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當代聲音
持續發力培育前沿產業
本刊評論員
最近貴州有兩件財經大事值得關注,其一是海內外40余家金融企業和機構在貴陽組建中國首家眾籌金融協會,貴陽將打造“世界眾籌之都”,并定于10月召開“世界眾籌大會”;其二是貴州省提出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將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二者同屬商業模式創新的前沿實踐,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將由此獲得新的能量。
眾人拾柴,點燃夢想。“眾籌”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非常便捷的組織與生產形式,其項目籌資與利益分享模式,逐漸贏得大眾支持。作為新興服務業,貴陽“眾籌金融”致力于踐行“‘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上,貴陽有可能“成為世界的一個開始”。
電子商務尤其是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給創業就業帶來大量新機會。用電子商務使城鄉資源“互聯互通”,是打開“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的一招妙棋。貴州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但因交通、物流成本制約,農特產品走出深山有相當難度,如果從政策層面對商業模式給予培育支持,貴州農村的商業面貌與貧困基本面會得到極大改觀。
商業模式缺乏或更新慢,難以形成有效價值通道,就有可能出現“勤勞但不富裕”的尷尬境況。這是貴州農村發展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農村資源或者農特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渠道不暢,以及基礎設施落后,是個老難題,政府公共投入力度不夠可能是關鍵原因。即使在當下,貴州許多山區交通“低配”程度,與信息時代需要差距甚大,無法成為商業流通大道。只有交通和信息無障礙,才能更好承接電子商務價值鏈,資源變財富才有基礎條件。
現代服務業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點培育對象,從工業化主導向現代服務業主導轉型,也是不少學者竭力呼吁的發展策略。特別在“十三五”時期,經濟新常態以及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服務業在經濟中占比提升的趨勢將會加強。貴州正在努力推進轉型發展,培育現代服務業是題中應有之義。
貴州服務業發展在近些年取得較大進步,但去年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為44.6%,低于全國3.6個百分點,而發達經濟體的這個比重是70%—80%,這種差距所體現的成長空間是巨大的。因此,對貴州而言,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產業融合度高和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力度應繼續加大。
貴州正奮力推進工業化,而工業化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全球化、信息化、服務化和綠色化的規律性要求。趕超戰略的成功實施,為貴州帶來多年經濟高增長,其中的產業選擇是關鍵支撐因素,所以貴州未來前景與持續沖勁積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興產業競爭力培育。
地區間經濟競爭呈現的“你追我趕”之勢,推動了中國經濟長足發展,但也積累了諸如環境破壞、資源枯竭以及路徑依賴等問題,轉型發展越來越緊迫。必須認清的趨勢是,低廉勞動成本并不是可持續的優勢,這顯然會構成傳統產業發展的一大挑戰。以信息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為基礎,現代服務業及新興產業迅速成長,可以把創業就業和經濟增長引向高品質、可持續之路,貴州需要為此持續發力。(執筆:岳 振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