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協商多靠行政指令
員工薪酬仍由資方決定
在廈門大學法學博士潘峰看來,當前各地工資集體協商仍多靠行政指令推動,雖短期內提高了覆蓋率等,但勞資缺乏認同,只是轟轟烈烈走過場。有記者采訪證實,在已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企業,員工工資大多仍由企業單方決定。“企業有薪酬政策,即便協商,也根據企業政策確定工資增幅,談判空間不大。”漳州市薌城區總工會副主席姜魯春說。
結構調整國企生產機組關停
成都臨汾又見大量職工下崗
3月27日,成都鋼釩有限公司所有生產機組正式關停,1.6萬名職工下崗分流。5月20日,臨汾鋼鐵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生產線全部停產,萬余名職工下崗待業。國企結構性調整的陣痛,又先由職工承擔。落后生產模式確實應該退出,但找到新鑰匙,打開體制之鎖,也是當務之急。
近千名工人討薪難
北京城驚現討債村
討要工程款不得,近千名工人不得不聚居8年,形成討債式板房村。這事發生在北京圓明園花園別墅三期爛尾工地。這些工人為解決討債期間的居住難題,建起一排排藍頂活動板房,內通水電和有線電視,并以低廉價格出租給外地商販。這或許可稱為討債經濟,但工人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