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風雷 李瑩
(銅仁學院體育系 貴州銅仁 554300)
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①
楊風雷 李瑩
(銅仁學院體育系 貴州銅仁 5543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思想文化的交融,我國的傳統文化及習俗受到沖擊,影響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因此,加強對其的保護與傳承是非常重要的。該文主要分析了土家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瓶頸,并提出了相應的保護與傳承措施。
土家族村落 傳統體育 形態 現狀 保護 措施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少數民族傳統的生活方式,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生存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對傳統文化形成了較大的沖擊。土家族傳統體育面對嚴峻的形式,需要加強對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從而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
1.1 缺少對土家村落傳統體育的重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政府已經將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列為體育事業發展的范圍之內,作為精神文明活動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的考察中發現,當前很多土家族村落對傳統體育缺少重視程度,很多項目正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如舞草把龍、跳花燈、肉蓮花等等,這些項目只被極少的村落傳承下來,只有在特殊節日或大型活動時才得以展示,與過去人們的普遍開展存在較大差距。以前,土家族村落會在孩子小時候就對孩子進行各項技能的訓練,對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傳承,但在當前,更多土家族村落的孩子不是學習這些傳統體育項目,而是在學習乒乓球、足球等現代體育活動。過去很多群眾基礎廣泛的體育活動,在當前也只有節慶時能夠看到[1]。此外,在調查中還不難發現,在當前土家族村落發展中,體育活動展示出一種城市中心論的思想,人們會站在城市的角度,對學生的體育技能進行評價。而將自身傳統的體育項目視為落后思想的代表,對待傳統體育活動缺乏正確的認識,致使很多優秀體育項目的失傳。
1.2 外來文化對土家村落傳統體育的沖擊
土家村落的傳統體育活動是經過歷史長河而逐漸沉淀下來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個民族生活方式、文化水平、道德觀念的反映,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科技的進步,知識的融合,大的思想潮流對每個國家的傳統文化都形成了較大的沖擊,需要人們肩負起保護、弘揚傳統文化的職責。但在當前的土家族村落,一方面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為人們的生活娛樂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減少對傳統體育的熱情。另一方面,由于人們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積極的學習西方文化,對本土文化進行忽視,尤其是年輕人,對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興致不高,不愿做優秀文化的繼承人,不愿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致使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終因無人繼承而消亡,這非常不利于我國民族文化的弘揚。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則必須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展現自己民族發展的特點[3]。因此,需要土家族村落的相關人員,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從而為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1.3 土家村落傳統體育推陳出新力度較小
在遠古社會,土家族部落的人們由于生存的需要,會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田間的勞作上,導致缺少時間參加傳統體育活動,并且由于交通閉塞、經濟發展落后等因素的影響,使這些傳統體育活動只能在小范圍內開展、進行,不能將其進行大范圍的推廣,使其不能被更多的人所認識。此外,土家族部落缺少傳統體育活動推陳出新的意識,在傳統體育活動的創新、改革方面力度較小,致使土家族部落的傳統體育項目只能在小范圍內開展[4]。因為,需要當地政府能夠改善人們的思想觀念,積極引導人們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使其更加符合時代的趨勢,為傳統文化的弘揚奠定基礎。而政府也應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對土家族村落的傳統體育進行大力度的宣傳,讓更多人的認識和學習傳統體育活動,實現對傳統體育的推廣,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弘揚。
2.1 制定保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政策
我國少數民族具有分布范圍廣、大雜居、小聚居的生存特點,并且多數的少數民族生活在自然條件較為復雜的地區,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也存在差異。因此,政府制定保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政策時,需要結合當地發展的實際狀況,以及不同少數民族生活的習俗,制定與其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對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進行指導、保護的政策,從而使少數民族能夠接納,落實[5]。對于土家族村落的傳統體育,需要找到各鄉村的特點,針對不同村落實行不同的政策,確保其傳統體育的民族特色,顯現其傳統體育鮮明的地域特色,實現對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的保護。
2.2 整合土家族村落的傳統體育活動
土家族村落的傳統體育是古人在遵循大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而逐漸形成的,而村落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通過對傳統體育的繼承與改進使其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到本地人的喜愛。這種傳統的體育活動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特點,與現代體育活動有較大的區別,具有對場地要求低、需要資金少、群眾基礎雄厚等特點[6]。例如:少數民族中的舞龍、舞獅、賽龍舟等流傳廣泛的傳統體育活動,就具有以上鮮明的特點,對于民族文化的保持與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有重要影響。
因此,要想加強對土家族部落傳統體育的保護,需要在傳統體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傳統體育活動與當前時代發展的精神相結合,從而創造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新的具有現代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對其進行繼承和弘揚。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對傳統體育活動的規則等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其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民族特色,做到保護民族傳統體育的基礎上,發揮其強身健體的作用。此外,當地政府應積極鼓勵土家族部落的村民積極開展傳統體育活動,豐富當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2.3 沿襲土家族村落傳統的節慶活動
民族節日文化是對民族文化積淀的反映,它不僅可以起到弘揚民族文化的作用,還能有效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增強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增強民族的團結力,推動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土家族村落需要加強對本地傳統體育的保護,通過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元素,展現本民族的風土熱情,以及民族發展特點。此外,堅持文化的主體性,這不是要求人們拒絕一切外來文化,這不現實,并且對其民族文化的發展也沒有好處,而是要求民族在堅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添加外來文化等方式,對傳統體育活動進行創新,從而使其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展現本地區民族發展鮮活的生命力,使其成為本民族發展的符號,成為本民族發展的驕傲[7]。
2.4 加強與民族旅游業的結合
文化中融入自然,實現自然的回歸,是當前旅游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同時它也反映了人們的基本需求。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點,因此,將其與自然融合,與旅游業發展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其更為具有加強觀賞性的節目,為當地居民增加經濟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還能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展現鮮明的地方特色[8]。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當地的風情之美,實現自然資源與民族文化的緊密結合,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將自然風光與土家族部落的傳統體育相結合固然有其好處,但也不能為了經濟的發展或者自己的私利,而對自然環境進行破壞,影響生態的平衡發展,對待民族文化上為了迎合低級趣味而進行擅自的改動,降低民族文化的水平,致使民族文化變得不倫不類。
2.5 加強土家族部落傳統體育的組織建設
社會的發展,文化的轉型,使土家族部落的傳統體育活動也不能一直滿足于簡單的活動形式,而是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從而思想文化角度為傳統體育活動找到最佳的表現形式,這就需要擁有高質量、高水平的組織人員將文化與傳統體育進行結合,從而使村落傳統體育擁有更多的表現形式,展現其自身的魅力。為此,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土家族部門傳統體育組織的建設,積極培養體育方面的人才,讓其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積極組織傳統體育活動,并將體育活動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展現傳統體育的魅力[9]。此外,村部組織還可以將根據當地村民的習慣愛好,積極組織傳統體育活動,使其在人們工作之余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人們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加強對村民的管理,從間接方面對傳統體育活動給予認可,加強對傳統體育活動的保護。需要注意的時,村部干部在組織傳統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對體育活動的制度和規則進行完善,避免由于活動而造成的打架、爭吵等情況的發生,影響傳統體育活動的有序開展。
2.6 挖掘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的教育意義
加強對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活動的保護與弘揚,對于挖掘其教育意義,開展少數民族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有重要影響。相關人員可以根據傳統體育活動所包含的含義,對本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填充到教材之中,從而加強深化其教育意義。經調查發現,我國的少數民族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原因,使很多學校都沒有自己的體育教學場所和體育器材,師資力量也相對較為薄弱,致使很多學校的體育活動只能成為形式。而一些少數民族為了保證學生體育課程的順利開展,則將本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教學內容。而地方政府也應該根據當地少數民族的教學情況,適當的將當地的傳統體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對其教育價值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讓學生從小對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增強學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保護意識,實現對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與保護[10]。
2.7 加強政府的干預與引導
由于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水平的低下,加之各地發展水平的不同,只有加強政府的干預作用,才能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與弘揚。為此,要求當地政府將傳統體育提上工作的日程,通過加強資金的投入、制定長遠的發展計劃等方式,合理宣傳土家族村落的傳統體育,將土家族村落的傳統體育進行系統、科學的制定,使其更為一種有效的健身方法,讓人們更加方便的利用。而政府也在積極鼓勵人們參加傳統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加強當地精神文明的建設,增強當地居民的身心健康,不斷為外地游客展現其鮮明的名族特色以及地域特點,實現對傳統體育的繼承與弘揚。
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特色的鮮明體現,因此,加強對其的保護是非常必要的。為此,要求相關部門及人員,積極傳承傳統體育,通過對傳統體育進行創新等方式,使其更加具有時代特點,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從而推動人們對傳統體育的弘揚,展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1]謝雪峰,劉俊梅,李芳,等.土家族“跳喪”文化傳承與轉型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科學,2011,31(7):17-22,72.
[2]萬義.村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文化生態學研究——“土家族第一村”雙鳳村的田野調查報告[J].體育科學,2011,31(9): 41-50.
[3]李海清,李品林.鄂西土家族舍米湖村擺手舞田野調查——兼論民俗體育在村寨人社會化中的社會功能[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11):61-65.
[4]汪如鋒.文化生態困境中土家族村落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4):40-43.
[5]何斌,王志強.土家族傳統體育與電視體育娛樂節目互動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2(3):166-168.
[6]楊斌,黃銀華,韓斌,等.土家族地區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48-51.
[7]屈杰,萬義,海宛平,等.我國少數民族貧困區農村體育人口的發展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貧困區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1):34-36,
[8]周家婷,崔高原,劉鳴鳴,等.我國非物質體育文化遺產保護性開發和農民增收的互動效應研究——以湘鄂渝黔土家族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7(2):16-17.
[9]冉孟剛.貴州土家族民間舞蹈“儺舞”體育文化價值的分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5):108-111.
[10]趙云光.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村中學中招體育投入現狀及對策[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2 (2):84-87.
G807.02
:A
:2095-2813(2015)10(a)-02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216
2014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銅仁市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志》(14ZC304);2014年貴州省聯合基金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域下的武陵山區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及開發研究——以銅仁市為例》(黔科合LH字[2014]7474)
楊風雷(1973,3—),男,土家族,貴州思南人,銅仁學院體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