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仁
(上海市羅星中學 上海 201599)
基于一元訓練理論視角下對足球后備人才選拔理念的思考①
——以上海市金山區為例
孟凡仁
(上海市羅星中學 上海 201599)
我國各級國家隊競賽成績不理想與足球后備人才的培訓和選拔機制有關,與足球發達國家在人才培訓與選拔的方式相比較,我們缺少對球員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該文通過介紹一元訓練理論與二元訓練理論的內涵,闡述足球發達國家在人才選拔上的理念,用一元訓練理論的視角分析國內外足球后備人才的選拔本質,提出確立以一元訓練理論為理論基礎的人才選拔機制,摒棄“身體素質為先”的人才選拔理念,轉為重點考察青少年的頭腦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加大對足球技能的考核,重點觀察球員對足球技術的理解與技能的運用。
一元訓練理論 二元訓練理論 足球后備人才 選拔機制
近十年以來,我國各級國家足球隊在國際賽場上取得的成績不盡人意,一方面與足球人才的培養機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后備人才的選拔機制有關,過往幾十年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選拔過分注重對身體素質的考察,選材片面追求高大化,忽略了對球員思維力和創造力的考察,以致球員成年后在足球場上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嚴重影響我國整體足球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塔頂國家隊成績的提高。另據媒體報道,按照目前我國青少年人口數量,我們應該有1000個左右梅西式足球天才,可是目前為止我國足球為什么卻還找不到這樣的天才呢?選拔理念決定人才培養方向,理念不正確會導致人才的流失與浪費。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梅西式的足球天才隱藏在我國2.2億青少年學生中,而我們目前最缺少的是發現梅西的眼睛,而支撐這雙眼睛的理論基礎就是選材與訓練理念。有鑒于此,筆者嘗試基于一元訓練理論視角下對金山區足球后備人才的選拔理念進行探討分析,為金山區足球主管部門在人才選拔機制與理念上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1.1 國外足球后備人才的訓練與選拔現狀
西班牙的巴薩青訓體系孕育出了梅西、哈維、伊涅斯塔等足壇巨星,他們身材雖然都不高,但并不妨礙他們成為球場的大師,為何矮腳虎能成為足壇的巨人呢?得益于其青訓理念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球員在15歲之前絕不安排體能和身體素質的訓練,青訓教父克魯伊夫說過:“我們從來不看重球員的身體素質,我們永遠追求孩子們對足球的控制能力”,[1]言外之意就是看中隊員在球場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正因為如此,梅西身高僅1.67 m,年幼時還患有侏儒癥,這樣的運動員按照我國以往的選材理念早已被淘汰,但西班牙巴薩俱樂部第一次看到梅西后如獲似寶,經過幾年的培養,梅西現在早已經是威震足壇的巨星。德甲拜仁總監、1974世界杯冠軍成員之一的布萊特納說德國足球在青少年人才選拔和培養上也曾走過彎路,我們在20世紀獲得了2屆世界杯冠軍,尤其在1990年奪冠以后,我們誤以為只要繼續加強力量訓練,將來就沒有球隊可以擊敗我們。而正是這樣的一個錯誤觀點被傳輸到了我們的訓練理念當中,以致我們人才選拔中選出了一批身體素質出色的運動員,而忽略了對球員思維的考察,所以后來在14、15歲這個年齡段我們出現了人才斷層,幾乎沒有真正的球員,他們只是在力量、跑步上出色的人。因此他認為:“足球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應該注重足球場上思維能力與創造力,足球不是光靠體能吃飯的運動,應該培養他們的頭腦思維能力,因為我們培養的不是田徑運動員而是足球運動員”。[2]
1.2 金山區足球后備人才選拔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在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上加大了力度,上海市于2012年1月份在同濟大學成立了上海市校園足球聯盟,建立了“校園足球一條龍”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四級人才選拔輸送機制,聯盟成立3年多來,通過一條龍的培養體系使一批球員升入了高一級的學校繼續從事足球運動訓練,但在此過程中也發現,足球人才選拔機制中過分注重對身體素質的考量,忽視了對球員頭腦思維能力的考察。2014年上海市校園足球聯盟成立了足球聯盟精英梯隊,其中的測試選拔項目分別為30 m沖刺、立定跳遠,迎面傳接球、分隊比賽等4項,其中身體素質項目占比50%,以2013—2015年金山區足球后備人才選拔為例,身體素質測試占比60%,由體育局和教育局統一測試計入總分,專項技術考核40%,每個學校測試內容不同,其中身體素質的測試總包含1000 m、400 m跑、50 m跑、立定跳遠等4項,專項測試包括顛球、20 m繞桿射門、運球折返、30 m踢準等4項。依據“身體素質為先”的理念選拔隊員,很有可能會把一批晚發育身體條件欠佳、頭腦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強的隊員遺漏掉,堅持這樣的理念,我們很難去發現梅西、哈維這樣的足球天才。
訓練理論是教練員長期訓練思維智慧的結晶,是由教練員在長期的訓練過程對運動員訓練行為的觀察研究與理論思考結合而產生的。訓練理論決定訓練方法,訓練方法決定訓練手段的選擇,理念的不同也決定了競技水平可否達到的理論高度。由于訓練理論哲學基礎不同,因此目前體育界形成了兩種訓練理論,分別是基于還原論為哲學基礎的二元訓練理論和基于整體論為哲學基礎的一元訓練理論。
2.1 一元訓練理論與二元訓練理論解析
二元訓練理論認為運動成績的基礎是由身體素質(體能)和運動技術這兩種元因素所決定的,運動成績來自于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的簡單疊加,技術和身體素質是兩個平行主線,是可以分開進行訓練的。二元訓練理論從建國以來就一直指導我國的競技體育訓練工作,服務于各個運動項目,堅持體能為先,大力發展身體素質,通過體能引領結合技術練習達到運動成績的提高,為了有效貫徹身體素質為先的訓練理念,各級行政部門在訓練方針、訓練大綱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方針進行貫徹實施,在人才選拔機制上特別突出了身體素質的重要地位。以足球為例,為了提高足球在場上的體能尤其是耐力素質,中國足協想了很多辦法督促運動員加強體能,例如12 min跑、YOYO測試等,不過最終效果卻差強人意,弊端廣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所詬病,并且通過這些測試也使一部分優秀球員過早的退役造成人才的流失與浪費,例如高峰無法通過測試就不得不提前掛靴退役,為了不把時間浪費在體測上,高洪波轉戰新加坡聯賽后第一年拿到最佳射手,他說:“我是什么人?我不是一個特別能跑的人,我是在門前解決問題的人”,道出了體側的尷尬與隊員的無奈。前陜西國力隊體能教練說過:“體能測試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把球員練得跑傻了,一種是讓球員傻跑,沒有目的的體能訓練就是一種傻跑行為”。[3]縱觀足協的出發點,加強足球體能是正確的,但是采取的方法卻是不合適的,我們知道,不同質的矛盾,需要用不同質的方法去解決。足球體能訓練不能用田徑運動員的體能方法去訓練,“內在矛盾”不同,“質”當然不同,解決方法自然也不同。賽馬不能拉車,拉車的馬匹不適合賽馬,就是這個道理。
基于整體論的一元訓練理論是茅鵬于2003年7月在《體育與科學》提出的,他認為:“身體素質(體能)與技術是一體的,是事物的正反兩個面,兩者在客觀上是無法割裂的,就像時間和空間一樣,不能單獨存在,不存在沒有體能內容的運動技術,也不存在沒有技術形式的體能發放,[4]還提出,不同質的矛盾,需要用不同質的方法去解決,否定全面身體素質訓練,主張運動員早期專項化訓練”。該理論還創造性地引用了熱力學名次“熵”構建了“熵值”這一概念,“熵”是指混亂程度,一個系統混亂程度高,則是“熵值增加”即熵值高,系統的有序程度提高則是“熵值減少”即熵值低,他認為運動成績的提高是人體有序狀態的調整和發展,運動訓練的過程是不斷使運動員熵值減少的過程,認為二元訓練理論中的訓練思想是不同質的矛盾用同質的方法去解決,只能使運動員熵值增加,例如為了增加足球運動員的體能,用萬米長跑來發展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只會增加運動員熵值,影響運動成績的提高。根據熵值提出了兩種效應即“邊緣效應”和“中心效應”,低水平運動員最早的熵值太高,在“二元訓練理論”作用下進行訓練由于“邊緣效應”的作用下,會使運動員的熵值減少,但是隨著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高水平運動員競技能力朝“中心效應”方向發展。假如依然按照二元訓練理論指導運動訓練,勢必造成運動員機體系統熵值增加,影響競技能力的提高和發展。一元訓練理論給出了在技術與體能的訓練順序,認為技術與體能是同時存在不可分割的,低強度的技術練習可以為今后高強度的技術改善打下基礎,因此側重點應該是先技術后體能練習。
2.2 國內外足球后備人才選拔理念分析
一元訓練理論認為,體能與技術是一體的,加強基本功技術練習本身沒錯,但是運動技術的練習過程中要有一定程度的體能發放作為保障,否則基本功只能是基本功,看著基本功扎實,但到了球場上一旦有對抗,自身的基本功無從發揮。例如很多小球員基本功比較扎實,但是到了場上面對對方的瘋狂逼搶和貼身防守,會顯得無所適從,心理緊張以致技術動作變形,自身的技術特點完全發揮不出來,因此有必要了解技術與技能的關系,簡而言之,技術就是沒有對抗的技術,技能就是有對抗的技術,有對抗必然伴隨著一定體能的發放。以3人一組傳接球為例,沒有防守的情況下是傳接球基本技術的練習,但練習時增加1至2名防守隊員搶球,這時候的傳接球就不僅僅是技術練習,而是技能練習,在有對抗的情況下進行傳接球,一方面要抗住對手保護住球權會伴有體能發放同時伴隨著觀察場上情況、和隊友溝通、快速做出決策等心理活動。從一元訓練理論視角下看技能就是技術和體能以及球員頭腦思維共同作用的產物,技能的應用正確與否,主要取決于隊員的頭腦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巴薩對青少年球員的選拔與培訓不看重身體素質而追求對足球的控制能力,就是最大限度的提升球員的足球技能,通過技能的運用與發展,培養球員的頭腦思維能力和創造力。20世紀末期德國在青訓的選拔與培養方面受“身體素質為先”理念的影響下,選拔了一批身體素質出色的青少年球員,導致青少年人才出現斷層,進而影響到國家隊成績,以致德國在2000年歐洲杯、2004年歐洲杯僅僅取得了第15、12名的成績,通過反思與總結,及時調整了選拔與培養思路,摒棄了過分注重身體素質的理念,加強了對球員頭腦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考察與培養,注重球員足球技能的發展,使德國的青訓人才選拔理念重新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德國足球在近三屆世界杯中均打入四強、一次奪冠的成績也再次說明了人才選拔理念的重要性。通過德國在人才選拔理念的轉變可以看出,是二元訓練理論向一元訓練理論的不斷趨近。
重新審視金山區足球后備人才選拔測試內容,身體素質的測試內容安排看上去更像田徑后備人才的選拔,專項技術測試僅僅是基本技術的測試,注重對身體素質的考察而忽略足球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考量。選拔者認為足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是由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的簡單疊加而成,但足球運動所需要的體能和選拔考核的體能是不同的“質”,“質”不同,自然選拔方法也不相同,再次審視金山區足球后備人才的選拔理念,是典型的“身體素質為先”的二元訓練理論的反映。在青少年時期,由于青少年生理和智力的發展是不同步的,身體發育時間不一,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差別很大,但智力與之相比較,差別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個水平上,而堅持二元訓練理論進行選拔人才,培養出來的球員在身體素質方面會很出色,但按照布萊特納的觀點認為,這樣選拔和培養出來的球員還不是真正的球員,在很大程度會遺漏掉類似于梅西、哈維式的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足球天才。
3.1 結論
金山區足球后備人才選拔堅持“身體素質為先”的理念,是二元訓練理論的具體反映,忽略了對球員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考量。國外足球后備人才選拔注重足球技能的使用,是一元訓練理論的具體體現,重點培養球員對球的控制力,高度重視球員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3.2 建議
根據目前金山區足球人才選拔現狀結合一元訓練理論,提出以下建議。
(1)確立以一元訓練理論為理論基礎的人才選拔機制,上級主管部門和各級行政部門應轉變人才選拔理念,摒棄“身體素質為先”的人才選拔理念,轉為重點考察青少年的頭腦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加大對足球技能的考核,重點觀察球員對足球技術的理解與技能的運用。
(2)選拔項目的設置上取消身體素質項目的測試,把對足球技能的測試和頭腦思維能力、創造力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當安排足球基本技術的測試比重,增加足球技能的考核百分比。
(3)建立長期跟蹤的人才選拔系統,利用各種比賽和技能達標測試賽對球員長期跟蹤觀察,為每個球員建立足球技能發展檔案,對每個時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定,對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球員作為重點跟蹤觀察對象,創造各種平臺提升重點球員的足球技能水平。
(4)選拔考核成績由統考與球員技能發展檔案綜合評定,避免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模式,成立考核領導小組,避免暗箱操作,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提高我國整體足球水平,首先要提升青少年足球水平,而水平提升的理論高度取決人才選拔理念的選擇,一元訓練理論與二元訓練理論相比,更趨近于足球運動的本質,能夠更加科學化的把握足球人才的選拔規律,抓住競技項目的特殊本質,分析內部矛盾,才能循跡辯蹤。兩種理論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先進與不先進之說。競技體育的比拼不僅僅是運動員的比拼,而是先進理念的比拼,只有從源頭上掌握了先進的人才選拔理念,且之理念潛移默化到選拔者思想上,后續工作方可事半功倍。
韓愈在《馬說》說到:“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不掌握先進的人才選拔理念,就會像文中所說一樣,握著皮鞭站在千里馬面前,卻說千里馬在哪里,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沒有一雙發現千里馬的眼睛。試問中國的梅西在哪里?我們不缺梅西,不是有報道說我們有1000個梅西隱藏在2億青少年隊伍中嗎?我們缺少的是發現梅西的眼睛,而這些眼睛是需要先進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的,但愿像韓愈所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拉瑪西亞巨星路:學習重于練球,強調因材施教[EB/OL].騰訊網,http://sports.qq.com/a/20121125/000284_all.htm.
[2]新華網.最好的足球教練應該走到青少年中去[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5-02/15/c_127497140.htm
[3]新浪網.回首中國足球體能測試14年 毒藥論:球員傻跑變跑傻[EB/OL].http://spo rts.sina.co m.cn/j/2007-01-23/ 13122710843.shtml.
[4]茅鵬,嚴政,程志理.一元訓練理論[J].體育與科學,2003(4):5-10,18.
G843
:A
:2095-2813(2015)10(a)-008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082
孟凡仁(1979,10—),男,漢,安徽碭山人,體育碩士,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