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祥云
煙草企業文化建設
文|謝祥云
煙草企業文化建設要注重其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正確處理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組織推進與員工認同參與、以人為本與加強制度建設、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建立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以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企業要適應市場競爭,實現良性發展,需要有好的組織架構、規范化的管理制度、核心技術和產品市場,同時也需要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既是增強企業凝聚力、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培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幾年,煙草行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一些單位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急功近利,企業文化建設缺乏特色與活力。為了更好地推進煙草企業文化建設,應當正確處理以下四個方面的關系。
構建企業文化既要著眼長遠規劃,又要關注近期目標。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要內聚力量,外樹形象,不斷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要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設計。當前,煙草行業正處在深化改革階段,員工思想活躍,一些深層次的矛盾日益顯現,企業文化建設應從實際出發,找準突破口和切入點,有計劃有目的地穩步推進。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靈魂,它決定著企業成員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因此,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煙草行業“兩個至上”共同價值觀構建企業文化體系,切實做到母子文化相融,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相一致,形式與內容相統一。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關系企業長遠發展的全局性、基礎性工作,它是一個由企業核心層精心設計、管理層積極推進、企業員工在實踐中認知認同,并將其視為準則而共同遵守、貫徹執行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養成和實踐的過程,最終體現在員工的自覺行為上。一些企業領導由于認識不到位,把企業文化建設當作文體活動來抓,當作一般的思想工作來看待,而沒有把它當作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致使企業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效果不佳。為此,重點應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企業文化的宣貫,增強員工的參與度。充分利用文化墻、電子屏、宣傳板、網絡等宣傳陣地,突出思想創意與宣傳實效。企業文化宣貫要實打實、心貼心、面對面,要動之一情、曉之以理。特別要利用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案例進行宣傳引導,使廣大員工增強信心,激發熱情。二是黨員干部身體力行,增強示范效應。企業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企業家的文化,也就是說企業領導是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和引導者。黨員干部是企業建設的骨干力量,在企業文化建設上要身體力行,為廣大員工做出表率,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員工,使廣大員工學有榜樣,做有標準。三是科學謀劃,穩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好高騖遠、做表面文章,要腳踏實地,狠抓養成教育及行為規范,強化制度執行力,使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顯化于表。四是健全工作機制。企業文化建設與其它工作一樣,需要一個健全的工作機制來推動。沒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和人員,企業文化建設就會空對空,難以落實到位,只能停留在文件和會議上,各項工作在上下機關之間循環,形式與內容相脫離,不能取得實際成效。五是健全考核評價機制。企業文化建設的督導推進,需要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將其工作質量納入企業目標管理考核范疇,并作為領導干部工作業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個性是企業文化的生命,沒有個性,就沒有企業文化。一些單位在企業文化建設上思想認識不到位,把它看成是軟指標、可有可無的東西,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將企業文化建設簡單化。企業文化建設與其它的事物發展一樣,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不能急躁冒進,也不能坐享其成。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既要認真分析本企業的特點、地域文化的影響,又要注意吸收和借鑒中外優秀企業文化成果為我所用,提煉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規律的“精、氣、神”,構建“源于自我、適合自我、發展自我”的企業文化。
(新邵縣煙草專賣局)
“以人為本”是形成優秀企業文化的基礎,要求企業真正做到尊重員工、善待員工、關心員工,努力營造“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的濃厚氛圍,為員工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企業文化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必需經過長期的宣傳貫徹,廣大員工認知認同并付諸行動,在實踐中反復檢驗修正才能形成。在制定企業制度時,要充分考慮企業與員工利益的平衡,以促進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員工的切身利益。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標準,使之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有力保障。員工既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更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只有員工的利益得到了切實保障,員工才會視企業為家,各項制度才能落到實處。二是內容要科學。不能為了避免矛盾和暫時的穩定,因人因事而定,使制度的設定帶有明顯的傾向性,要確保制度公平公正、科學合理。三是程序要合法。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論證,使之符合企業發展和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并經職代會審議通過,不能以行政手段代替民主管理。四是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制度建設有其自身規律可循,需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因領導意志或人員調整而隨意廢立改,破壞其嚴肅性和權威性,要依據情況的變化適時修訂完善,使制度的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