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人敢忽視互聯網對于餐飲企業的影響,但是從科脈的角度來說,我們強調的觀點是用“餐飲+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餐飲”,是以餐飲企業為中心,通過鏈接將團購、外賣、APP以及互聯網的其他各種業態,鏈接起所有的資源。
三年前零售企業還沒人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但你知道現在全國的便利店或者零售店的這個比例有多少嗎?接近10%,也就是說,現在如果在POS機收銀點的地方,你不去鏈接支付寶和微信,至少可能兩年到三年之后會丟掉10%的用戶,因為用戶要拿他的手機支付寶或者微信來去付款時,你告訴他你的系統還沒有改造好,我不支持這個,那對不起,顧客一定會有想法,下次他可能不來了。所以,針對于這樣一個場景,我們認為餐飲企業必須要擁抱互聯網。
我們講鏈接,不僅僅只是鏈接線上,應該各種因素都要考慮,而且是雙向的考慮。第一,出品的鏈接。不能只是顧客來了,我端了一盤菜上去,而應該是能不能讓我的顧客給我的菜做點評,來個互動,讓他吃完之后還能分享到更多的這個客戶里面去,讓現在的這個社交平臺能夠去做你的鏈接。第二,顧客的鏈接。要知道顧客消費歷史,就是說他到你這里吃了幾次餐,消費頻率是怎么樣,消費的均價,人均的消費是多少,客單價是多少,它喜歡吃什么樣的菜,這個鏈接你要給它鏈接上來。同時你現在要去主動的去做營銷,主動去做營銷通過微信,通過連接后臺的這個數據,你能不能推薦他,因為這個人假設有高血壓,你還老推薦給他一些糖食的東西,或者說辛辣的東西等等,這顧客絕對認為你推的是垃圾信息,如果這個人你推的都是系統經過分析的數據,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叫鏈接。第三,店員的鏈接。我們所有的企業經營者都在考慮,如果你的一個系統沒有做到真正的績效,沒有把它的銷售數據和這個績效的數據納入到你的整個管理體系里,你所有指令的執行最后都是不一定會落實,一定是空的。所以我認為在整個系統當中,你必須做好店員消費的鏈接,他的銷售績效,怎么樣做,才是好的,怎樣做的是不好的、每次銷售提成是怎么樣的一個標準,一定要給他清晰地表現出來,這樣才真正的讓顧客、讓店員做到鏈接。第四,供應商的鏈接。供應商不僅是提供食材,在零售業里有一個很經典的應用,叫供應鏈的應用。像寶潔隨時可以知道全國幾千家店,每家店產品的庫存和銷量。那么在餐飲企業的供應鏈里能不能知道,譬如說醬油、烤魚或者醬料等這些產品,我的供應商能不能知道當下配送中心的庫存是多少,然后根據需要去做及時的補貨,這豈不是更好。
最終我們講鏈接是企業的生存之道,競爭之序,道是我們的這個效率,那么無論是在我們后端的供應鏈、我們門店的前端,還是互聯網上O2O的應用,我認為只有三者有機的結合,讓道和序有機統一,才是“餐飲+”的一個最佳實踐,而且只有一個好的適合你企業這個IT的架構,就是“軟件+服務”才是最好的一個系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