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堯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部 江蘇常州 213000)
常州劉國鈞高職校網球選項課開設現狀及推廣性研究
朱中堯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部 江蘇常州 213000)
五年制高職辦學模式興起于上20世紀90年代,作為一種中、高職銜接的有效機制,大部分集中在江、浙等沿海發達省份,少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它是以初中畢業生為起點,在學校學習五年的專業技能,畢業后頒發大專畢業證。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確實有著明顯的優勢,對于高級能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我校五年制高職網球選項課的現狀評估,圍繞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展開論述,引出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學加入網球項目的必要性和意義所在,提出開設網球選項課的路徑和舉措,以供參考。
五年制高職 網球 體育教學 推廣性研究
遵循教育教學發展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五年制高職體育課與普通高中一樣,有一些項目必不可少,諸如:田徑、體操、球類、武術、健美操,它不應局限于這些項目的開設,可充分挖掘自身條件進行較大范圍的拓展,注重增加新興項目,網球和軟式棒壘球、手球等項目已經初見端倪。這些項目的增設在豐富課程體系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上有重要作用。我校網球選項課自2010年9月開始設置,至今已逾5年,無論對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和培養,還是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引導、以及學校課程的豐富性和完整性上都體現地淋漓盡致。
1.1 網球項目在學生選課中的地位
經過5年的努力,網球項目在我校越來越為學生所接受和熟悉,每學期開學第一周的網上選課就是最好的證明,學校教務處一旦啟動學生網上選課系統,網球課程所限定的人數會被學生第一時間選滿,同時還會有很多同學因為選不上網球而遺憾。通過對全校一年級網球選項班學生的調研,40%左右的學生是有著網球體驗和經歷,曾經接觸過網球或學習過網球,40%左右的學生是因為看過網球比賽或者網球視頻,對網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有20%左右的學生沒有目的性,抱著好奇和玩玩的心態才選擇網球;對全校二、三、四年級共五個班150名學生的調研,80%左右的學生依然選擇網球項目是以提高技術水平為目標,只有20%左右的學生是以應付考試為目標(其中還包括首次選入網球班的同學)。
1.2 網球課前準備和課后復習
經過五年教師的引導和感召,學校提供的器材已經滿足不了學生日益提高的網球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已經自發在網球課之前準備好球拍和訓練用球,因為他們知道只是上課的時間來學習網球,是根本學不好網球的,他們每天下午的課外活動時間是充足的,有了自己的球拍可以更好地安排練習時間。現在我校網球選項班學生自己帶球拍和球上課的比例達到90%以上,這一細節就可以看出我校學生明確的學習動機,上課時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和課后復習網球的積極性。
1.3 每年兩次的校內網球比賽
我校自2010年開始每年舉辦兩次網球比賽,一次在上半年4月份的網球單打比賽,一次在下半年11月份的網球系部團體賽。這兩個比賽各有特點,是網球教學的提升和指引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網球單打比賽面向全校學生,限報64人,單淘汰的形式決出八強選手,然后進行一至八名的排位賽,對獲得名次的同學頒發物質獎勵,以此激勵學生投入到網球運動中,展示運動技能的同時張揚個性;其次,網球系部團體賽以學校的六個系部為單位,更加注重比賽的過程和組織紀律性,強調團隊精神和團隊力量,不以某個人的能力作為比賽的決定因素,也給一部分水平不高但對網球有激情的同學提供了機會,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以及臨場比賽排兵布陣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職校生提前適應社會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次在比賽之前營造一種競爭積極向上的氛圍,以此激勵網球選項班學生學習網球的熱情。
1.4 網球交流和展示方式的多樣化
經過5年的教學組織,我校從2008屆至2015屆共有八屆幾百名網球愛好者組成的QQ群,這里面包括歷屆參加網球比賽的學生和體育骨干,通過這一媒介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甚至有老生回校代表系部參加網球團體比賽,或者指導在校生提供網球技能,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定期還將舉辦網球在校生與網球畢業生的交流比賽或者其他沙龍活動等,成立校友網球俱樂部,以此激發學生的網球歸屬感。在校園游行節上面網球俱樂部成員還將展示網球技能,穿著統一的服裝揮舞手中的球拍,經過一個個班級面前,除了能夠提高網球俱樂部成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之外,對于觀看的學生同時也起到渲染的作用。
2.1 網球師資、場地資源的短缺
我校現有網球專任教師一人,顯然不足以滿足網球正常教學的需要,一個教師一周七節大課,只能覆蓋我校整個教學周的一半時長,一個班以36人計算,整個學校也只有兩百多學生能夠選擇網球作為學習內容。另外,我校自搬入新校區后,由原來的兩片場地增加到現在的四片場地,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網球教學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場地還是偏少,一個班36人分布在四片場地,每片場地必須容納九個人的練習,空間較為擁擠,不利于正常網球教學的開展。
2.2 網球社團組織不夠規范
作為網球選項課有益的補充,網球社團的開展能夠間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我校學生處在高中和大學交叉階段,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還不夠,在申報社團和組織社團活動方面欠缺很多,不善于制訂社團活動計劃,抓不住活動的重點,雖然有體育老師指導,但由于時間精力有限,也往往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社團活動流于形式,實質性地以提高網球技能為目的的社團目標很難達成。
3.1 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性的需要
百年學校體育的發展歷程表明,體育教學內容的選取是有其時代性的。在20世紀初內外紛爭,大環境強調尚武精神,那時武術教材占的比重較大;建國后由于國民體質偏弱,田徑、體操一些特別能夠提高身體素質的練習增加進來;七八十年代各種球類運動,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又蓬勃起來,乃至于到了90年代順應世界潮流,增加了健美操、體育舞蹈等項目,21世紀初又納入了定向運動、網球、高爾夫球等新興時尚類項目。體育教學客觀上呼喚新內容的融入,順應社會發展的應然方向,網球項目理所應當進入學校體育課堂,五年制高職學生相比中小學生,身體和心理已趨于成熟,主觀上不再滿足于傳統項目的學習,追求個性釋放。
3.2 網球項目本身的特點
網球運動屬隔網對抗類項目,不同于籃球、足球的對抗,沒有身體接觸和身體沖撞,憑借誰的技能技巧更嫻熟分出高低,充分挖掘人體潛能和智慧,所以又稱為“貴族運動”,想要達到運動的巔峰必須有一定的先天素養的要求,比如:個人家庭背景、個人氣質和性格等。換句話說,雖然以就業為主要目標的五年制高職學生,不可能也并不想成為運動員,但如果他們在體育課上或課余時間接受一些網球知識,學習一些網球技能,增長一些網球禮儀和規范,培養一些貴族氣質,對于以后的工作能夠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它也不同于乒乓、羽毛的隔網特點,首先,網球的產生比另外兩個項目更早,甚至乒乓球之所以起源,一大半的功勞要歸功于網球,就是因為網球的興起和發展,才會有乒乓球的產生。可以這樣說,乒乓球和羽毛球有的技術特點和塑造人的作用,網球都應該具備。除此之外,網球有著另外兩個項目沒有的特點:底蘊更加深厚、塑人更加徹底、效應更加廣泛。首先,網球作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是除足球之外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影響力和參與性的項目,靠得就是深厚的文化和底蘊,試想15世紀、16世紀既已在歐洲產生并發展,經過這五百年的傳播已然遍布全球;其次,我們從不同運動員身體形態的不同,可以間接看出網球運動對于人體機能的可塑性有多強,網球運動員身體更加勻稱,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觀。
3.3 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知識
五年制高職學生相比高中生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充分發展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因此他們對社會新興事物更加敏感,網球作為現代體育的一部分,為大多數人所熟知,在教室里在宿舍里甚至在家里學生就會聊到網球運動員和網球知識,因為這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知道更多的前沿內容對于他們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都是一件好事情。
4.1 師資場地的配備
經濟條件好的學校要大力支持網球項目的開設,應先從師資配備著手,引進網球教師,現在基本上大多數的師范院校體育系和體育學院都會有網球專項學生,他們經過兩三年的系統學習,基本上已經具備上網球課將學生帶入門的能力;其次,要興建網球場地,因地制宜地創造網球學習條件,甚至有的學校還專門為了學生能夠學好網球,還建造了一面墻以供學生對墻擊球練習。
4.2 培養網球骨干
有了硬件設施后,再從軟環境方面著手,特別是對于那些將網球作為愛好的學生,一定要將這些同學的積極性和興趣調動起來,成立一個興趣小組或者社團,定期舉辦一些活動,如:比賽、講座、沙龍等,讓他們覺得網球不僅僅局限于場地,以此帶動其他學生加入到網球運動中來。尤其是有興趣和愛好的女生,更要鼓勵和支持,如果師資和場地充足,要考慮女生能夠選網球項目。
4.3 開發校本資源
引導學校里喜歡打網球的教工,帶領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網球運動中來,讓學生看到他們的老師也這樣喜歡網球,自然而然地帶動網球項目的開設,請這些老師來做社團的指導老師,形成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情況好的還可以組織教師與學生的對抗賽,場面一定壯觀和引人關注。積極參與校際之間的網球友誼賽,或者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合作等。
[1]張洪潭.體育基本理論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2]體育與健康編寫組.體育與健康[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2.
[3]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G807
:A
:2095-2813(2015)10(a)-01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