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81)
在籃球運動中,突破分球是非常常見和實用的一種進攻手段,靈活運用突破分球技術對攻破半場區域聯防和半場擴大人盯人防守有明顯的作用。當對手犯規次數累計較多時,持球人突破到籃下造犯規獲取罰球,或吸引多名防守球員的同時將球分給空位隊員。突分配合在實際應用中沒有固定的移動和傳球路線,機動性非常大,突分配合對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觀察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有顯著地作用。
突破分球是有球隊員持球突破后,主動地或應變地利用傳球與同伴配合的方法。突破動作要突然、快速,在突破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場上攻守隊員行動和位置的變化,既要做好投籃的準備,又要及時、準確地傳球給同伴。其他進攻隊員要掌握時機及時跑到有利于進攻的位置上接球。
青少年指13歲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滿14歲不滿18歲)這段期間的人多為學生,且也進入一種人生的轉變期。好的心理特點:有上進心和榮譽感、獨立意識強、有膽略善于表現自我;不好的心理特點:消極情緒多、受挫承受力差、怕吃苦、逆反和攀比心理強;是非判斷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差、易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內涵非常廣闊豐富,是人們的心理傾向、心理過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狀態等綜合形成系統心理結構。所謂個性就是個別性、個人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這個特質表現于外就是他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突分要求持球人有全局視野,能夠觀察到場上每個位置的防守虛實。突分分為兩種:原地持球突和行進間持球突。前一種持球人通過“三威脅”姿勢來調動防守者的重心,視防守人的防守重心而定。當防守的第一道防線被撕破,遭遇到內線協防隊員的重點“照顧”后,能否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找到空位隊員,完成一次精彩絕倫的助攻。后一種持球人在同伴高位擋拆后,一往無前的突破到禁區內,當遭遇到一到兩名防守隊員的包夾后,選擇最好的分球時機。以上兩種突分無不跟觀察力有密切關系。如果突分隊員眼睛里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看不到場上同伴的空位,無疑整個隊的戰斗力就將大大削弱。
突分隊員看到場上各種利與弊的情況后,往往不能有絲毫的猶豫。根據以往訓練和比賽的經驗對分球時機的把握需要做出準確的判斷。球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慢半拍都會左右一次進攻機會的成與敗。判斷防守隊員的防守位置、分球時機和同伴的跑動位置等,都要求一名球員具備準確判斷能力。具備判斷能力還遠遠不夠,當突分者判斷準確后,身體立馬會產生應激反應。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調配下協調好全身的大小肌肉群做出快速的反應。如果說觀察力和判斷力是反應力的內在前提,那么反應力是觀察力和判斷力的外在綜合表現形式。以上3種能力在突分中體現地淋漓盡致。反應力的快慢是能在長期的籃球技戰術訓練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對青少年來說,心理特征的可塑性非常強。
籃球是一項依靠團隊配合協作的運動項目,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團隊的標簽。而突分作為進攻戰術中的一種常用進攻武器,團隊協作應該說是突分的靈魂。在大型籃球賽場上,時常看到一名隊員突破到籃下吸引防守后將球分給外圍空位隊員,空位隊員接球后佯裝投籃,再突再分直到投籃隊員3m開外無一人防守。每每看到此,不無內心激動。最簡單的突分至少需要兩名隊員的配合,隨著籃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傳統意義上的位置區分越來越模糊。場上的每名隊員都需要具備快速“運傳投”的能力,而突分配合在這種趨勢下,越發的凸顯它的作用。它能夠把場上兩到三名隊員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一場比賽突分戰術的合理運用是助攻數多少的體現和保障。
我國著名項群理論家田麥久教授把籃球劃分為體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運動項目。這就意味著籃球項目本身具有強烈的對抗性。場上隊員在具備技戰術能力的基礎上發揮出意志力作用顯得尤為關鍵。何為意志力?簡單地定義:就是不拼到最后1s絕不放棄、死戰到底。籃球隨著運動員身體素質的逐漸提升和觀眾對觀賞性的要求增大,伴隨而來規則對身體接觸的判罰尺度越來越開放。無疑,在一場激烈對抗下的籃球比賽中,運動員角逐的不僅僅是體能的比拼、技戰術能力的高低,更為重要的是屬于心理層面的意志力。突破分球基本上都是從三分線外持球突,需要面對的是5名防守隊員推拉頂撞。這就要求突破者具備強大的自信心和敢打敢拼的品質。試想一下:自信心缺乏連突到內線的勇氣都不夠,談何分球給同伴創造機會。
何謂情商?說通俗點就是一個人運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縱行為的能力。很多領域精英或成功人士一致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雖然這個數字不是絕對準確,但體現出了情商的重要性。據作者個人所察,突破分球和人情商的關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突破分球往往需要多個人相互配合,僅靠一人單打獨斗是絕對完不成。突破分球把同伴放在第一位,為同伴創造空位投籃機會是突分的最高要求。也就說5個人要分享球權,團結協作;其二,意識與行為兩者相輔相成。意識是行為的前提,而行為是意識的體現和保障。突破分球要求意識為先導,能閱讀防守和根據場上的特殊情況(對手一節犯規次數過多、外線投籃手感不佳、對手一對一貼身防守等)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得分方式。執行力左右意識的體現,畢竟籃球比賽是有據可依。助攻數、造犯規數、罰球數這3項基本的數據都體現出意識與行為的結合。
突破分球是籃球諸多戰術當中的一種簡單實用的基礎配合,青少年學習籃球基本戰術配合突破分球,教練員要明確以下幾點:練習前要向受學者灌輸配合不僅僅是肢體、路線的簡單重復,更需要靈活的頭腦配上過硬的基本功;既然是配合,肯定得需要同伴的支持和相互協作,信任隊友并為隊友創造機會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分享和無私;好機會轉瞬即逝,要求練習者善于并敢于抓住機會,敢打敢拼不怕流血流汗;通過對籃球技戰術的不斷練習、認知、再練習、重認知這些環節,使練習者認識事物發展的心智趨向成熟;“以球育人”的理念不能動搖,教練應把練習者在籃球場上戰勝困難、接受挑戰的勇氣和決心移植到實際生活中。
[1]高曉虎.籃球運動與青少年社會化影響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7:10-13.
[2]何興權,韋擁軍.淺析籃球運動對青少年社會化的促進作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5):64,97.
[3]顏海源.籃球運動對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影響[J].南方論刊,2005(9):43-44.
[4]吳建喜,李可可.籃球運動對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探析[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5):62-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