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心明,石秀廷,閆 民
(1.華東理工大學 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0237;2.濟南大學 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
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武術發展的思考
葉心明1,石秀廷1,閆民2
(1.華東理工大學 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200237;2.濟南大學 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250000)
摘要:武術產業的發展,是中華武術文化、武術經濟與現代科技等多方面因素融合發展的新興產業形態,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首先對文化創意產業與武術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其次就中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最后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原則與發展策略,旨在引導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武術;發展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娛樂需求,加之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和網絡媒體等新型傳播手段的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經初步顯現。中華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面臨產業化發展與跨文化宣傳的瓶頸,所以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加快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能夠進一步挖掘武術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提高我國武術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和國際影響力。
1文化創意產業與武術發展
中國的武術產業,具有經濟與文化的雙重屬性,武術產業發展的過程,就是武術文化與武術經濟斷融合的過程[1]。從武術與文化的關系來說,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是一種蘊含中國傳統習俗的身體運動形式,其中有很多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和哲學思想,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人與自然、身體與心理、技術與道德等方面的文化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人民對和平、文明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因此,中國的武術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武術技擊范疇,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同樣是非常豐富的,中國武術精神已成為中國人文精神的重要內容和集中體現,這就為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武術產業能夠實現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機融合文化創意產業,能夠從中國的武術產業中獲取豐富的資源,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能夠推動中國武術在更大范圍上的弘揚。
2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2.1武術文化創意的產業鏈還不夠完整
與國外的文化創意產業相比,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起步較晚,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加上長期缺乏國家相關政策的積極引導,造成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鏈的發展還不夠完整[3]。 而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僅僅是最近幾年剛剛提出來的,其發展形式還相對傳統,產業形態不夠完整,武術衍生產品的種類不夠豐富,市場規模和經濟效益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這就影響了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影響力和規模效益的實現,不利于武術文化創意產業整體效益的提升。
2.2缺乏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但是由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存在很多監管和約束上的漏洞,這就造成了對文化創意知識產權保護上的相對弱化。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作為保障,如果武術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會縱容相關侵權案件的不斷增多,降低創意人開發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武術文化創意質量和數量的增長將是相對不利的。
2.3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容量相對不足
從整體上看,我國目前的武術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是集中在影視、競賽、表演、游戲等幾大門類,而且其市場容量和產業規模都相對有限,所以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效益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4]。 例如,與中華武術相關的服裝設計、建筑設計、廣告設計、工藝品設計等相關門類的發展還相對滯后,這都是日后文化創意產業需要重點發展的環節。
2.4武術文化創意人才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作為一個高附加值、高回報率的新興產業,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有高素質的文化創意人才作保障[5]。 雖然我國武術文化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是由于受制于專業人才相對缺乏的瓶頸,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缺乏有效的推動力,所以很多文化創意產品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導致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出水平相對較低。究其原因,還在于我國缺乏既精通武術行業、又熟悉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專業人才,所以目前迫切需要加大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力度,進而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3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武術產業發展原則
3.1政府引導與市場自主發展相協調
中華武術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體育運動,更加代表的是中國的一種文化形態,所以既具有中國體育項目的共性,也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武術運動既屬于中華民族的,同樣也是世界的,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僅僅依靠市場的自主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特征,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自主發展很容易偏離健康的發展軌跡,所以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制定更加完善的優惠政策加以引導,要把武術文化放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出臺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鼓勵相關企業自主創新和武術文化的輸出,推動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
3.2武術產品與武術精神并重
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僅僅依靠外在的物質產品顯然不夠理想,因為物質產品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只有武術精神文化才會得以長久的保存與繼承,成為決定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性因素。目前,我國有武術人口近7 000萬,武術館校12 000多所,這樣的社會文化基礎是其他體育項目所難以企及的[6]。 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武術器材、武術服裝、武術工藝品、武術旅游用品等物質產品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武術文化、武術精神的塑造,堅持武術物質產品與武術精神產品并重發展的原則。
3.3自律與他律相結合
中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武術文化的個性特征,促進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多樣化和層次性,但是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盲目發展又可能造成武術文化創意市場上的混亂,所以必須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一方面,武術文化創意企業以及相關團體要增強自律意識,即在加強武術文化產業創新的同時,要自覺遵守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形成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合理繼承以及武術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重視對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規范化管理,在確保武術文化創意企業自主性和創新性的同時,要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經營管理觀念,避免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同質化傾向,自覺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性規定。
3.4集體與個體相互促進
中國武術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既要立足于國內,又要面向全世界,既要重視個體經濟的發展,又要重視整體水平的提升[7]。 目前,我國的武術文化創意產業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廣東等武術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的省份,而且都是以個體經營為主,很難保證國家武術文化產業創新戰略的有效貫徹與落實,也很難實現民族性品牌的建設和規模效益的不斷提高。所以,中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堅持集體與個體相互促進的原則,在鼓勵個體投資武術文化產業的同時,適時引導和鼓勵相關單位成立與武術文化創意相關的集團企業,進而提高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更高的規模效益。
4文化創意產業視角下武術產業的發展思考
4.1深挖掘武術創意資源,延伸武術文化創意產業鏈
目前中國的武術文化創意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無論是資源狀況、產業形態,還是群眾基礎、市場發展前景,都為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做大做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但是,中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成熟,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對中國傳統武術資源地深入挖掘,積極延伸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鏈,進而推動中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更快發展。例如,相關部門在挖掘中國傳統武術資源的同時,可以加快武術衍生品的開發,并與武術競賽、武術表演、武術游戲、武術動漫、武術電影、武術旅游等相關產業的規劃與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進而促進武術文化創意產業價值鏈的不斷延伸與發展。
4.2重視武術文化創意品牌的建設
品牌的基本作用是讓產品擁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中華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粹,具有區別于外來武術文化的典型特征和風格,但是其市場影響力的提升,仍舊需要依賴于品牌的力量,通過武術文化創意品牌的建設提高中國武術產業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對于武術文化創意企業而言,要充分利用中華武術中的文化優勢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合理運用,加大武術創意電影、武術創意動漫、武術創意表演、武術創意游戲等相關產業的經濟投入,充分展現中國武術的時代特征、民族特征和創新特征,實現武術競技與武術娛樂、武術物質與武術精神的有效結合,形成區別于其他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形象,擴大中國武術創意產業的品牌影響力,帶動中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3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目前,我國的武術文化創意產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此存在很多諸如侵犯文化創意版權的不規范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加強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緊迫性。對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和作用,以文化創意企業為依托,結合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盡快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體系,更好的引導和服務于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例如,國家應當適時建立武術創意產業版權中心,服務于各類武術創意產品的登記、發布、展示、保護、策劃和交易等環節,引導企業提高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知水平,自覺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利。
4.4加大武術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隨著我國對武術文化創意產業重視力度的不斷提高,高素質專業人才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武術文化創意設計、研發和經營管理人才,這是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一名合格的武術文化創意專業人才,不僅要了解中國武術的基本特征和產業形態,還需要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擁有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開拓意識。因此,高等院校等教育部門,要緊密結合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需求,加大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力度,重點培養一批武術文化創意研發設計人才、營銷管理人才和經紀人才。同時,要積極開展高等院校、武術研究機構和文化創意企業在人才培養上的溝通與協調,也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文化創意人才培養上的成功經驗,提高武術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專業性、針對性、實用性和層次性,進而更好的服務于我國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5結語
在當前創意領先的年代,中國的武術文化產業也需要通過創意產業的發展來推動中華武術的復興、繼承與發展,促進我國武術文化建設的特色化、鮮明化。武術起源于中國,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應當走向全世界,通過武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大力發展,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武術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而促進中國武術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讓中國武術真正的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吉燦忠,邱丕相. 演藝性武術的文化力量及其當代路徑[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3,30(6):707-711.
[2]朱東,譚小勇,姜熙. 武術傳統的斷裂與武術現代轉型過程中的東方道路[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9,35(3):19-23.
[3]王國志,邱丕相. 中國武術“越武越寂寞”的癥結及發展策略[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0,44(4):91-96.
[4]劉靜,趙莉莉. 我國武術產業現狀與發展的對策研究[J]. 少年體育訓練,2009,(2).
[5]劉彩平. 武術之“分”與“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武術文化傳承[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1,28(4):468-470.
[6]樊藝勇,樊藝杰. 我國團體武術表演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1):55-57.
[7]汝安,虞定海. 武術創意產業的勃興與展望[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9,25(4):11-13.
[8]孫貴凱,王剛,鄒娟.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武術產業的發展[J]. 少年體育訓練,2011,(1).
Reflection on Wushu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YE Xin-ming1,SHI Xiu-ting1,YAN Min2
(1.SchoolofSportsScienceandEngineering,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2.SchoolofP.E.,JinanUniversity,Jinan370100,Shandong,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ndustry is a new industrial form that integrates multiple factors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Wushu economy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hen comb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Wushu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guid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Wushu;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簡介:葉心明(197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經濟、體育教育。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 “武術元素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13bty059)。
收稿日期:2015-06-20
中圖分類號:G80-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5)06-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