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云,劉 堅
■1.湖南省懷化公路橋梁建設總公司,湖南 懷化 418000;2.廣州誠信公路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20
由于深路塹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因設計勘察粗略,施工工藝粗獷、地形地質復雜等因素產生開裂,局部滑塌等病害,應對不當最終將造成整體失穩,釀成工程事故,特別是部分在通車后滑塌的邊坡,不僅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還將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帶來嚴重的危險。
本路段為山區高速公路,全程138.4km。K24 +100~K24 +290 路塹右側高邊坡,挖方長度190m,沿線為低殘丘地貌,山體由砂巖、粉砂巖構成,自然坡角20~30°,局部達40°,揭露層厚1.6m,埋深4.4m,呈夾層形態產出。地表水不發育,地下水主要為基巖風化裂隙水,地下水埋藏深,地下水位埋深30.0m 以下,水量貧乏,受大氣降水及鄰近含水層補給,動態隨季節性變化。在區域上位于斷裂帶的東段,經鉆孔揭露,F6 斷裂構造在K23 +990 通過,構造走向122°,傾向212°,傾角80~85°,構造帶產物主要為碎裂巖及糜棱巖,其中糜棱巖具泥化,陡傾角裂隙極發育。
2013 年6 月上旬及8 月初參建各方先后2 次對該邊坡進行現場進一步詳細的調查分析,經充分分析邊坡變形機制和影響因素后,結合施工單位施工條件,擬選定以下處治方案:
以削坡減載為主,輔以錨索及錨桿支擋措施,并對第一級與第三級邊坡防護形式進行優化設計:(1)一級邊坡:K24 +118~K24 +262 仍采用錨桿格梁加固,錨桿長度由12m 變更為6m,坡面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2)第二級的錨索格梁加固范圍,由K24 +136~K24 +244 往大樁號延伸6m,即錨索格梁加固范圍變更為K24 +136~K24 +250,錨索長24m,錨固段長10m,并將錨索由原設計的4 束改為5 束,坡面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3)第三級邊坡K24 +144~K24 +222 由客土噴播植草防護變更為錨桿格梁加固,錨桿長6m,坡面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4)將第四級的錨索格梁加固范圍,由K24 +154~K24 +190 往小樁號延伸9m,即錨索格梁加固范圍變更為K24 +145~K24 +190,錨索為4束,總長24m,錨固段長10m,并將第四級邊坡平臺寬度由2m 變更為6m;(5)第五級邊坡坡率由1:1.00 變更為1:1.25,仍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護,第五級邊坡平臺寬度維持2m 不變;(6)第六級邊坡坡率由1:1.00 變更為1:1.25,維持原有三維網植草防護形式不變。(7)恢復截水溝及平臺排水溝等排水系統,為防止雨水下滲入滑面影響坡體穩定,削坡后的坡口線與截水溝之間的坡面采用10cm 厚的C15 混凝土封閉。
K24 +100~K24 +290 段高邊坡為低殘丘地貌,上覆坡積成因的粉質粘土,厚度一般小于5m,下伏基巖為三疊系小坪組粉砂巖。F6 斷裂構造在K23 +990 通過,對右側邊坡影響大,由于裂縫帶構造運動強烈,該邊坡巖體結構破碎松散,基巖強風化帶存在風化雨淋和地表水沖刷掏蝕,局部產生剝落和坍塌問題,工程地質條件較差。
結合赤平極射投影分析,右側邊坡在單一結構面與設計邊坡的組合情況下,巖層產狀147°∠22°與擬開挖邊坡傾向相同,結構面與設計邊坡呈48°斜交,且傾角小于邊坡坡角,前緣具臨空面,有滑移空間,為單組不利結構面;F6 斷裂構造與擬開挖邊坡傾向相同,結構面與設計邊坡呈17°斜交,但傾角大于邊坡坡角,前緣無臨空面,無滑移空間。
從結構面的組合情況分析:巖層與斷裂構造F6 的組合交線OA,與擬開挖邊坡傾向相同,兩交線投影位于邊坡投影外側,前緣具臨空面,有滑移空間,結構面切割形成的楔體具沿交線產生滑動的可能性;巖層與產狀為185°∠63°的裂隙組合交線OB,與擬開挖邊坡傾向相反,呈反向坡,前緣無臨空面,無滑移空間,結構面切割形成的楔體較穩定;斷裂構造F6 與產狀為185°∠63°的裂隙的組合交線OC,與擬開挖邊坡傾向相同,兩交線投影位于邊坡投影內側,前緣無臨空面,無滑移空間,結構面切割形成的楔體具沿交線產生滑動的可能較小。
綜上所述,巖層與擬開挖邊坡傾向相同,結構面與設計邊坡呈小角度斜交,且傾角小于邊坡坡角,前緣具臨空面,有滑移空間,為單組不利結構面。從結構面的組合情況看,巖層與產狀為238°∠47°的裂隙組合交線OA,與擬開挖邊坡傾向相同,兩交線投影位于邊坡投影外側,前緣具臨空面,有滑移空間,結構面切割形成的楔體沿交線產生滑動的可能性大。

圖1 滑動示意圖
結合現場的深層位移孔監測結果分析,推測該滑體內部的滑面傾向大致為130~150 度,傾角大致為30°~32°,滑坡前緣由于人工削坡且未及時支護,邊坡整體抗滑力不足導致坡體產生變形破壞,隨著第四級錨索被拉斷,邊坡最終失穩破壞。
參建各方并邀請專家一起對該邊坡進行現場進一步詳細的調查分析,經充分分析邊坡失穩破壞機制和影響因素后,結合施工單位施工條件,擬選定以下處治方案:
以削坡減載為主,輔以錨索及錨桿支擋措施,分兩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卸載后緣山體,留出大平臺,以方便第二階段清除滑坡體留出安全作業空間:
(1)七級邊坡:K24 +153~K24 +197 以10m 一級,1:1.25 坡率放坡,采用三維網植草防護;
(2)六級邊坡:K24 +142~K24 +215 以10m 一級,1:1.25 坡率放坡,采用三維網植草防護,第六級平臺寬2m;
(3)五級邊坡:K24 +133~K24 +229 以10m 一級,1:1.25 坡率放坡,K24 +150 -K24 +162 段采用錨索格梁加固防護,錨索為6 束,總長20m,錨固段長10m,K24 +162 -K24 +192 段采用錨索格梁加固防護,錨索為6 束,總長26m,錨固段長10m,K24 +192 -K24 +204 段采用錨索格梁加固防護,錨索為6 束,總長20m,錨固段長10m,其余段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
施工至第五級坡,則可沿原第五級平臺一起施工總寬24m 大平臺,為第二階段清理滑坡體留出足夠安全的作業空間。
第二階段:清理滑坡體,并休整下部坡面,做好防護加固措施:
(1)四級邊坡:K24 +146~K24 +218 以10m 一級,1:1.25 坡率放坡,采用錨索格梁加固防護,錨索為6 束,總長20m,錨固段長10m,其余段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第四級平臺寬6m;
(2)三級邊坡:K24 +115~K24 +256 以10m 一級,1:1.25 坡率放坡,K24 +130~K24 +232 段采用錨索格梁加固防護,錨索為6 束,總長20m,錨索段長10m,其余段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第三級平臺寬2m;
(3)二級邊坡:K24 +105~K24 +275 以10m 一級,1:1.25 坡率放坡,第二級邊坡的防護加固方案待開挖后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和需要確定,第二級平臺寬6m;
(4)一級邊坡:K24 +100~K24 +290 以10m 一級,1:1.25 坡率放坡,K24 +116~K24 +260 段采用錨桿格梁加固防護,錨桿長12m,其余段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
同時重設邊坡整體截水溝及平臺排水溝等排水系統。
本段高邊坡與2015 年3 月份施工完成,從施工過程的監測結果來看,各監測點相對位移及總位移均小于規范,錨索應力監測結果也均在規范要求范圍內,邊坡處于穩定狀態。
從整個實施過程來說,第一次裂縫產生前未能及時對三、四級邊坡防護就開挖到第二級,邊坡失穩前長時間未能對第五、六級邊坡進行卸載都是處置過程中的重大失誤。另外原設計第5、6 級邊坡1:1.00 坡率是否過于冒險,監測數據在三天內發生急劇變化,事前卻沒有預兆,監控點布設是否合理等均有近一步探討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