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松 劉賢春 聶爾仁
環保所:減壓提效的平臺
張應松 劉賢春 聶爾仁
鄉鎮環保所成為環保交流的“派出所”、“前沿哨”,將環境監管前移至最基層,使環保工作有了基層的機構保證。
近年來,在山東、浙江、安徽等地,紛紛加強鄉鎮環保工作機構建設,將環保工作的觸角延伸,重心下沉,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讓鄉鎮環保所成為環保局的“派出所”、“前沿哨”,將環境監管前移至最基層,使環保工作有了最基層的執法機構,將其人員編制、經費、職能等均納入縣環保部門統一管理,探索出一條建立鄉鎮環境管理長效機制的必由之路。
中國農村改革“包產到戶”發源地的安徽肥西縣經濟水平近年來在全國展露鋒芒:2014年GDP實現508.8億元,財政總收入55.8億元,今年有望突破60個億,2015中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排行榜最新研究評價成果,肥西縣成為安徽省唯一上榜縣域,位列百強縣第80位。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異軍突起資源及生態環境愈加增壓,尤其農村環境監管短腿問題逐漸凸顯。
為杜絕鄉鎮行政執法中普遍存在的“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等執法缺位和權責不匹配矛盾,肥西縣在安徽省率先開展行政執法權向鄉鎮延伸工作試點。2007年縣政府發文在全縣12個鄉鎮設立安全環保站,此外肥西縣直管的桃花工業園等2個園區也設立了安全環保站;每個站定編2~3人且為財政全額供給。這樣縣環保局下去先找鄉鎮分管領導,再與站點共同開展環保具體工作。
肥西鄉鎮安全和環境保護站主要職能為:負責本區域內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負責本區域內環境保護的巡查,并對本區域內出現違規、違法行為及時制止;在規定的時限內向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和縣主管部門報告;協助縣主管部門對本區域內發生的違規違法案件進行調查處理。
每個執法所在硬件裝備上做到了四有(有獨立辦公場所、有執法工作車輛、有執法取證器材、有電腦和辦公桌椅等),縣政府確保在執法經費上保障供給,在執法人員上做到定編定崗定人,在領導分管上做到明確專人,保證了行政執法工作有效開展和鄉鎮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有序推進。
縣環保局將各環保站站長納入省法制、環保部門舉辦的環保執法資格培訓,并獲得環保執法資格。至此,依據安徽省政府法制辦批復,肥西縣各鄉鎮人民政府不僅可以縣行政執法局的名義行使已集中的行政處罰權外,還可以根據縣環保等六個部門委托,行使日常監督檢查權、違法行為制止權、違法案件調查取證權及提請委托執法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權等四項權力。此舉真正將環保機構網絡延申到了鄉村基層,為強化農村環保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肥西安全環保站的運作模式究竟如何?不久前,記者來到桃花鎮安全環保站探訪。曾經干過鎮長的桃花鎮安全環保站長聶爾仁告訴記者,全鎮境內有大小企業150多家,年產值48.5億,是個典型的工業鎮。站里主要職能是對新建項目進行初核把關,幫助企業辦理環評并對企業建立環保檔案。縣局對秸桿禁燒簡易執法出具委托書,通過法律授權委托環保站現場執法,可現場處罰200元。
園區建設往往比較早,污水管網老化陳舊。桃花園區從2009年起要求全部企業管網雨污分流以來,站內3人與鎮綜合執法所責任明確確保每一個企業將雨水、污水管道分別接入市政管網。同時通過巡查確保第一時間發現污染排放口,并現場受理簡易投訴,解決老百姓維權成本高現象,配合縣局專項行動、督察塘西河污染治理、企業三同時督查以及為企業開具雨污分流證明,縣環保局憑雨污分流證明進行三同時驗收。該站執法人員說,在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情勢下環保工作難度壓力不斷增大,在繁瑣細微的實踐中走向專業。

整潔的村容和淳樸的民風吸引著外國友人前來參觀游覽。
不久前,轄區內一飯店因大功率排氣扇噪音油煙擾民嚴重,屢遭居民投訴。有住戶表示,一轉起來感覺樓板都在震動。該站執法人員去飯店下過20多張處罰整改通知書,每次老板都用答應整改來搪塞,但歷時兩年半也未整改到位。甚至于,飯店老板在收到最后通牒時,竟公然拿刀威脅。執法人員講明厲害關系,飯店最終將擾民排氣扇拆除,出資采用噪音震動低的排氣新工藝。此舉,讓居民們對小小環保站刮目相看。
肥西縣環保局黨組書記吳昌武對環保站的工作表示肯定的同時也說,“現有的鄉鎮環保站職能比較模糊尚在摸索中,需要進一步界定清晰,委托鄉鎮行使的行政處罰權要進一步細化優化。此外,基層站所主事者不專一流動性大,難以集中精力,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急待提高。”
徐孝華也呼吁,站內幾名同志和執法所工作人員經常翻窨井蓋檢查管網,由于地下有大量有毒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他們經常被熏得惡心頭疼直想吐,等待氣體揮發一會后才敢下井探察。不久前該站一位張姓工作人員在檢查時不慎被窨井蓋砸了腳,被醫院診斷為粉碎性骨折至今還在住院,因此給基層站所配備一定的有毒氣體檢測設備和相應的勞動保護裝置已迫在眉睫,縣財政對基層環保硬件建設應加大投入,保證基本執法裝備、調查取證及辦公設備配置到位。
安徽省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曾多次強調要把環境監管執法觸角向農村基層延伸的理念,特別是當今國家將農村環保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強農村基層環保執法體系建設迫在眉睫。安徽目前僅有部分地區設置了環保基層站所,但卻要承擔土地、規劃、城建、環保等多種功能,由于身兼多職環保監管成效并不突出。當下可根據工作任務形勢需求,先在鄉鎮配備專職環保監察員,而工業企業密集的重點鄉鎮和考慮單獨或分片設置縣級環保派出執法中隊,以切實減輕縣區環保部門的監管壓力。”
專門研究環境法律法規的合肥工業大學吳椒軍教授也認為,安徽經濟正迅猛發展,堅持“城鄉一體化管理”環保思路,適時成立設在農村橋頭堡的鄉鎮環保所可既當好“服務員”、“護航員”,在環境宣傳、項目管理、排污監督、技術服務等方面定期與鎮政府交流意見,協助鎮政府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又能扮演“調解員”、“信息員”角色,全面提高環境信訪效率和應對突發事件快速反應能力,讓新政策新信息在第一時間了解、第一時間下達,從而成為企業的好參謀強后盾。
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實施,環境監管區域網格體系的建立,生態文明建設“黨政同責”環保頂層設計的推出,以及縣區環保局人力、能力、財力和執法力量的現實缺失,更加需要基層鄉鎮乃至村(社區)委環保平臺的快些搭建和完善,給縣區環保局一個減壓提效的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