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華
我國民間借貸的現狀、成因及解決途徑
文|謝華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我國,許多民間借貸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著。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該模式已經在融資市場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對于民間借貸而言,在促進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自身制度和國有法律的不健全,導致其面臨著諸多問題。該文將從形成我國民間借貸的現狀以及成因兩方面入手,對該兩種問題進行深度剖析,結合當前國情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趨勢,對民間借貸的合法性和秩序性提出相關的建議內容,以期能夠減少因民間借貸問題產生的糾紛和隱患,促進我國經濟的高速、繁榮發展。

民間借貸的形式自古至今就一直存在,其以非正規的金融融資方式經過了多個世紀的考驗。在我國,隨著法律和經濟制度的不斷健全,民間借貸的問題最終被大眾所關注。由于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資金的缺口逐漸擴大,對于民間借貸而言,該現象是提升民間借貸模式快速膨脹的契機。在民間借貸模式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其表現出來的多樣性問題和風險同樣為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莫大的隱患。為了更好地保障民間借貸能夠在規范的市場經濟下平穩的運轉,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滿足金融經濟的缺口以達到企業經濟的高效發展,對于民間借貸需要進行有效的調控和法律規范。
民間借貸產生的原因。民間借貸作為我國存在悠久的金融融資方式,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和信任。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民間借貸獲得了更好的契機,因自身獨有的優勢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效率。在經濟體制的改革下,國民的思想開始發生轉變。而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更多人民對于自主創業的追捧,民間和個人中小企業在我國蓬勃發展,其資金流缺口極大,對于資金的需求欲望極高。在該情況的發展過程當中,許多企業受到了銀行等合法機構的資金幫助,但是由于一些中小企業在經營模式或者資信方面并不能獲得合法金融機構的認可,于是便將希望寄托在了民間借貸上,顯而易見,該模式完成了本身存在的價值,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動力,也為其本身的存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民間借貸的現狀。民間借貸作為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的衍生物,由于其發展速度過快的原因,對于該模式的法律制度并不嚴謹,更準確的說,其性質介乎于合法與非法之間。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民間借貸一直以國家行政管制為主要方法,對于民間借貸的管理制度過于單一。近來來,國家相應出臺了一些對于民間借貸管理方面的法制,但是在實際操作和施行的過程中仍有許多不足,再加上有關部門對于民間借貸方式的打壓以及過度管制,民間借貸的發展速度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民間借貸中間人存在的風險。民間借貸的快速發展導致某些公民和法律代表將目光放到了中間人的職業上,該職業的誕生主要是為了滿足民間借貸個人和企業與借貸人以及企業之間的溝通。在借貸行業的多元性發展下,中間人的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不盡相同。其中很多中間人無視法律的存在或者尋找法律的漏洞,非法吸收存款以及發放貸款,超越了一般性質的介紹貸款類型。其行為在沒有有效法律制度的管制下,借貸方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風險極度提高,破壞了民間借貸的穩定發展。
民間借貸脫離法律保護的風險。民間借貸是以個人或企業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為前提所誕生的一種新型資金流動模式,在其利率的劃定范圍上,國家有相應的法律規定。但是其中大部分借貸方為了獲得更高的利益,以多種還款方式或提高利率來獲得更多的回報。該類方式對于民間借貸而言相當于是蛀蟲的存在,極大的干預了民間借貸的合理性與可信性。在引起借貸雙方糾紛的同時,為民間借貸的存在產生了諸多安全隱患。
惡意借貸的風險。民間借貸多是以中間人介紹和熟識朋友以及企業之間的一種借貸。由于中間人的疏忽與法律缺失,容易造成貸方的身份以及資金用途無法做到詳細的了解,甚至其中有些中間人會利用自己職業的便利與貸出方的信任,將資金貸給無能力償還的使用者,造成貸出方經濟損失。而與朋友之間的貸款關系更加容易造成惡意貸款的風險,期間多方面的原因同樣會導致資金的回籠緩慢甚至完全損失本金。
提升借貸人員文化素質。對于借貸雙方中間人的職業人員采取考核制,進行國家或者地區的統一考核,應職人員獲得國家頒發的有效資格證書之后方可入職。在中間人入職期間,借貸雙方以及相關部門對其工作和生活中的道德素養進行培養和監督,使其滿足自身職業的需要,為民間借貸注入有效的生命力,從而提升民間借貸的可信度。
改善民間借貸的制度。改善民間借貸的性質,給予其合法性的地位,對于民間借貸的法律制度進行有效、合理的完善[3]。國家應制定關于民間借貸行為的法律法規,明確借貸雙方的法律地位,使民間借貸具有有效的法律關系基礎,從而實現民間借貸有法可依、有據可查的目的。對于民間借貸當中不被金融市場內部自然規律所承認的相關做法進行調整和廢除,提升民間借貸的公信度,令其滿足當今我國依法治國的社會國情。
完善我國民間借貸的制度。國家相關部門在對民間借貸提出制度的同時,應加大對民間借貸的監管力度,從實際行動上予以其制約性和體制性。在該過程當中,相關部門應在激勵和嚴格要求的雙重方式下進行工作的開展。通過對民間借貸與合理金融機構制度的相互參照,總結出合乎情理、行之高效的行動策略,為民間借貸和金融機構積累更加的經驗和發展方針,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民間借貸模式通過了歷史的考驗,從我國市場經濟誕生至今,其在該過程當中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為了更好的滿足國家金融模式的多樣性,保障市場經濟體制的穩定發展,對民間借貸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法治維護不可避免。經過國家金融體制的不斷改革,各部門對于民間借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民間借貸成為合法金融制度的前提下,我國的經濟體制將會穩定健康的持續發展下去。
(浙江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