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慶圖娜拉 劉磊 梅曹毅 郭文杰 閻國寶

[摘要] 目的 了解鄂爾多斯市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 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門診行14C-尿素呼氣試驗的10 092例患者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10 092例患者Hp感染率為45.76%,其中男性感染率為46.58%,女性感染率為44.9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012~2015年本地區Hp感染無上升,但根除率降低。結論 鄂爾多斯市Hp感染率略低于全國平均感染率,根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感染;14C-尿素呼氣試驗;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 R5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9-0119-03
Analysis of 10 092 cases of out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Ordos City
SI Qingtunala LI Yongmei LIU Lei LI Liping CAO Yi GUO Wenjie YAN Guobao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Erdos Central Hospital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Erdos 0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f population in Ordos City. Methods A total of 10 092 cases of outpatients who received 14C-urea breath tes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 chosen to b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10,092 cases of patients, Hp infection rate was 45.76%. The male infection rate was 46.58%, and female infection rate was 44.9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increase of Hp infection rate in the region, but the eradication rate decreased from 2012 to 2015. Conclusion The Hp infection rate in Ordos City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Hp infection rate, and there is a downward trend in eradication rate.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14C-urea breath test; Epidemiology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導致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Ⅰ類致癌原[1-4]。近年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不同國家、不同種族間Hp感染及耐藥情況也不同,因此了解本地區Hp感染及耐藥情況對預防和治療多種上消化道疾病有重要意義。為了解和掌握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Hp感染的基本流行病學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5年1月因上消化道疾病到我院進行14C-呼氣試驗的10 092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5年1月因腹痛、腹脹、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反酸、燒心、納差、口腔有異味等上消化道癥狀到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就診并行14C-尿素呼氣試驗患者10 092例,年齡21~80歲,據患者年齡(分為6個年齡段,即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1~70歲、71~80歲)、性別、年份及根除情況進行分析。排除標準:4周內服用PPI、抗生素、鉍劑等藥物者;2周內有消化道出血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1.2 檢測方法
受試者空腹或進食2 h,漱口后用20 mL涼水送服尿素[14C]膠囊1粒,靜坐20 min,開啟集氣卡,對準吹氣口吹氣3 min,嚴禁倒吸。將集氣卡插入幽門螺桿菌測試儀(由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測量室中,測定250 s。檢測值>100為陽性,<100為陰性;檢測值陽性視為Hp感染。
1.3 Hp根除治療
根據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對有Hp根除治療適應證的Hp陽性患者給予標準四聯療法根除治療[5],療程為10 d。治療結束停藥4周后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結果陰性者判斷為根除,結果陽性者判斷為Hp根除失敗。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p感染狀況
10 09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4618例,Hp感染率45.76%,其中男性患者4888例,Hp感染者2277例,感染率為46.58%;女性患者5204例,Hp感染者2341例,感染率為44.98%;男女Hp感染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漢族9720例,Hp感染4410例,感染率為45.37%,蒙古族372例,Hp感染208例,感染率為55.91%。
2.2 各年齡段患者Hp感染狀況
年齡21~30歲組Hp感染率最低,為38.43%,與31~40歲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1~50歲組與31~40歲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61~70歲組與51~60歲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年齡段患者Hp感染率(%)
注:P值為與前一組比較
2.3 各年份Hp感染及根除情況
2012年行14C-尿素呼氣試驗患者有3162例、2013年為3378例、2014年為3552例,各年份Hp感染率無統計學差異(與前一組比較,P>0.05),但Hp根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各年份之間有統計學差異(與前一組比較,P<0.05),見圖1。
圖1 2012~2014年Hp感染及根除情況
3討論
Hp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的革蘭陰性桿菌。Hp對環境要求比較高,在37℃微需氧、相對濕度環境下培養3~5 d,可長出半透明或灰白色菌落。Hp一般經口感染,進入胃腔后借助其尾端鞭毛的運動穿過黏液層,定居于黏膜層與胃竇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因其富含尿素酶,可分解尿素,產生氨,中和黏液內的胃酸,在細菌周圍形成保護層,形成有利于Hp定植和繁殖的微環境,抵抗人體免疫細胞的殺滅作用。Hp感染后通過分泌空泡細胞毒素與細胞毒素相關蛋白、尿素酶、黏液酶、脂多糖、溶血素、脂酶和磷脂酶等毒性酶及其誘導的炎癥反應,進一步損傷胃黏膜上皮細胞。長期感染可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隨著對Hp致病性的認識,人們還發現Hp感染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腦血管疾病、缺鐵性貧血、慢性支氣管炎、皮膚病等多種胃腸外疾病有一定的關系[6-8]。近年來全球各地也相繼做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各地區人群Hp感染率差異很大,不同地區、不同種族感染率也有明顯差別。發達國家Hp感染在30%~50%左右;而發展中國家Hp感染在50%~80%左右。白人感染率低于黑人。中國幽門螺桿菌科研協作組從2002年1月~2004年6月對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進行Hp感染調查發現,我國Hp平均感染率為54.76%。廣東地區感染率最低為42.01%,西藏Hp感染率最高為84.62%[9],兒童感染以每年0.5%~1%的速度遞增,成人后感染率趨于穩定。本研究中共10 092例患者行14C-尿素呼氣試驗,Hp感染率為45.76%,略低于我國平均感染率。男性感染率為46.58%,女性感染率為44.98%,男女感染率無明顯差異,這與部分男性Hp感染率高于女性的報道不符[10]。目前國內外報道均顯示Hp感染具有明顯的年齡變化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長感染率逐漸升高[11]。本研究也提示Hp感染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大,40歲以上人群的Hp感染率明顯高于20~30歲人群的感染率。可能與人體免疫功能逐步成熟、社會活動、飲酒、人際交往相對增多、相互接觸傳播的機會大大增加等因素有關。部分5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因選擇行胃鏡及快速尿素酶試驗而未納入本研究中。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大約有17萬蒙古族群眾分布于周邊牧區。但三年的研究中僅有372例蒙古族患者行14C-尿素呼氣試驗,說明廣大牧民群眾缺乏早期診斷和治療Hp感染的意識。蒙古族患者Hp感染也較高,考慮與牧區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因此改善基層衛生設施,普及Hp相關疾病的診治知識,積極處理消化道不適癥狀,對Hp感染者,在指南共識的指導下給予恰當處理,對本地區消化道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有重大意義。
鄂爾多斯地區近三年Hp感染率無明顯升高,但根除率逐漸下降,考慮與細菌產生耐藥性有關。Hp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性。據相關資料報道,在歐洲地區阿莫西林的耐藥率0%~5%;克拉霉素耐藥率0%~15%;甲硝唑耐藥率在10%~50%[12]。我國多中心大樣本調查結果顯示,Hp對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耐藥率分別為75.6%、27.6%、23%、2.7%,說明在我國Hp對甲硝唑已經普遍耐藥,考慮與臨床上廣泛使用甲硝唑治療寄生蟲病和婦科感染有關。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也高于其他發達國家,考慮與濫用抗生素有關。近年還有報道出現Hp雙重耐藥菌株或多重耐藥菌株,并呈日益增多趨勢[13,14]。細菌一旦耐藥,將嚴重影響根除效果,甚至有可能出現無藥可治的超級細菌。所以臨床上應嚴格掌握根除Hp的適應證,采用規范化治療,避免濫用抗生素是減少細菌耐藥,提高根除率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選用耐藥率較低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方案(對青霉素過敏者或不同意使用青霉素類抗生素的患者選用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方案),但根除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有必要通過藥敏試驗,了解本地區Hp耐藥情況,選用有效抗生素。對反復根除治療失敗的患者,實施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開展序貫療法等措施,提高Hp的根除率[15-20]。
[參考文獻]
[1] 胡伏蓮,周殿元.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基礎與臨床[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5-8.
[2] 斯慶圖娜拉,王江濱,李巖,等. 嗜酸乳桿菌對甲硝唑耐藥幽門螺桿菌的抑制作用[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 18(30):3231-3235.
[3] Polk DB,peek RM. Helicobacter pylori:Gastric cancer and beyond[J]. Nat Rev Cancer,2010,10(6):403-414.
[4] Conteduca V,Sansonno D,Lauletta G,et al. H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State of the art(review)[J]. Int J Oncol,2013,42(1):5-18.
[5]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J]. 胃腸病學,2008,13(1):42-46.
[6] 劉明瑜.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心病關系的探討[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99-1601.
[7] 王靜,王江濱,李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及其致病危險性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10):607-608.
[8] 李紅艷,王靜,張永貴. 不同毒力亞株幽門螺桿菌感染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中的意義[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8):1079-1081.
[9] 涂莎,陽惠湘.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進展[J].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9):981-988.
[10] 張建蘭,李國榮,繆應雷. 麗江地區13445例胃鏡檢查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分析[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2):122-124.
[11] AL-Enezi SA,Alsurayei SA,Sly NY,et al. Endoscopic nodular gastritis in dyspeptic adults: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Med Princ Pract,2010,19(1):40-45.
[12] De Francesco V,Giorgio F,Hassan C,et al. Worldwide Hpylori antibiotic resistance:A systematic rcview[J]. 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10,19(4):409-414.
[13]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全國幽門螺桿菌科研協組. 中國幽門螺桿菌耐藥狀況以及耐藥對治療的影響-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J]. 胃腸病學,2007,12(9):525-528.
[14] 姜小建,謝紫陽,張玲霞,等. 幽門螺桿菌耐藥研究進展[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2):214-221.
[15] 林玲,李政文. 胃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耐藥的臨床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10):1712-1713.
[16] 歐碧云,劉代華. 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抗生素耐藥現狀[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68-69.
[17] 張立英. 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84例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創新,2011,8(12):25-26.
[18] 李祎群,謝建群,龔雨萍,等. 葉酸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陰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J]. 中國臨床醫學,2014,(5):523-525.
[19] 封靜. 胃息肉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關系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2):5082-5083.
[20] 高俊霞,王純波,呂強. CyclinD1、p27kip1及幽門螺旋桿菌在胃息肉和胃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探索[J]. 醫學綜述,2010,16(16):2520-2523.
(收稿日期: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