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完古力·牙合甫
(新疆巴州尉犁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巴州 841500)
滴灌棉田“3414”試驗報告
熱孜完古力·牙合甫
(新疆巴州尉犁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巴州841500)
本文通過對實驗區棉田的各個施肥因素進行試驗對比,爭取做有效的方法提高棉花產量,為經濟創收,同時也為日后的研究創造了第一手材料。
肥料試驗指標增產性結果分析
為獲得棉花在一定土壤條件下最高產量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篩選,驗證土壤養分測試技術,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養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施肥參數;構建作物施肥模型,為施肥分區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據。
(1)實驗地點:尉犁縣塔里木鄉英庫里村第二條田克里木.吾買爾的地進行,驗地前作為棉花,土壤類型為粘土。
(2)供試作物:棉花品種為新陸種22號。
(3)供試肥料:尿素(含N46.4%)、三料(含P2O546.0%)、硫酸鉀(含K2O 51.0%)。(見表1)
田間管理措施:4月7日播種,4月27日出苗,5月13日,5月19日定苗,對于達到一葉一心期的棉苗進行定苗,因此分兩次定苗。5月6日,5月15日中耕2次,6月11日第一次澆水了,共水6次,9月6日停水。蕾期6月27日、盛花期7月13日,盛鈴期7月30日畝噴施縮節胺分別為0.5克,1克,3克。7月26打頂。(表2)

表1 肥料用量表 單位:kg/666.7m2

表2 棉花產量結構表 kg/666.7m2
4.1N,P,K 三個因素對產量的影響
在三個肥料因素中以氮素效應表現為主,無氮區平均畝產125.8kg/666.7m2、低氮區134.1kg/666.7m2,中氮區165.6kg/ 666.7m2,高氮區154.6kg/666.7m2,由產量表現,隨著氮因素肥料的增加產量基本呈“直線下上升趨勢”,說明該試驗田土壤條件為缺氮狀況。
無磷區平均畝產量144.1kg/666.7m2,低磷區平均產量為144.4kg/666.7m2,中磷區平均產量為160.2kg/666.7m2,高磷區127.1kg/666.7m2.由產量看出,隨著磷肥用量的增加產量表現為N形上升趨勢,在此土壤肥力水平下,適當增磷,產量增加,但增施磷肥到一定值時產量遞減,因此應按配方增施磷肥,不宜過量。
在素氮磷固定的情況下,鉀素產量的變化為:無鉀區158.2kg/ 666.7m2,低鉀區150.7kg/66.7m2,中鉀區149.5kg/666.7m2,高鉀區153.5kg/666.7m2,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產量呈總體為上升趨勢,N曲線上升,低鉀區產量為最高,因此應按照配方增施鉀肥。本地塊鉀肥在低水平下增產效果為最好。
4.2試驗中氮、磷、鉀的相對產量分析(見表3)
無肥區的相對產量=處理1(N0P0K0)/處理6(N2P2K2)×100%
缺氮區的相對產量=處理2(N0P2K2)/處理6(N2P2K2)×100%
缺磷區的相對產量=處理4(N2P0K2)/處理6(N2P2K2)×100%
缺鉀區的相對產量=處理8(N2P2K0)/處理6(N2P2K2)×100%
4.3土壤養分貢獻率分析
由試驗處理1的產量與處理6產量相比,說明該土壤屬肥力較好的耕地,農作物對肥料的依賴程度低于對土壤養分的依賴.土壤貢獻率為52.13%。
(1)回歸方程:各處理產量通過計算機進行三元二次回歸方程計算出施肥數學模型為施肥數學模型為:Y=262.548+17.6983N+ 14.1367P-72.6873K-1.5404NP+0.0634NK+9.5243PK+ 0.0550N2-1.2688P2-2.2302K2
(2)回歸方程的運用。
最大施肥量:N為25.1331公斤/畝,P為9.9095公斤/畝,K為5.2209公斤/畝,產量為:365.2526公斤/畝。
最掛施肥量:N為21.9739公斤/畝,P為9.7976公斤/畝,K為4.7537公斤/畝,產量為:364.2479公斤/畝。

表3 相對產量比較分析表
············

尉犁縣塔里木鄉英庫里村第二條田克里木·吾買爾的地進行的棉花“3414”肥料試驗結果表明,該村的棉花產量:最大施肥量:N為 25.1331公斤/畝,P為9.9095公斤/畝,K為5.2209公斤/畝,產量為: 365.2526公斤/畝。
最掛施肥量:N為21.9739公斤/畝,P為9.7976公斤/畝,K為4.7537公斤/畝,產量為:364.2479公斤/畝。可以說明,在一定條件下施肥對棉花生育期影響較小。各養分相對吸收率、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和土壤各種有效養分與相對產量或相對吸收量的相關系數來看土壤的養分含量和植株的肥料對該通過土壤養分測定了解土壤養分的豐缺狀況,提出相應的推薦施肥量。
熱孜完古力·牙合甫(1976.03—),女,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土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