越遠。

那么更遙遠的社會又會如何呢?鑒于我們目前探測地外行星的水平,不難想象離地球數百萬光年的文明已知曉我們這個布滿巖石的星球,在螺旋星系范圍內一顆黃矮星的可居區域。我們星球上二十億高齡的氧氣印記可能早已隨著其他古生物的光譜痕跡被剔選出來。但智慧生命的存在對它們來說則是遙不可及了。

加利福尼亞州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研究所主任塞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說:“如果我是比人類要先進100年的外星社會,我的天文學課本里肯定會包括標著宜居世界的大表格。地球應該在其中。”盡管他們認為這的確有所不同,或許如同我們給予居住世界的命名那樣,實用,又樸實。向KOI 3010.01問好,我們帶著和平來了……

——喬恩·懷特(Jon White)

人類能否移居恒星?

想想外星人是挺有意思的事。可是如果沒有外星人會怎么樣呢?65年前,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指出,人類是獨居的物種。費米推測,進步的科技文明需要大約一千萬年才能填補銀河系的空白。我們的銀河系的年齡是它的一萬倍。那時候人在哪里?

并不能說我們似乎很久沒有關注此事。也許,用不了多久,也不用費勁,只是粗略的估計一下,就會有其他先進的文明超越星際間的距離發出它們的信號。然而,至此,什么都沒有。

那么,假如我們真的是孤家寡人,或者與外界隔絕以至獨居,情況會怎么樣?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安德斯·桑德伯格(Anders Sandberg)認為,“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我們則肩負要將生命延伸到恒星上去的重任。”“如果我們是唯一具有智慧的生命,我們可能還有著同樣的責任要將智慧延伸到恒星上去。”

美國宇航局的天文學家大衛·格里普森(David Grinspoon)對此表示贊同,盡管他并沒有放棄尋找外星人。他說:“人類擁有的能力其他物種并不具備。如果我們是宇宙已有的最好物種,如果我們是宇宙中集理解力、智慧、科學洞察力和技術于一體的唯一智囊團體,那我們就要好好賭一把。我們有責任保護人類文明。”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我們需要決定從哪里下手。我們不知道在除了地球表面之外的任何地方,人類是否可以長時間存活。英國天文學家馬丁·里斯(Martin Rees)說:“我們的太陽系中,沒有象南極洲或珠穆朗瑪峰這樣的溫和環境。”但有些先鋒科學家們不管怎樣,還是帶著目的要試一試。百萬富翁發明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正致力于未來五十年里,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聚居地。里斯表示:“到2100年,先鋒科學家們可能已經建立起了完全獨立于地球的基地。”

其次,我們將需要一些正式的推動力,但我們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究竟是什么樣子。第三點,要想辦法處理星際塵埃,它們會與由我們控制并保持速度的飛行器產生災難性的碰撞。第四點,我們可能需要某種人工重力,否則工作人員會遭受巨大的、很可能致命的健康問題。

毫無疑問,我們要面臨甚至想象到的障礙會比這還多。但桑德伯格和其他科學家們樂觀地認為人類可以克服諸多障礙。

即使我們克服不了,我們可以將此事進行下去,嘗試著通過“定向泛種論”在銀河系撒播生命的種子。這一基本思想是要向太空發射微生物,希望微生物們能夠在適合生命的某個行星或月球上緊急著陸,最終演化成有自我意識、有智慧的物種。

科幻小說作家查理·史喬斯(Charlie Stross)建議隔離能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很久的孢子形成古生菌和光合細菌。他說:“把它們放在火箭上,然后發射出太陽系。幾乎所有的菌都會死亡,但如果你每年都發射百公噸的孢子,連續發射一個世紀,或許遲早會有一些存活下來。”

對于人類來說,這樣做沒有什么實際的回報,或許會有些好處。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也是從定向泛種論開始。果真如此的話,我們最終的目的將會再次延續下去,如同在宇宙中傳遞一封連鎖信一樣。

——邁克·布魯克斯(Michael Brooks)

我們能否設計宇宙?

人類已經開始改變地球。他們建設城市、發展交通、組建電站,發射衛星。如果外推這種能力來設計我們自己的環境,改善生存空間、出行、能源以及通訊,這種能力會將人類引向何方?人類是否也能改變太空?

預測遙遠的未來往往是愚人的游戲。那么讓我們以常用的托詞,說:“除非有什么被已知的物理學所禁止,不然此事終成。注定。”

開始預測之前,讓我們創作兩件東西:自我修復的人工智能監督者,他們能指導項目進行上千年。另一件是創造接近光速的交通工具,或許與雷射光束同行,或者由微型黑洞驅使,根據肯薩斯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們最近的計算結果,實現這些想法或許有可能。

裝備完畢,我們可以在太陽系內自由移動,在銀河系中穿越大約一千萬年,然后跳出到達銀河系的超星系團。這樣用于建設的場地便相當寬敞。

如此的文明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可見人類工程學之顯著地位。選擇之一是獲取當地電力資源,例如建立太陽能電站充分利用星光。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大量的太陽能電站用于遮擋恒星,從而形成一個封閉的“戴森球”,這是以物理學家費里曼·戴森的名字命名的概念。弗里曼·戴森指出科技文明的發展需要不斷增加的能量。

如果我們建造這個空間,就會遮住太陽的光,等到滅亡的時候便留下空前的考古廢墟。如今,研究地球的天文學家們正在尋找外星人制造的黑暗。

就目前的技術水平,我們甚至可以移動恒星,盡管比較緩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恒星的一側放置一面鏡子,將其部分光線反射成光束,正對著射向另一側。或者,來自戴森球的能量可以使離子發動機將恒星移動得更快一些。我們可以使用這樣的星系發動機來慢慢遠離一顆被預測存在的超新星,或者用兩顆小型的稍暗的恒星,粉碎它們以獲得更亮的能源電站。

如果單說說恒星似乎有些單調乏味,那么利用超級黑洞的能源又會感覺如何?我們可以從它的吸積盤上捕捉輻射源,或者將能量從它的自旋中吸取出來。一個旋轉的洞在所謂的黑洞周圍的能層拖拽著空間時間。我們可以用至少兩種方式利用能層。牛津大學的羅杰·潘洛斯(Roger Penrose)提出用它來加速物質流;而劍橋大學物理學家羅杰·布蘭德福(Roger Blandford)和羅曼·納杰克(Roman Znajek)已經設計出了一種能將它轉換成電磁發電機的方法。這些都是建造能量比戴森球的大十億倍的電站的基礎。至少,它的規模應該有太陽系那么大。

即使那可能并非我們野心所限。我們想要對宇宙的理解會帶著我們建造終極粒子加速器,能夠獲得巨大的能量,這樣可以統一所有的力量,并且最終現實空間時間最根本的特征。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布萊恩·萊奇(Brian Lacki)已經研究出了這種機器的部分屬性。屬性之一是其巨大的尺寸:能夠推進粒子發出應有能量并延伸出從太陽到冥王星之間一百倍的距離。

這只是較低程度的限制,但要將它變大還是有可能的。如此細長的物體能夠無限拉長,而又不產生強悍的自重應力,因此我們有可能在獵戶星座之外建造一個塔。

可以想象,當人類的技術達到極限,我們甚至可能因宇宙的命運來靈活調整。如果我們對能量的需求無法由恒星和超大黑洞所滿足,那么,我們可能會去學習創建微型黑洞,并將它們填滿塵埃。這可以釋放非活性物質的質能,將其轉化成熾熱的霍金射線,來推動我們的星際產業。

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S·杰伊·奧爾森(S· Jay Olson)的測算,這可以改變未來的一切。隨著人類文明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太空傳播,它將用余熱填補宇宙,進而改變其物理性質。物質轉換成輻射會稍稍減緩太空膨脹的速度,這將使我們對地球微弱的干預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斯蒂芬·貝特斯比(Stephen Battersby)

我們能否成為造物主?

人類具有求知欲,好奇心使我們對在宇宙中的所處產生了一些有趣的想法:造物主,進化,量子意識和多元宇宙。

但也許最奇怪的說法是,宇宙并不真實,人類不過是生活在一個由超級智慧所創造的計算機模擬世界中。事實上,根據該理論提出者、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的說法,這可能是對人類存在的現實給出的最好解釋。

不管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它引出一個極具誘惑性的問題:我們是否創造過這樣的模擬世界?我們能否成為某個人造宇宙的造物主?這個人造宇宙里的生物相當聰明,他們能夠質疑其在宇宙中的地位。

對此,首個條件是建立人工智能,使其可以從事與人類相同智力范圍的工作。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認知機器人專家默里·沙納漢(Murray Shanahan)的說法,雖然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年,但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做不到。他說,“大腦沒有什么神奇之處;并沒有超越物理學的范疇。所以建立一個物理實體當然是可能的,可以讓它做我們能做的任何事情。”

但是,構建一個大腦需要超強的計算能力。倫敦大學的彼得·本特利(Peter Bentley)認為,“重要的是結構、模式和關系。”迄今為止,我們仍然缺乏有關大腦的詳細藍圖,因此無法重構大腦。歐盟的10年人類腦計劃正專注于該領域的研究。

與此同時,相對簡單的大腦正在被模擬出來。一個被稱為“開放蠕蟲”的項目現已接近尾聲,它可以虛擬出一種微小的秀麗隱桿線蟲,包括302個神經元的基本神經系統。其相對簡單的結構能夠映射并模擬出所有的細胞與它們行為系統之間的關系。

這是否正引領著我們朝向真正智能的、逼真的大腦模擬過程呢?在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主持“開放蠕蟲”項目協作的斯蒂芬·拉爾森(Stephen Larson)認為:“這算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第一步。”

然而虛擬的大腦本身并不會去學習任何東西,更不用說質疑其在世界中的地位了。它需要一系列的感官和一個與之互動的環境。現有的技術還亟待繼續長遠的發展。用本特利的話說,“僅僅是計算圍繞一個原子的電子云,我們就需要一臺超級計算機。但在我們的世界里,原子實在太多了。”幸運的是,我們的目標不是要重建我們所了解的宇宙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信息讓模擬人類專注于數字領域即可。我們還可以決定在虛擬的地球上埋藏一些化石,讓我們創造的生物擺脫人類的氣味。

假如真的可以做到,到那時候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創造物呢?我們會成為怎樣的造物主?也許就是隨性的那類吧:有些網頁專門設計了殘暴的方式讓人虐殺《模擬人生》游戲中的生靈。

但如果我們對已經有的創造報以欣賞的態度,則將不再有《舊約》式的憤怒,取而代之的是更溫和的方式。“我們必須放棄以前的想法,認為計算機軟件就是虛幻。”本特利說,“軟件是電子束——一種輕粒子——以特定的模式在您的計算機電子里發出聲響。那么,你是什么呢?以特定的模式發出聲響的一束夸克和輕粒子。”

牛津大學的博斯特倫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我認為,我們應盡量善待眾生,無論他們是不是數字生物。”

在你茫然于全能神的未來之前,請記住我們從何而起:你和你知道的所有事情成為模擬的一部分,存在50%的機率。這并不會阻止我們在模擬中去創造新的模擬,如此循環往復。但它讓我們對自己在事物的宏偉規劃中的存身之處有了不同的視角。

——肖恩·奧尼爾(Sean O’Neill)

[資料來源:New Scientist][責任編輯:彥隱]

猜你喜歡
人類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沒有進化好
人類過去長啥樣
出發!去最北人類定居地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共建“人類之眼”
人類,快醒醒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国产欧美性爱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亚洲天堂网视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成人|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αv毛片|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四虎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国产午夜小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啪啪| 天天色综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91久久夜色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 a级毛片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波多野结衣二区|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小视频|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久久6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成人福利在线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