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展現情境
教師可把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觀察的客體,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如指導學生寫《花草樹木的變化》作文時,可帶領學生通過觀察花草樹木、取標本帶到課堂里、讓學生觀看錄像片,引導學生發現植物的異同與變化。這樣寫起來不僅言之有物,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寫作能力。
二、圖文再現情境
圖畫可以展現形象,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課文插圖、掛圖、課件,都可以用來再現課文情境,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電視紀錄片《桂林山水》,使學生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奇與美有更切身的感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中“水平如鏡”“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語句以及比喻句、排比句的運用。
三、音樂渲染情境
用音樂來渲染課文中的情境,可以使語文教學效果更顯著。如教學《快樂的節日》一課,在課上插入配有音樂的朗讀錄音,容易激起學生感受快樂、表達感受的欲望。利用錄音結合課件,可使聲像結合,產生真實感,不僅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而且感情的表達也更加真切。
四、表演體會情境
情境教學中的表演即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書本上的,而是自己或班集體中的同學,學生自然對課文中的角色產生親切感,也更易于加深內心體驗。如《狼和小羊》的教學,可引導學生按二人一組分角色扮演,讓學生走進課文,讓課文貼近學生。
(大慶市肇源縣三站鎮中心校 王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