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明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必須順應自然。有些人以妄為常,生活竟然顛倒了,對身心健康造成莫大的損害。生活中常常出現4種顛倒現象。
黑白顛倒
把黑夜當作白天,白天當作黑夜。明馮夢龍《貴人八反》所言:“夜宜臥而宴宴,早當起而高臥?!绷晳T熬夜的人越來越多了,更有甚者,熬夜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從健康的角度講,熬夜還是害處多多的。通常一天的時間劃分,夜晚包括5個時辰(戌、亥、子、丑、寅),早晨指卯時(5:00~7:00),上午指辰時與巳時(7:00~11:00),正午(中午)指午時(11:00~13:00),下午指未時、申時、酉時3個時辰(13:00~19:00)。白天養陽,黑夜養陰,黑白顛倒之后,陰陽不調,氣血逆亂,就會疲勞、精神不振;人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表現在皮膚上,容易出現粗糙、臉色偏黃、黑斑、青春痘等問題。
早晚顛倒
早飯要飽,午飯要好,晚飯要少。這本是正常的飲食習慣與規律,但絕大多數人恰恰相反。一般地,早上吃八分飽,中午九分飽,晚上半飽。現在不少人,早上不吃,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甚至還有宵夜。夜晚吃得過多過飽,容易損傷脾胃。
清晨陽氣已經生發,消化功能開始恢復,人們經過長達10~12小時的活動、休息和睡眠,頭天晚上攝取的食物已經消化吸收了,需要補充熱量和營養,應及時吃早飯。從營養角度看,早飯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到了中午陽氣正旺,消化功能最強,人們經過一上午的活動,從早餐中得到的熱量已經消耗殆盡,應當及時進食。另外,中午還要為下午的工作活動準備需要的熱能,因此中餐一定要吃飽。到了晚上,陽氣已虛,消化功能減弱,進食量應該減少。
葷素顛倒
從飲食結構上講,本應該是以素食為主,葷食為輔,葷素搭配,人類飲食的葷素黃金比例應該為2∶6,即2分葷6分素。早在2400多年前《內經》已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及“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的記載。意思是谷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營養,即平衡飲食,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們傾向于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結果導致了葷素比例的失衡,成了7葷1素,這樣不但破壞了健康的飲食結構,導致疾病譜發生了很多的變化,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大幅度提高。
寒熱顛倒
《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陽主熱,陰主寒,就是春夏天要顧護體內的陽氣,不可太貪涼;秋冬天要養護體內的陰液,不能太溫燥。也就是夏不貪涼、冬不戀熱;冬不蒙首,春不露背?,F在恰恰顛倒了,夏天衣服過于暴露,冷飲瓜果吃得過多,空調開得太低;而冬天足不出戶,吃不離火鍋,歇不離暖氣,結果成了臘月酷熱直淌汗,六月寒冷打哆嗦。這樣寒熱顛倒,夏則傷心,冬則傷腎,精神不濟,萎靡不振。
一旦生活(live)顛倒了就是罪惡(evil),因此,生活保健盡量不能反順為逆,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謹防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