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遠 ■廈門合誠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9
廈門翔安新機場填海造地工程位于廈門翔安區東南海面,大嶝島和小嶝島之間,與金門島約3km。新機場總用地面積約27.49km2,其中填海造地面積約為23.19km2,造地工程需要填料砂約1.6 億m3。
規定的取砂區位于大金門島正南方約20km 處的廈門海域,面積約58km2,海上運輸航道約50km。砂層標高在-25~-57m 范圍,上部為粉細砂,厚度4~9m 不等,局部有覆蓋層,下部為中細砂,厚度多在8~12m,局部中細砂層下有中粗砂。根據估算,砂總儲量約6.8 億m3。
從國內外大量的造陸工藝調研分析,現有海砂開采工藝流程為挖砂、運砂、拋填、吹填,開采工藝可分為四大類:挖吹工藝、拋運吹工藝、挖運拋工藝、挖運拋吹工藝,詳見表1。

表1 海砂開采工藝現狀一覽表


其中,在大型填海工程實踐中,主要介紹4.5 挖運拋吹新工藝,具體如下:
耙吸船具備海砂開采工藝中的四個功能:挖砂、運砂、拋填、吹填。在耙吸船的四個功能中,挖砂和拋填功能的經濟性最好、運砂功能經濟性其次、吹填功能經濟性最低;故耙吸船艏吹工藝應用的最少,拋填工藝受條件限制較多應用較少,挖運拋吹(耙吸船+絞吸船)利用了耙吸船經濟性最好的挖、運、拋三個功能。
隨著運砂距離的增加,挖運拋吹(耙吸船+絞吸船)工藝中耙吸船運砂成本占工藝總成本比例就很高,主要原因是重型、昂貴的耙吸船相對輕便、便宜的專業泥駁,不但施工效率低且費用上高得多。故工程實踐中提出在挖運拋吹(耙吸船+絞吸船)工藝的基礎上,能否用專業泥駁代替耙吸船運砂,構思新工藝,即充分發揮各個船機的各自優勢,耙吸船的高效挖砂功能、泥駁低廉的運砂功能、絞吸船高效的吹填功能;隨著運砂距離增加,其該工藝施工效率和經濟優勢愈加明顯。
國內外已有類似工程(迪拜取砂工程、連云港港內疏浚工程),采用耙吸船專門挖泥、泥駁進行運泥的施工方案,較大程度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該種工藝為“耙吸船艕帶泥駁聯合疏浚工藝”,簡稱“挖運拋吹新工藝”。
根據海砂開采工藝類型,各種海砂開采工藝適用性分析見表2。

表2 海砂開采工藝適用性分析

本工程設置內、外側儲砂坑,外側儲砂坑平均吹距7.5km,內側儲砂坑平均吹距3km。根據儲砂坑距回填區的距離,適合本工程的工藝如下表。

表3 各工藝流程一覽表

表4 各工藝方案船機配備一覽表
最終,根據取砂與吹填工藝技術現狀,結合國內現有疏浚設備,在具備海砂運輸專用航道條件下,全年考慮采用方案一(耙吸船+絞吸船)、夏季考慮采用方案五輔助(吸砂王+泥駁+吹泥船);在不具備海砂運輸專用航道條件下,儲砂坑考慮外側方案,全年考慮采用方案三(耙吸船+絞吸船接力)、夏季考慮方案五輔助(吸砂王+泥駁+絞吸船接力)。
通過本次我們的研究分析,經過實際的檢驗后一定會給其他類似工程提供設計參考。
[1]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編制的《廈門新機場海砂資源調查報告》2013.12.
[2]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廈門新機場建設海砂資源開采項目調查(海砂開采工藝可行性研究)》2014.5.
[3]《疏浚與吹填工程設計規范》(JTS181 -5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