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業洲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加強智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郭業洲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絲路基金已順利啟動,亞投行的籌建工作也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一大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正在穩步向前推進,可以說,“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揚帆啟航。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帶一路”畢竟是一種開創性的探索,沒有十分成熟的經驗可以遵循,也鮮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鑒。作為咨政建言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智庫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今年年初,中辦和國辦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智庫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公共外交等方面的功能,建設符合世界發展潮流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中聯部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復旦大學共同發起建立“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就是要協力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和民心相通,并共同探索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發展道路。
智庫聯盟應朝著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探索。
第一,堅持政策導向,推動政府決策與智庫研究的良性互動。智庫聯盟秘書處應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對接,了解“一帶一路”建設在決策咨詢方面的需求,支持相關成員單位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的政策研究。秘書處還應建立成果報送機制,將各單位研究成果,特別是專業性、建設性、切實管用的建議及時上報,供決策部門參考,盡最大努力提高智庫研究成果的政策轉化率。秘書處將及時向各理事單位反饋研究成果的政策轉化情況。各理事單位可以根據相關決策的咨詢需求,多做一些“田野調查”,讓研究能夠更好的貼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需求,為我國及沿線各國政府決策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政策建議。
第二,推進信息共享,凝聚研究合力。秘書處應通過電子工作通訊、“一帶一路”專題網站等形式,把各理事單位的工作動態匯總起來,及時發布各單位的活動預報,推送各單位的研究成果,跟蹤“一帶一路”建設的最新進展。同時秘書處將努力建立各理事單位相關信息檔案,為所有成員單位提供咨詢服務,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各單位咨政建言的能力和水平。各理事單位可通過加強信息和業務交流,實現各個層面的共享和協調,達到信息能夠共享,活動相互協調,減少重復性研究,共同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各有所長、相得益彰的發展局面。
第三,加強與國外智庫尤其是沿線國家智庫的交流,推動政策的溝通。聯盟秘書處將根據“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為各理事單位赴沿線國家開展交流研討或實地調研提供幫助,協助理事單位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盡可能多的當地智庫或政界決策人士,最大程度地提高調研質量和交流成果。各理事單位也應相互幫助,分享各自掌握的智庫人脈資源,積極探索智庫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共同提高我國智庫的國際交流能力。各理事單位可以主動與沿線國家智庫開展涉及“一帶一路”的合作研究項目,通過人員交流增進相互了解,通過聯合研討凝聚各方共識,通過合作研究尋找利益切合點,真正將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落到實處。
第四,促進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我在會前同其他幾位共同理事長商議,一致認為智庫聯盟工作應向兩個方向延伸,一是將智庫研究成果轉化為我國和沿線國家政府的決策依據,二是將研究成果向沿線國家的社會各界進行傳播,增進民心相通。為此聯盟秘書處和各理事單位要保持密切的聯系,根據“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有針對性的開展調研工作,準確的掌握沿線國家民眾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態度,因地制宜地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輿論陪護和社會維護,增進沿線民眾對“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了解和認同,并讓他們從中真正獲益。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通過到沿線國家舉辦“絲路國際論壇”等方式,帶動我國與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一方面,我們要主動地解讀“一帶一路”倡議,增進沿線國家民眾對這一倡議的全面理解,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主動和沿線國家的智庫圍繞“一帶一路”開展合作研究,將相關研究成果在社會和媒體上公開發表,對輿論發聲,對社會發聲,主動塑造積極友好的社會民意基礎。
智庫聯盟將對沿線國家及域外國家所有同行保持開放態度,只要愿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智慧,只要愿為地區發展貢獻力量,都歡迎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