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03/ 第11版面/環球財經 /作者: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1月30日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留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IMF第一次將發展中國家的貨幣納入SDR。這既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對國際金融市場也將產生重大影響。IMF副總裁朱民于美國當地時間12月1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人民幣“入籃”的全過程,包括中國政府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了“入籃”申請,又做了哪些準備,而IMF又是如何“特事特辦”加速人民幣“入籃”的等等。
朱民說,IMF每5年對SDR例行審議。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金融實力大大增強,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前進。中國政府看到了通過將人民幣納入SDR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高中國金融地位的重大戰略機遇。
中國政府正式向基金組織提交文件,要求IMF審議人民幣能否加入SDR之后,IMF高度重視,調動了大量資源,把單純的財務過程,變成政策、戰略、金融、市場、研究、統計等部門綜合評估。之前IMF對人民幣只是一般性的審議。
中國政府提出要求將人民幣納入SDR請求時,人民幣并不完全符合入籃標準。中方與IMF合作,共同擬定工作方案,一項一項探討。過去一年中,央行進行了高密度、高質量的改革。IMF對中國給予了很高的贊譽。
中國近期進行的改革包括,準入方面,國內同業銀行間市場向外國央行、財富管理基金等開放。自由貿易區允許公司頭寸匯集,建立跨境人民幣收付清算系統。擴大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和滬港通,打通了一系列資金流通渠道。利率方面,放開存、貸款利率,使之短時間內市場化。這是一項重大改革,因為利率不市場化就沒有辦法給人民幣計價。確立以市場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增加透明度等。
朱民說,人民幣加入SDR起初并非沒有爭議,最后也得到董事會一致支持。同時,IMF也意識到人民幣的不可兌換性,資本賬戶沒有完全開放,整個貨幣框架還不健全,在SDR一般性規定下,對人民幣納入的細則進行了詳盡討論。在此過程中,IMF用貿易、投融資、外匯儲備與交易等數據說話,用大量的數據和經濟學模型求證中國是否符合SDR的標準。
今年7月IMF召開非正式董事會,董事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在其他貨幣中遠遠領先,明確只審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而不是用人民幣替換現有的貨幣籃子貨幣,并給人民幣納入貨幣籃子9到10個月的操作緩沖期,這都大大加快了人民幣加入SDR的決策程序。
此外,人民幣進入SDR和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是否自由兌換沒有關聯,SDR沒有這方面的要求。SDR本身不具有對匯率水平指導意義,只要求一定的匯率機制,與匯率升降沒有直接關聯。
至于為什么中國的份額是10.92%,朱民解釋道,SDR貨幣籃子測算方程式十分復雜。IMF根據貿易、金融的權重,決定SDR比例的權重。這次,IMF評估貨幣籃子時減少貿易權重,增加金融權重。經過無數方程的測算,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權重排名第三,僅次于美元、歐元,高于日元和英鎊,各方基本上都接受。
基金組織份額多少代表投票權、話語權的大小。目前IMF份額美元占比超過15%,擁有事實上的否決權,發展中國家代表性不足。人民幣“入籃”是IMF是70年來整個運行機制改革的一個變化,是其發展的重要一步,同時美國國會也將面臨更大壓力。▲
環球時報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