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婭
(蘇州市平江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1)
個人移動設備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徐燕婭
(蘇州市平江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1)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個人移動設備可以讓我們在任何時間或地點獲取、處理和發送信息,移動性已成為如今世界越來越突出的特點,體育教學也由單純的體育訓練向科學的體育測量與教學邁進,由課后簡單的數據測量向著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伴隨測量的方向轉變,所以如何利用個人移動設備和網絡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實現教學數據的伴隨式收集,便成為當下國內外教育界研究的前沿和探討的熱點。
個人設備 體育教學 運用 研究
田惠生教授說:“教育研究作為服務指導教學工作的專業隊伍,已由過去重視研究教、為教服務的工作重點,轉向研究學、為學服務的工作重點”。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往傳統的、常規的教研思想、方法、手段、機制,必然要進行調整和轉型。這個轉型就是要實現傳統教研向現代教研轉變,向符合時代需要的教研轉變,向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總體需要轉變。體育教學也由單純的體育訓練向科學的體育測量與教學邁進,由課后簡單的數據測量向著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伴隨測量的方向轉變。手機、掌上電腦和平板電腦等手持式移動設備可以讓我們在任何時間或地點獲取、處理和發送信息,移動性已成為如今世界越來越突出的特點,所以如何利用個人移動設備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實現教學交互活動便成為當下國內外教育界研究的前沿和探討的熱點。
縱觀目前體育課堂的信息技術使用,大多集中在利用聲音、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手段改善技術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更直觀的了解技術動作促進掌握相應的技能,但是受限于多媒體教學設備與體育課教學場地配合、課程素材發展滯后等原因,這種整合略顯單一薄弱,學生始終停留在被動的學習中,往往教師課堂播放的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視頻能引起極大的學習興趣,而課后隨即學習熱情消退。雖然在技術技能學習引入、關鍵技術教學部分,常規的多媒體輔助技術確實為教學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師生互動性并未實質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依舊沒有得到提升。
體育教學中,我們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學生、他們思維敏捷、他們活潑好動,他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對信息的接受、傳播與交流能力超乎我們想象,移動終端上的應用程序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我們所面臨的時代,這就是我們所要教授的學生, 00后的數字原生代。我們要研究這樣一群學生,必須告別傳統的經驗判斷,啟用信息技術做創新型的學情數據研究。
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性,有利于促進體育課程學習中的自主與合作性學習,通過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科學整合,實現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開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探索信息技術與傳統體育課程的有機整合已成為當下熱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豐富了體育的教學手段,革新了有效學習信息傳遞的方式方法,更促進了改革傳統體育課堂教育教學的模式。
個人移動設備的發展與互動社交平臺的開發或許能夠為這種單一的信息整合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們把原本僅僅是課程中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延伸為課前了解——課中實踐——課后總結,借助于新媒體的發展我們可以為體育課程的學習提出新的模式。
3.1 個人移動設備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個人移動終端設備大大普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幾乎成為了學生的必備品,這些本身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設備應用于體育教學,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趣味性。我們在技術教學時可能不再需要集中的大屏幕圍觀,而是課前將技術的完整動作和學習的若干要點切割成分步視頻提供給學生收錄,以幫助學生了解所學知識并幫助其建立第一動作印象;在課堂練習時,利用其本身的攝像頭,可以把學生技術學習的實時畫面進行錄影,再及時進行正誤對比,能直觀而有效提高技術技能的掌握,這種互動也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出課堂中同學結對幫助的解決方案,完善有針對性的層次教學,消除窘迫,提高團隊凝聚力。
3.2 個人移動設備課堂交互中的作用
相較于最近比較流行的慕課,個人移動終端的課程探索著力點在于移動、靈活、及時、快捷,基于個人移動平臺的特點,我們可能不需要配備專業的團隊打造動輒幾十分鐘的綜合課件,而是可以將我們所要傳遞的重點信息劃分為信息片段加以推送,針對性強,并且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如果發現問題能都更快捷的更正和調整。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幾乎不踏進教室,缺乏與學生的課后交流,個人移動終端的發展剛好彌補了這樣的空白,學生動動手指反饋學習感受,加強師生課后交流,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的適宜性,做好分層教學,幫助各個水平層次的學生更快達成學習目標,同時也利于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3.3 個人移動設備在教學模式變革中的作用
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課程進行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主陣地。通過微信、微博等交互式信息平臺建立相應的教學訂閱號、服務號,這些新型平臺能夠極大地豐富我們的課堂。如果有一天教學信息成為某種有意義的特殊商品,那教師該如何更好的服務于“商品”的推銷呢?也許一個小小的服務號或訂閱號,就能將你所要傳授的知識通過文字、圖片、視頻、PPT、宣傳短片推送到學生的個人終端,形成課前的預習預演,課程的要點、設計學習思路、學習相關的大數據檢索、交互式討論,最終形成預習—提問—實踐—反饋—提高—掌握—自主運動的過程。信息推送是持續不斷的,這也便于形成運動參與的提醒和監督,為達成終身體育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3.4 個人移動設備在伴隨式測量中的作用
個人移動終端替代傳統電腦多媒體已成趨勢。作為更方便快捷的載體,智能的個人移動設備PAD、手機、可穿戴監測設備必將逐步取代一般電腦,在教學過程中這些設備可以迅速采集到學生學習的點滴,在日臻成熟的無線網絡條件下,任何與學習相關信息及學習過程都可以瞬時被傳送在社交信息平臺分享,就枯燥的學習而言增添了新的樂趣。學習本身是動態的過程,任意體育技能的掌握無不遵循著由易及難,由簡及繁,由生疏到熟練的原則,而記錄學成的過程不僅浸潤著學生成長的喜悅同時也是教師自我實現的最好體現。
4.1 提高自身信息化能力
體育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素養熟練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它需要體育教師能夠合理利用教學理論、方法及移動工具開發各種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組織、引導學生對有效資源進行獲取、分析、處理、傳遞信息,形成能力。
4.2 根據課程需要合理使用個人移動設備
要正確看待運用個人移動設備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要根據體育學科的特點,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體育教師要在應用個人移動設備教學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領會能力上。在運用移動設備教學內容前,教師不僅要掌握移動教學設備的使用方法,還要具有對不同的教育素材編輯整合的能力,以及對移動教學技術輔助教學所能達到的效果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個人移動設備輔助課堂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延展,運用移動設備學習的課堂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個人移動設備有很多引人入勝的優勢,但絕不能替代學生的思維,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當擺正其“輔助”地位,從多種渠道激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有更多空間進行探索和創造,才能真正地發揮移動設備在教學的優勢。
我們探索每年對體質測試不合格的學生配發可穿戴運動設備和運動處方,利用設備記錄的數據跟蹤他們的運動情況,并定期給予科學指導,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積極鍛煉,養成健身習慣,為學生建立屬于個人的體質健康檔案,記錄學生當前的運動量和運動狀態,通過圖表直觀地查看任意一段時間內學生每日的運動總量和運動狀態,根據學生以往一段時間內的運動數據,分析出其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運動趨勢情況。體育學科相比其他所有學科更容易運用信息技術探索與分析學生的各項數據,也更應該比其他學科先一步進入科學理性、實證創新的學情分析階段。
[1]陸英浩,張耘.智能手持設備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之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21):109-111.
[2]羅暢偉,孫斌.移動終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4(24):104.
[3]周秀方,宋克林.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100-101.
G80-05
:A
:2095-2813(2015)10(a)-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