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樹 江蘇省江都職業教育集團,江蘇 揚州 225212
本工程擬建65 層五星級酒店,有主樓、裙房(影樓、會議中心及綜合商業中心)組成,整體地下四層的車庫。基坑面積約26000m2,地下停車庫底板標高為-17.1m,北側、西南側基礎厚1.2m,墊層厚0.10m,基坑底標高-18.4m,板底實際開挖深度為16.4m;其他側基礎板厚0.8m,墊層厚0.10m,基坑底標高-18m,板底實際開挖深度為16.0m;承臺高1.5~2.0m,承臺開挖深度16.7~17.2m,5 星級酒店部位底板厚3.5m,坑底標高-20.7m,開挖深度為18.7m,核心筒體部位加深3.6m,即開挖深度為22.9m。本工程基礎總土方量約為50 萬m3。
支撐結構設計是本基坑維護設計的核心內容。考慮到該地區土層強度較好,主要為粉砂性土,抗剪強度高、壓縮模量大,現根據周邊環境條件,卸去6m 土體后,采用2 道內支撐。為了使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能夠得到盡量的縮減,提升坑壁的穩定性,這就對支撐系統的強度、剛度有了非常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做到經濟合理,支撐之間還得留出很大的挖土空間,以便于開挖。
本工程主基坑圍護墻采用鉆孔灌注樁D900@1100 擋土,外側采用三軸D1000@1500 攪拌樁隔水;采用放坡結合兩道內支撐的支護形式。主樓電梯坑周圍采用鉆孔灌注樁D600@ 800 擋土,外圍采用三軸D1000@1500 攪拌樁隔水;局部設第三道型鋼對撐。基坑圍護結構剖面圖見1。

圖1 基坑圍護結構剖面示意圖
因隔水攪拌樁沒能穿透砂層進入不透水層,降水分為三個階段:⑴第一階段開挖6m,需控制水位至當前開挖面下1.0m。為保障坑外放坡穩定性以及適當降低坑周地下水頭壓力,根據委托方要求,需考慮在坑外泄土平臺上東、西、南側設兩級輕型井點,北側設一級輕型井點。坑外輕型井點需始終保持抽水,直至結構完成至+0.00m。⑵第二階段開挖到裙房及主樓坑底,挖深16.4~18.70m,坑內需提前設置好降水井,降低開挖范圍內土中的地下水位及被開挖土體的含水量,便于挖掘機開挖施工和坑內作業;⑶第三階段開挖至主樓電梯間坑底,挖深22.9m,需將深坑內的地下水位控制在坑底以下1m。
降水井布置如下表1 所示:

表1 降水工作量統計表
⑴井口:井口應當較之地面更高,高度最好保持在0.3~0.5m 范圍內,避免出現地表污水滲入到井內,在進行封閉時,通常應選用水泥漿和優質粘土,而深度則應當設定為2~4m 范圍內。⑵井壁管:井壁管均運用Φ273 對鋼管進行焊接,井壁的厚度則通常設置為3mm 厚。⑶過濾器:在圓孔濾水管對各類管井進行處理,并用60 目尼龍濾網將濾水管的外層包裹,井壁管、濾水管的直徑基本相同。⑷沉淀管:沉淀管主要發揮過濾器的作用,不至于因井內沉砂對進水造成堵塞,另將沉淀管與濾水管底部連接,但濾水管、直徑應當保持相同長度,以1.00m 為宜,同時采用鐵板對沉淀管底進行密封。
基坑開挖后,由于承壓含水層上覆土層厚度變薄,其上覆土的壓力降低。當上覆土的壓力小于或等于承壓含水層的頂托力時,承壓水將可能使基坑底面產生隆起,嚴重時使土體被頂裂產生滲水通道,從而發生基坑突涌。
通常采用式⑴判別基坑開挖后是否處于抗底部承壓含水層突涌(以下簡稱“抗突涌”)穩定(安全)的狀態。如圖2 所示。

式⑴中:
Ps—承壓含水層頂面至基底面之間的上覆土壓力,(kPa)
Pw—初始狀態下(未減壓降水時)承壓水的頂托力,(kPa)
hi—承壓含水層頂面至基底面間各分層土層的厚度,其和等于圖5-1 中的h,(m)
γsi—承壓含水層頂面至基底面間各分層土層的重度,本工程取平均值18.0,(kN/m3)。
H—高于承壓含水層頂面的承壓水頭高度,即圖2 中所示H,(m)
γw—水的重度,工程上一般取10,(kN/m3)
Fs—安全系數,工程上一般取1.05~1.20;本工程取1.10.

圖2 基坑底部抗承壓水突涌穩定性驗算原理示意圖
孔隙承壓水主要賦存于4-2 層以深砂性土中,接受側向補給,以側向徑流為主,富水性較好。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2~4m。本工程的最大基坑開挖深度為22.90m,擬建場區內第4-2 層承壓含水層最淺埋深為71m,承壓水位埋深按照最不利深度2.0m 進行計算,得Ps/Pw=1.32 >1.05,因此,4-2 層微承壓水層對本基坑開挖與施工無影響,無需進行減壓降水。
具體成井施工流程見圖3。

圖3 成井施工流程圖圖
在對護口管進行埋設的過程中,應在護口管底部插入到原狀土內,同時再運用草辮子或者粘性土在管外進行密封處理,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外回漿的情況,護管上部相較于地面,應適當高出0.1~0.2m。
按照設計圖紙對井位進行測放,若在施工時,出現樁位等導致實施施工受阻或者因條件有限導致施工不順的情況,都可在現場根據實際情況對其做出相應的調整。
安裝鉆機時,為了保證孔的垂直度,機臺應安裝穩固水平,大鉤對準孔中心,大鉤、轉盤與孔的中心三點成一線,嚴把開孔關,鉆頭與鉆桿連接處帶兩根鉆鋌,并且,彎曲的鉆桿不以進洞。
施工機械設備選用GPS-10 型工程鉆機及其配套設備。開孔的孔徑應設定為Φ600mm,當鉆孔的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可適當再深入0.3~0.5m。在鉆井施工時,若發現實際情況與勘察資料有出入,這時必須聯系設計人員對井做出相應的調整,避免出現濾水管安放后,無進水的情況。在進行鉆井處理時,需對鉆機水平進行提升,使鉆孔能夠始終保持垂直。
4.5.1 清孔換漿
當鉆孔達到設計要求之后,可將鉆桿提前提到距離孔底0.5m 的地方,將沖孔中的雜物進行清除,此外,將孔內的泥漿密度調升到1.08,而孔底的沉淤則應當低于30cm,直至返回的泥漿中不在包含有任何的塊土即可。
4.5.2 下井管整到
檢查井管焊接,井管接頭使用套接型進行焊接,套接接箍長20mm,套入上下井管各10mm;套管箍接箍和井管焊接,焊縫均勻,無砂眼,焊縫堆高不得小于6mm。對井管檢查完成后開始下井管,下井管過程中為了確保濾水管居中,過濾管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直徑小于5cm 扶正器,扶正器使用梯形鐵環,上下部扶正器鐵環應1/2 錯開,不在同一直線上。
4.5.3 洗井
實施洗井主要是為了確保含水層中的泥漿能夠被完全的抽出,進而保證含水層孔隙得到有效恢復;在進行抽吸時,能夠對含水層中的一部分細顆粒完全吸出,保證含水層的孔隙能夠被擴大,最終形成人工過濾層。

圖4 空壓機洗井原理示意圖
在將鉆桿提出之前,可通過對井管中的鉆桿與空壓機進行連接,及時對空壓機實施抽水處理,當井出水時,即可將鉆桿提出,并采用活塞實施洗井。井管內徑與活塞直徑之間的差應當控制在5mm 以內,同時還需要在活塞桿的底部添加一個活門。在進行洗井的過程中,必須從濾水管下部向上對活塞進行拉動,使水能夠從孔口溢出,若井的出水量相對較少,則應當將活塞放置在過濾器的位置,進行上下竄動,使孔壁泥皮能夠得到有效沖擊,與此同時,應當向井邊注入水邊對活塞進行拉動。直至溢出的水中不再含有泥砂即可,可運用空壓機對水洗井進行抽吸,使管底沉淤能夠被及時的吹出,直至水清澈即可。
4.5.4 下泵抽水
對水泵進行安裝,并在安裝完成之后進行正常的運轉,即實施試抽水處理。在對管道以及電纜進行布置時,應注意避免在抽水時進行,以免發生遭受損壞的情況。在進行降水處理時,應當運用管道將水及時排放到周圍的溝渠內,通過排水溝使水能夠及時被排放到預先設定的排水溝渠內,定時對場地周圍的排水管道進行清理,使排水系統能夠得到更好的運行。
根據工程的實施情況以及相關計劃安排,在基坑圍護完成施工之后,立即對其進行2-3 周的預降水處理。為了確保降水井具有更好出水效果,避免出現“死井”的情況,為此,當出現停抽情況時,就應給予降水井維護和管理處理,并安排人員值班進行輪流查看,保證每30min 觀察1 次,直至水位逐漸穩定之后,即可每2h 進行1 次觀察。
基坑外的疏干管井若無特殊要求,一般不予拔除,只做回填。當基坑外降水井在降水結束后直接回填,回填物可為砂子或砂、石子混合料,井口部位用黏土封填并搗實。也可全部用黏土封填搗實。基坑內降水井采用混凝土封井。
綜上所述,管井降水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只要按照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良好的設計方案,注重施工技術,嚴格按照施工要求,方可達到一個預定的降水深度。由于管道井施工是隱蔽工程,一定要注重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嚴格控制管直徑,鉆孔深度,井管的制備,濾料級配,回填質量,聯合洗井,抽水運行等關鍵工序,不合格的不驗收。
[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2]《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98.
[3]《地基處理技術規范》(DBJ15-28-2005).
[4]《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J2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