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夫
也說“功名富貴”
文/齊夫
近日去山西旅游,來到祁縣喬家大院參觀。宅院深深,雕梁畫棟,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而讓我更難忘的是正廳墻上掛的喬家家訓:“有補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是謂功名富貴。”
功名富貴,本是個俗氣老詞,高尚君子多羞于掛齒,可讓喬家先人這么一詮釋,賦予新意,立刻化腐朽為神奇,熠熠生輝,清新高雅。窮究清源,喬家之所以百年
輝煌,久盛不衰,就與其良好家訓息息相關。
“有補于天地者曰功”。國人歷來看重“功”字,把立功作為崇高價值追求,與功相關的詞語不勝枚舉,如建功立業,立功受獎,功高蓋世,功勛卓著,汗馬功勞等。功有多種,為一家一姓、為一團體一族群、為國家民族作出貢獻,都可稱之為功。功又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對自家、自團體是功,對他人、他團體可能就是過;此一時看是功,彼一時看可能就是過;短期看是功,長期看可能就是過。而“有補于天地”之功,則境界明顯要高于一般俗世,超越了個人及團體小圈子眼界,不以一時一事一家一姓之功為功,而是著眼天下,著眼長遠。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既要恭喜發財,更重天地良心;既要自己幸福,更要子孫后代。
“有益于世教者曰名”。名有各種,或“贏得生前身后名”,或英雄美名天下傳,或英名遠揚,或臭名昭著,或流芳千古,或遺臭萬年。論人,有名人、名士、名師、名將、名醫;論物,有名酒、名茶、名山、名水。當今而言,名球星天下聞名,名歌星無人不知,名作家名重一時,名主持炙手可熱,都可喜可賀,多多益善。但更值得敬重的是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是最美媽媽,最美護士,最美教師,最美戰士。他們之所為,或見義勇為,不避斧鉞;或救死扶傷,心熱如火;或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或投身事業,殫精竭慮,皆能引領風氣,堪稱楷模。這樣的“名”才會教化社會,清潔風氣,功在當今,名揚后世。
“有學問曰富”。富有兩種,一曰錢財之富,一曰精神之富。現代人多重視錢財之富而忽略精神之富,疏于讀書學習,無意鉆研學問,所以,有富翁哀嘆自己“窮得只剩下錢了”。其實,人的物質享受有限,家有華屋千間,夜臥七尺,家有萬鐘粟米,每餐半斤。而人的精神享受則廣闊無垠,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可學海泛舟,可書山競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有學問的人,識見不凡,談吐優雅,精神豐富,心靈充實;有學問的人,經商可成儒商,帶兵可為儒將,行政可為儒官,皆為社會棟梁;有學問的人,不逆天理,不昧良知,不貪不義之財,不食嗟來之食,活得高貴正直。人以錢財為富,我以學問為富。
“有廉恥曰貴”。先人早就把講廉恥當做為人底線,歷史上也流傳過許多講廉恥的故事。華歆羨慕做官的華衣車仗,管寧視他為利祿之徒,恥于為伍,割席絕交;嵇康接到山濤勸他做官的信,恥于與那些腐敗官員為伍,憤而書寫《與山巨源絕交書》;岳飛以國家敗亡軍人不作為為恥,奮筆疾書“靖康恥,猶未雪……”人有了廉恥感,就會為官不貪,遠離蠅營狗茍,為商不奸,恥于宵小之為;就能做事光明磊落,為人坦坦蕩蕩,無愧于天地百姓,人格高貴,正氣浩然。
家訓好,大受益,喬家家訓堪為家訓之典范,足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