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維明
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促進規模經營
文|楊維明
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農業生產活動中解放出來,一些農民離開農村離開土地,將土地流轉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的單位或個人。在這種形式下,應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優化土地資源配置,解決耕地零散分割、經營規模過小問題,以提高土地經營效益。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連片開發,實現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生產。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加快土地、資金、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城鄉建設的統籌發展。

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在“依法、自愿、有償”的流轉機制下,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建立健全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機制,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做了一些工作。
鼓勵農戶依法采取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可以采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流轉的受讓方可以是農戶,也可以是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個人。引導同村同組農戶以互換形式使土地相對集中,發展生態高效農業。鼓勵農民在自愿基礎上將剩余承包期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一次性流轉出去。
依托旅游產業發展設施農業。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創辦農業觀光園和采摘園,提高土地集約化經營水平,依靠設施農業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民農業收入,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采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方式,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受讓農戶流轉土地,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圍繞市場需求,建立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以企業帶產業,以產業帶基地,以產業興企業。通過企業帶動,將農村勞動力分為兩塊,一塊是土地向產業大戶、種田能手集中,專門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一塊是轉出土地的剩余勞動力進企業做工人。
依托農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大戶流轉。鼓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組建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統一經營,與投資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鼓勵各類農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大戶,開展多種形式的“代耕代種”,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土地流轉。
引導社會非農資本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城鎮能人、干部職工帶資金、帶技術領辦或聯辦農業企業,進行土地的整村推進、農業綜合開發、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著力打造集中成片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促進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解決農業生產資金不足的實際問題。
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扶持引導工作。通過定期召集農戶舉辦培訓班、《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專題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相關政策,;要深入轄區開展摸底調查,及時掌握農村生產情況,提供跟蹤培訓、政策法規咨詢等服務,提高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
部分農戶自發流轉土地未向發包方備案。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戶自發流轉情況較多;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未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未向發包方備案,存在很多矛盾隱患。
部分土地流轉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為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明確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在全縣土地流轉中實簽流轉合同占應簽流轉合同總數的45.11%,其中有一部分為補簽。轉出方與受讓方多數為口頭協議,未明確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一旦當事人雙方產生矛盾,沒有法律依據。
新型經營主體規模還比較小,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因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成立時間較短,又是新生事物,目前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對產業化經營中的促進作用還不大,合作社的龍頭、橋梁和紐帶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部分群眾對專業合作社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往往把其與原來的村集經濟組織混為一談,因此對入社的興趣不高,參與的積極性不強,從而導致專業合作社發展緩慢、會員偏少。
搞好宣傳,加強領導。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合同管理工作的指導。向群眾廣泛宣傳土地流轉政策,特別是國家《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切實做好流轉服務工作。
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努力完成工作目標。健全依法運作的土地流轉機制,依托農經系統,建立鄉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穩步推進規模流轉,抓好高標準土地流轉典型。安排專人負責,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妥善調處理因流轉引發的土地糾紛,盡量避免帶來的紛爭。
尊重農民利益,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得采取強制措施,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土地流轉方式、確定合理的流轉期限。鼓勵和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田能手和專業大戶集中。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引導農民健康有序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登記冊和數據庫。將調查數據錄入微機,及時準確記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同時,要指導村組干部注意掌握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意向,建立農戶土地流轉意向數據庫,引導和幫助農戶選擇適當的流轉對象,加快并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程。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合作經濟管理站)
全縣11個鄉(鎮)79個行政村,農戶數43477,人口157510,勞動力數77938人,家庭承包耕地面積1,563,237畝,全縣土地流轉面積64054 畝,涉及農戶4256戶,其中轉出戶為3042戶。農戶家庭承包耕地流轉中自發流轉面積55086畝,占農戶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的86%,;通過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面積8968畝,占農戶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的14%。
土地流轉用途:流轉耕地用于種植糧食作物的為60082畝,占流轉土地總面積的94%,用于發展棚室面積為3972畝,占流轉土地總面積的6%。
土地流轉方式:農村土地流轉以農民自發性流轉為主,多在農民與農民之間進行,絕大多數采取轉包方式。通過轉包方式流轉的面積為60242畝,占總面積的94%;通過出租方式流轉的面積為2133畝,占總面積的3.3%;通過轉包形式流轉的面積為1679畝,占總面積的2.7%。
土地流轉去向:流轉土地流入種植大戶面積59197畝,占流轉土地總面積的92.4%;土地流入村集體經營面積409畝,占流轉土地總面積的0.6%。土地流入外部個人面積4448畝,占流轉土地總面積的7%。
土地流轉合同:簽訂土地流轉合同2229份,涉及面積32231畝,其中流轉期限為1年的合同1140份,涉及面積21752畝;流轉期限為2-3年的合同4份,涉及面積210畝;流轉期限為3-5年的合同556份,涉及面積4808畝;流轉期限10年以上的合同529份,涉及面積5461畝.
農村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有利的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使得土地向種田能手和專業大戶集中,增加了土地使用效率,提高了糧食產量。將土地流轉的農民不僅獲取了承包收入,而且勞動力資源得以解放,外出務工、從事養殖業、商業等,又為農民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農村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達到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