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國出臺《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一度被解讀為互聯網醫療將開閘,而現實中,更有很多人習慣了通過網絡來尋醫問藥。對此,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在最新表態中強調,互聯網上不允許開展醫學診斷治療,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詢。
“今年1月,國家衛計委和國家發改委同意在寧夏、云南等五省區開展遠程醫療政策試點,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面向五省區放開全部的優質醫療資源,”宋樹立表示,“但其他涉及醫學診治的工作均不允許在互聯網上開展。”
據悉,按照醫療實施主體,遠程醫療包括兩類:一類是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醫療,主要是條件較差、醫療水平較低的機構向一些專科的或者綜合性大醫院來尋求幫助,這是醫療機構之間給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第二類是醫療機構利用信息化技術向患者直接提供醫療服務。
宋樹立進一步解釋,由于遠程醫療不同于面對面的診治,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為了確保遠程醫療的質量和安全監管,對相關機構和人員都有著嚴格要求。比如遠程醫療服務只允許在醫療機構間開展,且醫療機構開展某一個類別、某一個專科的服務要具有相應的資質,不能自身沒有該專科就去開展這個專科的遠程醫療服務。同時,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醫生也要具有相應的執業資質,醫療機構在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為規范,保證質量與安全,同時還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