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遺存屬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屬于人民的公共產品,正在成為公眾的認識。因此,中國考古學應當開辟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即文化資源管理。基于這一認識,我認為應當把公眾考古學納入到公共管理領域之中,加強這方面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陳雍
過去一百年我們經歷了一系列考古學認知的變化,過程主義、后過程主義以及結構主義等等。可還是有不少考古學家本能地用線性的發展序列看待人類社會。即使是在當下的討論中,我們仍能體會到考古學家僵化地思考問題,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從不那么復雜到比較復雜。
——【英】格蘭厄姆·巴克,劉歆益 譯
我們認識世界的途徑有多種方式,既可以通過人文學科對世界有進一步的認識,又可以通過自然手段獲得對世界的了解。考古學,它的特殊性在于允文允理,文理交叉,運用各種科技手段,并結合生物、化學等自然學科的相關知識去探索沉埋于地下的歷史。
——張弛
對于考古學家來說,對文化遺存和遺跡的關系以及它們和遺址自然跡象關系的準確辨認和判別,是我們這門學科的基礎。如果我們誤讀了這些關系或對這些關系做出了錯誤的解釋,那么我們就無法得出可信的考古學結論。
——【美】伍德、約翰遜,陳淳 譯
伴隨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斷進步,考古學更應當關注對人類行為表現和文化發展之間互動關系的研究,進而探索不同地區古代社會長時段發展演進的一般規律,尤其是通過對古代文化演進規律的探究,嘗試為當代以及未來國家、社會、區域、社區乃至個體的生存和發展等方面,提供富有建設性的啟發、思考以及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理論支撐。考古學應當成為通過對古代物質遺存的了解,研究不同時期天、地、人之間相互關系及人類社會發展演變規律的一門學科。
——段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