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銳 曹金鳳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研究和改革
高銳 曹金鳳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為實現現代化體育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就要重視體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各自重要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該文對高等院校30個教學班,近一學期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進行了試驗調查,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進行了探索,對如何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方法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體措施。
高等院校 體育理論課 教學改革 研究對象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對高等教育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等院校中大部分學生將要面臨畢業,他們將會結束學校的體育教育,而他們走向社會以后,是否還會堅持體育鍛煉,是體育教學意義的關鍵。據了解,許多學生離開學校以后,從來不進行體育鍛煉,在校時的體育學習都是為了完成任務,對體育學習根本不感興趣。而當代社會,倡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階段,因此,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不但要鞏固好學生體育基礎知識,并要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從而落實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發展觀念。
體育教學一般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通過理論指導學生用合理的理念和方式進行體育運動,理論知識對實踐運動起到輔助作用,兩者要完美地結合,才能達到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能夠使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相關理論知識和基本原理,預防因運動方式不正確而造成不必要的傷痛;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終生體育意識。而往往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將實踐教學作為體育教學重點,忽略理論教學在實踐教學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今,體育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新課改對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具有重大影響和作用。
1.1 研究對象
以湖南長沙10所高等院校為研究對象,選擇40個非體育專業的教學班級,人數約1500人,調查學生對體育的認知程度,明確體育理論教育對學生參加體育實踐活動的意義及重要性,以及體育理論教育對發展學生終生體育的影響和作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為此,作者查閱了大量國內外近年來有關研究高校體育理論課方面的資料,并從中汲取先進的研究成果。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調查對象特點,作者采用了調查問卷的形式,確立了對問卷信度和效度的檢驗任務,以達到此次研究目的,共發放了1496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1294份,有效回收率達到86.5%。
1.2.3 數據統計法
通過計算機應用統計軟件Excel處理相關調查數據,并分析得出量化指標。
1.3 結果與分析
此次研究主要進行參加體育鍛煉頻率統計、體育課程開設看法統計、體育理論教學內容看法調查、體育活動認知調查、體育理論教學作用調查、該學期課程安排滿意度調查、增加體育理論教學內容必要性調查、在教學內容中增加體育知識講座調查、體育課收獲調查9項研究。
1.3.1 體育理論課教學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影響
調查發現,覺得有必要增加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生只有18.50%;沒有任何建議或意見的學生最多,達到58.05%;此外,只有23.45%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增加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但是他們的意見是按照傳統教學安排即可。
一學期結束后,表示喜歡本學期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占有63.98%,還有學生表示將會應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鍛煉,并持之以恒,這些學生只占36.16%。通過在體育教學中的耐心教育和指導,大部分學生會根據自身條件主動地參加鍛煉,其比例超過90.0%。
1.3.2 體育理論課教學對學生自身素質的影響
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起到輔助性支撐作用,學生通過了解相關體育理論知識和基本原理,才能在體育實踐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施展,預防不必要的傷痛。而日常教學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據統計,體育理論知識教學前,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占53.81%;教學后,有49.82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能增長他們的體育知識,提高運動技能,有40.82%的學生認為經過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后,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認為該學期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內容滿足自身需求的占8.17%;認為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沒有效果的只占2%。
通過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后的數據表明,自身素質得到顯著提高的學生超過90%。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實施后,增加了鍛煉次數、提升了平均鍛煉頻率的學生增多,學生平均體育素質的水平得到了提升,這與之前的體育教學成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3.3 體育理論課教學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影響
通過合理指導和安排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體育的認知程度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改變。據統計,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前,71.89%學生對體育課程不感興趣,只聽從于學校安排,以完成任務的態度對待體育學習。通過理論課程教學后,滿意教學試驗安排的學生占84.89%,贊同體育教學中增加理論知識的學生占95.34%。實踐證明,體育理論教育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起著根本性的巨大作用。
通過一學期的體育理論教學實踐,學生對體育理論教學的巨大作用為贊同,其比例超過84%,這表明,理論知識有利于強化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和滲透,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發展。
(1)適當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確了體育鍛煉的目的,以及體育運動對學生終身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有利于拉近學生與體育的距離、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認知程度,促進學生科學體育觀念的形成。體育理論課教學方式的制定符合學生的特點,有利于擴充學生的體育知識,進一步正確認識和理解體育,形成科學的體育觀念;使學生真切地認識到體育運動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對體育樂趣的真實感悟,提升自己的體育學習興趣,從而培養終生體育意識。
(2)適當加強體育理論課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強化理論知識的教育,擴充學生的體育知識層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一些與學生相關和并且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對問題思考的興趣。首先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其次再進行分組討論和辯論,學生在獨自思考和集體思考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并解決。通過討論和辯證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3)體育理論教學可以使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學生具備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能更好地將抽象概括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進行運用,快速地掌握運動技能,增強自信心,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4)適當加強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提高學生運動技能。
運動技能的形成需經歷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4個階段。泛化階段即感性認識階段,屬于認知期;分化階段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學習過程,為身體初步建立動力定型,其重要內容是了解運動技能的內在規律。
使學生具備較好的體育理論知識,需要兩個階段來形成運動技能基礎,泛華階段和分化階段。這兩個階段能第一幫助學生對系統的運動技能信息進行統籌分析,第二能促進發展學生運動技能的良好形成。
(1)高等院校領導和一線體育教師要全面認識到體育理論教學的重要性,盡快轉變教育觀念。
(2)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體育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加強自身業務水平素養。
(3)教學內容要選擇適當統一的教材,符合教學實際,具備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
(4)對體育理論知識的講授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5)對體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要同等看待,將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做到各有側重、合理搭配,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體育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楊成偉,唐峭峻,普春旺.論高師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5):67-68.
[2]吳明智,曾吉,李智偉.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2(4):397-398,408.
[3]高軍.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1):92-93.
[4]段長波,劉珂青.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7(15):264-265.
[5]夏萬峰.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的現狀分析[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9,11(5):759-760.
[6]張建新.淺析現代大學體育教育[J].科技信息,2009(35):564.
[7]高衛哲,張尋.構建體育教學模式若干問題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10,30(5):91-92.
G80-32
:A
:2095-2813(2015)10(a)-015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