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權
入企實踐開始時,我被分配到包裝車間工作,活多,站著也累。在生產線上跟幾位工人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真的并不了解工會,感覺工會是高層的東西,普通員工沒資格去參加。跟他們解釋工會的作用以及工人自身利益的維護,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們工人過來打工的,只為賺錢,正所謂寄人籬下,哪有時間管那么多,能夠按時給工資就好了。而且偉創力是屬于6+1 模式的,每天還要加班,哪里有時間參加其他活動。聽到工人們的這番話,我感覺工廠做入職培訓的時候沒有交代好工會的含義與作用,同時工會在日常工作中并沒有做充分的宣傳,導致工會只是少數人的工會,并沒有普及到大眾當中去。
和工友相處下來,感覺到有些人還是有想法的。但這些想法并不體現在他們自身的維權,而是大多把在這里打工當成了一個轉折,一邊打工一邊尋找新的機遇。工人對自己未來是迷茫的,只知道深圳發展潛力大,卻無奈于學歷等問題,難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有的說想先打工過度,但一過就幾年了,什么成績都沒有做出來,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跟助拉聊天,他已經在偉創力干了3年,但到目前還是個助拉,每個月也是3000 多元工資。他說來到深圳,限于文化水平,也知道自己并不能夠闖出什么名堂,所以就在這里盲目地工作下去。頭幾天跟門衛大叔交流,得知員工們對工會并不了解。偉創力的工會分為生活區工會以及廠區工會。生活區工會主要做的是后勤工作,修花剪草,補補籃球網。而廠區工會,按照門衛大叔所說,主要是負責工人們的心理輔導。
結束了一周的生產線工作之后,我們又被分配到了倉庫。不同于之前在生產線上的體力辛苦,在倉庫這邊更多需要的是眼明心細。剛到的時候,主管和線長就給我們做了細致的培訓,主管說了一句讓我很受教育的話:“即使你們只是來這里兩三天,但也要把一個部門的全部運作過程都學下來,而不是單單是把一個復制性的工作給你們做幾天。”于是,我們就把倉庫運作的基本流程學了一遍。倉庫跟公司每一個部門都有聯系,需要有非常集中的注意力,不能夠有任何出錯,每一份單子都需要再三確認才能完成。幾天下來,發現倉庫的工作氣氛要比生產線上和諧很多。大家在工作期間都是有說有笑,而且倉庫員工的工會意識普遍比生產線員工高,不知道究竟是因為中層員工的原因還是因為倉庫領班就是工會委員的原因。雖說意識有所提高,但是入會率非常低。除了一個工會委員,整個倉庫也就只有一個會員,其他人知道工會但并沒有入會的意愿。我在倉庫的時候是臨近月底,因此工作并不忙。陸續有同事參加偉創力的英語學習計劃的等級考試,據他們介紹,取得了相關等級之后,是可以進行網上聽課的。
普工和職員分開宿舍樓,普工住的是10 人間,無空調,獨立廁衛,不享受班車服務;而職員住職員樓,兩人間或者4 人間,有空調,有班車服務。我們前后住了兩個宿舍。第一個宿舍的工友在休息期間主要就是睡覺、玩手機,幾天觀察下來,發現舍友間的溝通幾乎是零,大家帶上耳機專心地玩手機,然后就睡覺。之后搬進了又一間宿舍,室友都是技術員,了解后發現技術員的流動性并沒有普工那樣快,一般都有兩三年工齡,待遇也不差。技術員也是一天8+3的工作時間,輪流倒班,因此也是并沒有太多的空余時間來做其他活動,而且技術員對網游的迷戀程度貌似比普工要高。聽一宿友說,他每個月都用上千元投入到游戲中,平時休息和放假時間大部分都是用來打網游,沒有其他活動,也沒有女朋友。晚上回到宿舍,聊天發現有一個舍友是從富士康跳槽過來的,但我們并沒有詳細聊下去,感覺他有戒心。但是從信息中得知,偉創力對待員工比富士康要好,待遇也高些,管理比較人性化,而富士康則是制度性強,機械化程度高,工作環境非常壓抑。技術員在偉創力每月能拿到5000 多元的,因此流動性并不大。
其間我們參與了偉創力的仰臥起坐比賽。已經是第二季了,員工們都非常踴躍地參加。但是我們發現大多數都是中層員工,無高層和少數基層普工。聽說這次的活動是人數最多的一次,一個工會委員做了開場白,稍微介紹了工會并動員員工入會,但并沒有詳細介紹,也說了工會很關心大家的身體健康之類的話。我覺得其實工會可以借此機會多多宣傳。
最后一天,工友們得知我們即將離去,他們自發地組織了晚上的聚會,雖然并不是全部人都參加,但也讓我們很感動。跟他們出去聚會的時候,我們說清了自己的身份,他們都很明白我們之前的隱瞞,因此更加樂意跟我們做朋友了。都表示愿意參與我們將要開展的活動。因此我覺得,跟工友相處,一定要用真心去對待他們,這樣才會有效果。其實當普通員工知道你是過來研究勞動關系或者是做員工利益相關工作的事情,他們會有更多的話要說。
這次入企實踐令我感觸很多。工廠員工的生活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艱苦,員工們對工會的了解也沒有我們想的好,即使是我們認知中比較好的工會,事實上也并沒有真的那么好,大多數是員工心中的福利工會。因此,我感覺除了要在工人中培養積極分子,讓他們能夠自發地站出來為自己代言之外,還必須盡快抓好各基層工會的規范化建設,讓工會也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能夠為工人撐腰與資方談判,而不是淪為資方工會或是形式工會。試驗區工會工作的開展任重而道遠。
我感覺除了要在工人中培養積極分子,讓他們能夠自發地站出來為自己代言之外,還必須盡快抓好各基層工會的規范化建設,讓工會也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能夠為工人撐腰與資方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