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龍 彭永
(武漢理工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70)
張店區散打開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
鄭世龍 彭永
(武漢理工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70)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通過對散打運動內容及形式、散打國內外普及狀況及其弊端、散打俱樂部發展現狀、高校開展狀況、推廣模式等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因素調查研究,分析散打運動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及散打運動未來在張店區的發展對策,為散打運動在張店區未來更好的發展尋找相應的對策。結果表明:客觀方面安全性缺乏保障、教育性投入不夠、缺乏內涵建設、普及方式不夠科學;主觀方面:散打技術繁瑣不利于學習、注重實踐缺乏表現性視覺效果差、比賽形式以及比賽人員的參與要求都是限制散打運動普及的重要因素。
散打 俱樂部 高校 開展狀況
近年來,隨著武術事業的蓬勃發展,作為武術對抗形式的散打運動,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廣大武術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但是散打運動在開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作為成長期的體育競技項目,技術不斷發展,實踐中不斷涌現出新技術、新方法有待總結,而且技術理論問題也有待完善。
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勝對方的、徒手的現代競技體育項目,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著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逐漸與國際競技體育接軌,但是,當今世界上技擊類同場對抗項目群雄逐鹿:跆拳道、拳擊、柔道、空手道、擊劍等項目發展迅速,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特別是散打運動形成很大的沖擊。基于該背景,通過調查研究張店區內的散打運動開展狀況,以小見大,分析引起阻礙散打普及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策略,有利于散打運動的改革創新和完善,對于散打運動在未來的普及推廣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對張店區內主要從事散打教學的俱樂部及張店區內一所高校散打開展狀況進行調查,通過對散打運動內容及形式、體育文化、競技特征、散打俱樂部發展現狀、高校開展狀況(以張店區山東理工大學為例)、傳播層面、推廣模式等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因素調查研究,分析散打運動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及散打運動未來在張店區的發展對策,為散打運動在張店區未來更好的發展尋找相應的對策。
1.1 研究對象
該隨機抽取張店區中華武館、威震武館散打愛好者、山東理工大學公體課師生,200人作為調查對象,男生100人,女生1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該文查閱了有關中國散打及中國傳統武術等相關資料,閱讀了大量有關的期刊文獻資料等,并對其中重要的20篇論文資料進行下載并打印備用,為論文的研究做好理論準備。
表1 張店區散打俱樂器材調查表
表2 場地現狀與會員人數表
1.2.2 訪談法
對在中華武館和威震武館、散打公體課學習的部分學生及家長在教學現場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在武館、體育場等場所分別抽取在場學習的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散打學習的感受以及對于散打課的意見和建議。
1.2.3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觀察、訪談以及文獻資料的查閱等方法獲得的信息進行邏輯上分析推理得出張店區散打運動發展狀況以及制約張店區散打運動發展因素,分析張店區散打運動未來發展趨勢。
1.2.4 問卷調查法
通過向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具體了解被調查對象對散打發展的看法。其中問卷200份,回收164份,有效率82%。
2.1 張店區散打俱樂部教學器材調查分析
通過走訪調查,張店區主要有3個從事散打教學的散打俱樂部,其余雖然在介紹中介紹散打,但在其真正的教學中只是將散打作為一個課余項目,可有可無,各個俱樂部條件(表2)不同其經營狀況也有所不同,俱樂部條件的好壞,對散打的開展具有直接影響,對這3個主要從事散打教學學生及家長談話了解,他們在選擇散打俱樂部時,設施、教學條件、教練的水平以及安全問題都是重要的因素。調查表明,張店區散打俱樂部教學條件的好壞也影響著散打運動的開展,但是,目前張店區散打俱樂部教學條件對散打的普及遠遠不夠,存在著嚴重的缺口。
2.2 張店區散打俱樂部散打場地現狀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開展散打運動場地的面積大小和質量也是阻礙散打運動開展的重要因素。場地的面積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散打運動開展規模和質量。對張店區散打俱樂部場地情況進行調查得知,俱樂部地面材料主要是水泥地,外加泡沫材料、薄地毯以這兩種為主。根據表3調查結果顯示散打場地與俱樂部的經營狀況有直接影響,場地面積越大,會員人數越多;與地毯相比,散打愛好者更喜歡在硬質泡沫上運動,活動效果更好。
由表2數據可以看出在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散打場地的材料對學習者的選擇有一定的影響。
2.3 張店區高校散打課程開展狀況調查分析
隨著散打的開展逐漸進入高校,我校也將散打列入選修課程之一,在開展之初,同學們熱情高漲,對這種以前只是在熒屏上出現的項目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但是通過對課程的參與觀察發現,散打課程在開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選擇上散打課程的同學不少,但是能夠進行認真練習的同學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把散打課當做一種娛樂,與武術精神相差甚遠;在散打學習過程中基本功練習缺乏,練習者只具其形,沒有基礎支持;教學時,學生缺乏專門的場地,安全上得不到保障;師資力量不足,往往一個教師每節課需要帶20~40名同學,在教學質量上略顯不足;缺乏實戰性訓練,課時較短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分析結果顯示:在高校散打開展中主要制約因素包括:設施、場地簡陋、課時較短只是接觸性學習、師資力量不足、學生思想教育不夠把散打一種娛樂失去了散打武術精神。因此,深化散打的教育功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武德修養水平、加強散打的內涵建設、加大對散打的教育投入能夠從多方面解決高校散打目前的開展窘況,促進其健康發展。
2.4 制約張店區散打開展因素分析
通過對張店散打運動開展狀況的問卷調查、參與觀察、訪談可以發現張店區散打運動的開展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散打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對散打的認識有偏差,對散打運動的印象不好;散打教育力度不夠,學習動機不端正;教學條件不足,設施、場地數量上存在缺口,訓練場地器材比較簡陋;競技性散打與大眾性散打的發展不協調,注重散打的競技性而對大眾性重視不足;散打技術與規則有待完善,師資力量的缺乏導致散打技術上不完善,教練員整體素質狀況需進一步提高;高校散打開展中安全性缺乏保障、教育性投入不夠;賽事舉辦次數少或者幾乎沒有,訓練結果考核較難,練習者積極性不高。
以上都是制約張店區散打運動開張的重要因素,并且張店區散打運動的開展還處于懵懂狀態,喜歡散打的人很多,但沒有場地、鍛煉器械以及教練的指導,這也是阻礙散打在張店區的發展重要因素。解決這些制約問題,對張店區散打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3.1 結論
在張店區散打普及、高校課程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對基礎設施建設,加散打教育投入,各部門提高對散打運動的重視,加強散打運動的宣傳,提高人們對散打運動的認識程度,充分發揮各部門在普及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端正學習態度,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散打課程學習當中去,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散打運動的重要性。
張店區市區居民參加散打運動主要目的是防身、競技和課程需要,張店區市區居民參加散打鍛煉的場所以俱樂部為主,其次是體育場,在公共活動場所的比較少,因為設施匱乏等原因不能進行鍛煉。張店區市區居民對散打也有一定的喜愛,但運營市場不夠完善,宣傳不到位,影響了人們散打鍛煉的積極性。
3.2 建議
3.2.1 加強散打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改變人們對散打運動的錯誤認識,拓寬宣傳渠道,借助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鼓勵使人們積極的參加到散的運動當中來。
3.2.2 在散打普及過程當中,調動協會的力量
充分調動學校社團的積極性,建立各種體育社團、協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發揮組織管理作用,使其起到開展散打課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使散打運動貫穿到學生生活當中去,培養學生良好運動習慣。
3.2.3 加大對散打運動的資金投入
政府和學校應加大對散打運動的資金投入,對散打俱樂部提供資金上幫助,加大對散打運動基礎設施建設。
3.2.4 完善散打的技術與規則
在加大師資力量的基礎上,面對散打技術特點不突出,打法較單一,組合動作少,主動進攻少,消極纏抱多等問題,進行改進,應突出散打民族特色,在技術全面的基礎上突出個人特長技術。對于散打競賽規則問題(如比賽局數、勝負判定、擊倒及擊倒后處理、比賽拳套方面還不夠完善),則應吸取國外搏擊項目,包括跆拳道等的長處,改變不合理的規則,努力完善散打技術和規則。
3.2.5 競技性體育與大眾性體育全面發展
體育的最終目的是全面健身,只有全面健身才能為競技性體育提供基礎,促進競技性散打與大眾性散打的協調發展,重視散打對大眾性健身作用。
3.2.6 增加賽事舉辦次數,明確考核標準
充分運用國內現有的武術館(校)、高校代表隊等運動員培養階梯模式,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好、舉辦好高水平的散打比賽,創新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大眾散打比賽和商業散打比賽形式,制定明確的散打練習水平評定制度。
[1]徐宏魁,王占通.從武術散打的健身價值看武術散打的發展[J].湖北體育科技,2011,7(5):115-117.
[2]周永盛.福建省普通高校散打運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7(9):41-44.
[3]陳志喜,梁妮.建構教學模式在散打選修課中的運用研究[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3(4):12-14.
[4]李林海.武術散打運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1(8):78-80.
G80-32
:A
:2095-2813(2015)10(a)-022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