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分全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公共教學部 廣東肇慶 526020)
肇慶市體育旅游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①
譚分全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公共教學部 廣東肇慶 526020)
肇慶市是全國優秀旅游城市,體育旅游資源豐富,但體育旅游發展與其自身優勢極不相稱。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肇慶市體育旅游發展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性提出對策,以期能為肇慶市體育旅游的跨越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為政府部門和旅游公司提供實踐參考依據。
體育旅游 肇慶市 制約因素 發展對策
體育旅游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旅游者對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發展而涌現出來的旅游模式,也是傳統旅游業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產生的一種新興旅游方式。體育旅游不僅能滿足旅游者觀光旅游的需求,又能發揮出促進旅游者身心健康的功能,已受到越來越多旅游者的歡迎。體育旅游已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一種趨勢,將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群青瞇的一種旅游方式,也是當前實現國家提出的“每人年均旅游4~5次”的目標的重要方向。肇慶市是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社會經濟基礎較好,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文化旅游資源和體育資源,但體育旅游發展與其自身優勢極不相稱。因此,如何理順體育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是建設肇慶市旅游優秀品牌的一項重要課題。
以肇慶市體育旅游發展現狀為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肇慶市體育旅游開展過程中制約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結合相關理論分析提出肇慶體育旅游發展對策,促進肇慶旅游業新的飛躍。
2.1 政府的主導功能未發揮好
從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鉆石理論可以看出:政府是產業發展的“助推器”,政府要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對支持性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優化生產要素,支持性產業一定會迎來一個空前的發展機遇。[1]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產業的培育與發展是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肇慶作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體育旅游資源豐富,但體育旅游業發展緩慢,可見政府的主導功能仍未能發揮好。結合該次訪談內容了解到,部分學者認為政府部門缺乏對體育旅游產業的深刻認識以及培育意識,更談不上對該產業進行長遠規劃發展。從該次調查中還發現,每年參加體育旅游在0次的旅游者比例為16.8%,通過研究分析,這部分旅游者平時也愛好體育活動,可對體育旅游概念還存在一定偏差,在側面上也反映了肇慶市體育旅游在項目推廣存在的問題。同樣相關管理人員也意識到在體育旅游產業的管理與開發中缺乏經驗,在對產業扶持力度與規劃執行的穩定性方面較欠缺,對產業宣傳推廣的力度仍有待提高。此外,近些年受霧霾天氣的影響,不管是本地游客還是外來游客對參與肇慶體育旅游的熱情都大不如前,城市接待旅游者人數同比下降,2013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數比上年下降43.5%,國內旅游人數比上年下降0.3%。這些問題再次凸顯了發展經濟是把“雙刃劍”,政府部門在發展經濟時應切合肇慶市的實際情況,要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發揮好政府的主導功能,方為破解當前體育旅游業發展難題的關鍵所在。
2.2 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總量不足、發展模式單一
從加拿大學者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可以看出,任何旅游地都有其固有的產品生命周期,旅游地要想“經久不衰”,都必須不斷更新旅游產品,促進旅游產品的“新陳代謝”,延續旅游產品生命周期的“動態”過程。[2]
肇慶市有著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但在開發總量上卻存在嚴重不足現象。現有開發的體育旅游項目主要是以七星巖、鼎湖山為中心,其他旅游景點“零星”狀態,未形成有序的科學組織管理。結合訪談內容,大部分學者、專家認為肇慶市擁有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但很多有特色項目都還未開發,體育旅游項目開展形式單一、守舊,如:目前各景區開展項目最多的為徒步觀光、攀登觀光類為主,而類似攀巖、越野自行車、越野跑、蹦極、滑翔等新穎刺激的體育項目卻沒有開發體育,這也是肇慶市體育旅游品牌未得到廣大旅游者廣泛認可的重要原因。因此,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總量不足、產品更新滯后也是造成肇慶市體育旅游規模較小,難以形成產業鏈效益的重要原因。另外,肇慶市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單一,大多數項目以政府職能部門開發為主,未能實現多元化發展模式。總之,肇慶市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總量不足、發展模式單一導致了體育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的“延續”,也直接影響了體育旅游的健康發展。
2.3 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匱乏
人才的供給與保障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作用。體育旅游項目不同于傳統的旅游項目,因此,這就要求相關從業人員不單要具有旅游專業知識,還需具備體育專業等方面的知識。結合訪談結果來看,受訪者一致認為關于體育旅游產業的人才嚴重不足,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問題,導致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緩慢。目前,肇慶市培養旅游相關專業人才的學校主要有:肇慶學院、廣東理工學院、廣東工商職業學院,而能培養專業體育人才的學院就只有肇慶學院,可見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總量有限。另外由于肇慶市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外來優秀體育專業人才留不住,很多本土畢業生都選擇珠三角其他城市。因此,肇慶市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匱乏,整個體育旅游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普遍不高,缺乏專業的體育旅游管理經驗。在日常的體育旅游組織過程中也常存在服務意識不夠、缺乏專業知識指導等現象,這些問題都是肇慶市體育旅游當前亟需解決的難題。
2.4 體育旅游產業結構不完整
旅游產業作為肇慶市重要支柱產業,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對整體旅游業甚至其他產業的發展都會造成影響,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是需要其他相關產業相互支撐才能構成完整的產業鏈。首先,作為上游產業的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的開發力度不夠,未能打造形成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也未能形成規模的健身娛樂業。如:北京舉辦奧運會、廣州舉辦亞運會等,一次大型的體育賽事將推動了整個城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肇慶市目前較有名氣的賽事有全國的田徑錦標賽、廣東省龍舟賽等,而定向越野、小型馬拉松、環湖自行車賽、皮劃艇賽等賽事仍未開發。因此,就目前的賽事類型仍未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與,無法形成上游產業的主導作用。其次,作為中游產業的體育旅游用品、體育旅游場地設施開發不足的同時也缺乏專門的決策管理者對體育旅游用品、體育旅游場地進行策劃和定位。最后,作為下游產業的體育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落后,體育旅游產業結構不完整也是肇慶市體育旅游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2.5 體育旅游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根據訪談結果顯示,媒體工作者以及旅游業從業人員認為肇慶市政府應緊隨社會發展形勢,及時落實更多對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為行業的發展制造更多先機。雖然肇慶市政府在旅游業發展規劃上制定了《肇慶市肇慶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5-2020年)》《肇慶市旅游業“十一五”發展規劃(2006-2010年)》《肇慶市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30年)》等法律法規作為肇慶市當前旅游業中長期發展的指導性綱領,在旅游服務行業標準上也制定了《農家樂旅游服務經營管理規范》《農家樂旅游服務質量等級》《都市綠道旅游服務先進標準體系試點》等法律法規。但由于肇慶市體育旅游起步較晚,又缺乏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因此在體育旅游法律法規研究方面也很欠缺,這直接導致了體育旅游行業發展緩慢,整個行業都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體育旅游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影響體育旅游發展緩慢的又一重要原因。
3.1 加強政府主導功能作用并進行科學規劃,確立體育旅游的優勢地位
政府部門對體育旅游產業缺乏研究、不重視是制約肇慶市體育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肇慶市政府部門要凸顯政府主導功能,要確立體育旅游的優勢地位。根據法國經濟學家弗郎索瓦·佩魯提出的增長極理論,[3]肇慶市政府要明確體育旅游發展地位,加快體育旅游理論與實踐研究,并制定其發展的長遠規劃,加快其配套設施與相關支撐產業的建設力度,要培育好體育旅游產業成為肇慶市經濟增長極,讓體育旅游業成為推動旅游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支柱行業,從而為肇慶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另外,在發展政府主導功能方面,還應加強對體育旅游消費市場的培育與對外宣傳工作的力度,借助2018年省運會在肇慶市舉辦的歷史契機,全面營造體育旅游消費的社會氛圍。隨著珠三角經濟一體化戰略的推進,肇慶市旅游產業優勢會更加明顯,而如何培育消費市場與對外品牌宣傳是體育旅游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如實施“放水養魚”營銷策略,采取降低門票、優惠打折等措施,并創新對外宣傳形式,不斷提高肇慶市旅游品牌的國內外知名度。
3.2 加大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力度,打造區域體育旅游特色旅游圈
“肇慶不能不來,也不能多來”是一位受訪者對肇慶旅游的描述。可見,肇慶旅游在旅游產品開發上陷入了發展的“瓶頸期”。目前肇慶市體育旅游項目開發總量不足,現有的體育旅游項目對游客缺乏“吸引力”,這直接影響到了其產生的產業規模。因此,首先要大力推進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力度,尤其是在現有肇慶市體育旅游資源的挖掘工作。可由于缺乏開發的科學指導,大多數項目都還處于未開發狀態;其次要穩步推進龜頂森林公園和羚山森林公園等體育主題公園大項目工程進度、推進星湖風景名勝區申報國家5A級景區,逐步形成以肇慶市區旅游圈(觀光山色,體育賽事)為中心,南線旅游圈(生態農業,度假休閑)、西線旅游圈(民風民俗,歷史古跡)、北線旅游圈(桔鄉竹海,爬巖走壁)齊并發展的區域特色體育旅游圈;此外,通過國內外體育旅游發展經驗來看,引入多方市場投資機制,實現多元化發展模式能調動多方資源,促進體育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3.3 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素質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
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在體育旅游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著行業的發展壯大。首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服務的質量,對體育旅游品牌建設也將產生重要影響;其次,體育旅游項目都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才能順利進行,如:攀巖、游樂場高空項目、大型賽事組織、潛水、戶外生存等體育旅游項目。由于專業人才匱乏,直接導致了很多有“吸引力”項目無法開展,現有的從業人員也絕大多數為非專業背景人員。因此,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是發展體育旅游的首要工作,要不斷探索在肇慶高校開設體育旅游相關專業,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如在肇慶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開設體育旅游相關專業,在廣東理工學院、廣東工商職業學院開設社會體育相關專業,依托高校平臺建立長久的培訓機制等。其次,要建立引進外地優秀專業人才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讓更多的專業人才“扎根”在肇慶。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培養和引進更多的專業人才,以促進肇慶市體育旅游快速發展。
3.4 動員社會力量構建完整體育旅游產業鏈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成熟的產業,其上、中、下游產業鏈完整并且鏈接暢通才能有可能繁榮發展。通過調查分析,肇慶市體育賽事、賽事表演等上游產業匱乏未能吸引更多游客參與,中游產業的體育旅游商品種類比較單一、體育旅游場地設施落后直接導致肇慶市體育旅游業經濟效益不佳,而下游產業的配套設施不足無法滿足更多游客需求,從而導致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滯后。為此,社區力量對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更是不容忽視。相關職能部門更應積極推動社區群眾參與本地的體育旅游發展,拓寬參加體育旅游發展的渠道。此外,加快對肇慶市特色產品的開發,讓更多的特色產品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如:裹蒸粽、皇帝柑、沙糖桔、劍花等。通過扶持一批專門從事體育旅游商品開發與生產的企業,結合多種渠道不斷提高體育旅游商品、場地設施在旅游經濟收入中的比重。
3.5 完善管理體系,健全體育旅游法律法規的建設
體育旅游項目在國外呈現高度發展態勢,已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度假不可缺少的項目。然而體育旅游產業在國內卻還處于剛起步的興新產業,在該次對肇慶市體育旅游者調查中也統計出有16.8%相關政府職能人員對體育旅游概念還不清楚,可見,當地職能部門對體育旅游項目的推廣工作還非常的欠缺。同樣,政府各部門對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路徑、管理職責等還沒有系統的研究,也直接導致了相關旅游企業與體育公司對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處于“盲目”狀態。因此,政府職能部門要完善好體育旅游產業的管理體系,發揮當前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優勢,成立以旅游局、體育局為指導單位,社會企、事業單位參與管理的管理體系,以市場運作的模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理順解決當前體育旅游發展中存的問題。另外,職能管理部門也要加快體育旅游法律法規的建設力度,從制度上保證體育旅游產業的有效發展,有效避免政策執行上不穩定、不連續的弊端,為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彭貞貞.地方本科院校音樂系核心競爭力研究——基于“鉆石模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2):108-110.
[2]鄭利利.河南省體育旅游資源評價及整合開發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2.
[3]徐俊杰,單敏飛.基于經濟增長極理論提升黃驊綜合大港帶動能力探析[J].中國市場,2015(3):175.
Sports Travel Restriction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in Zhaoqing City
Tan Fenquan
(Department of Public Teaching,Guangdong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Zhaoqing Guangdong,526020,China)
Zhaoqing City is the outstanding tourist city,rich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disproportionate to its own advantage.Questionnaire survey,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Zhaoqing City Sports TourismDevelopment constraints areanalyzed and presente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to be able to spa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Zhaoqing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the government and travel companies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Sports tourism;Zhaoqing;Constraints;Development Strategies
G80-05
:A
:2095-2813(2015)10(a)-017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171
廣東肇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批準號:14ZC—09)。
譚分全(1982—),男,湖南郴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