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劉昱欣,周維方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警務技戰術系, 江蘇 南京 210023)
?
特警身體素質訓練的關鍵要素分析與實施策略研究
——以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特警培養為例
周波,劉昱欣,周維方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警務技戰術系, 江蘇 南京210023)
摘要:特警在我國作為一個新警種,在攻堅處突的工作中擔負著不可替代的重任。如何培養出真正能夠勝任重擔的特警是公安教育十余年來一直努力探索的重要問題之一,特別是特警身體素質的訓練問題。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有著近十五年特警培養歷史,在公安特警教育方面處于領頭羊位置。以其特警培養為例展開研究,認為特警隊員的自身條件、教官的訓練水平、管理水平、訓練裝備與場館、營養補給、機能恢復與心理干預情況和訓練時間保障在特警身體素質訓練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并藉此進行了實施策略的研究。
關鍵詞:特警;身體素質;訓練效果;安全保障體系
1特警實戰特點
特警隊員一般都擔負著當地的處突、防暴、反恐工作,處置的事件具有急、難、險、重的特點。在執行這些實戰任務時需要特警隊員有超強的身體素質、特種技能和戰術能力,也需要有良好的體能作為基礎。身體素質情況直接影響到其他兩者的發揮水平,影響到特警隊員實戰中的戰斗能力。目前,“體能就是戰斗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特種反恐部隊的共識。然而,與特種技能和戰術能力相比,身體素質能力形成的周期比較長,需要隊員長時間堅持科學、系統的訓練。特警身體素質從特警的成長歷程角度分析,分為特警后備人才階段的訓練和特警隊員崗位上的訓練。本研究討論的特警身體素質訓練包含特警后備人才階段和進入特警崗位后的身體素質訓練兩個階段。
需要指出的是,特警隊員所需的身體素質又不同于競技體育領域中任一運動項目所需的身體素質。力量方面,特警隊員需要具備散打運動員的爆發力、摔跤運動員的絕對力量和力量耐力,這樣才可以控制犯罪嫌疑人;靈活性與柔軟方面,特警隊員需要具備體操運動員輕盈、迅速與柔韌能力,以穿越各種險要惡劣的作戰環境。特警隊員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又不能簡單地要求他們具備專業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特警隊員的身體素質必須高于普通警察的身體素質水準。
2影響特警身體素質訓練的關鍵要素
訓練實踐證明,影響特警身體素質訓練效果的主要要素包括特警隊員自身的條件、教官的訓練水平、管理水平、訓練裝備與場館、營養補給、機能恢復與心理干預情況和訓練時間保障等,而每種要素的權重又有所差異。
2.1特警隊員的自身條件
經調查,我國參與訓練的特警學員、隊員的年齡分布分別為 18~22 歲、22~35 歲。現狀顯示,由于高考沒有體育測試,普通學生在18歲之前很少有參加科學、系統的體育訓練,所以造成大學生入學時身體條件與一般人無明顯差異,身體素質相對較低。而一線特警隊員則主要來自警校畢業生、社會特技人員(比如退役運動員)和部隊特戰隊員。他們經歷過基礎訓練,但是身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訓練經歷各異。運動訓練理論認為,從受訓對象的自身條件出發開展訓練是訓練科學化的基本條件,所以特警隊員或學員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時必須嚴格遵循自身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基礎、整體健康狀況等基礎條件。
運動訓練學和運動人體科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認為,年齡及其身體素質基礎是制定參與訓練者的訓練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如果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長期超過受訓人員的最大承受能力,不但不會提高受訓者的體能,相互還會造成運動傷病。目前,我國特警隊員的招募來源由于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身體情況方面參差不齊,要解決訓練中的科學性問題,必須從受訓者身體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與之適應的組訓方式。
2.2教官的訓練水平
教官是特警身體素質訓練的主導者,其訓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特警身體素質的訓練效果。這樣,決定教官訓練水平的因素也即成為影響特警身體素質訓練的因素。決定教官訓練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教官掌握的專業知識情況、教官的訓練組織能力和教官的訓練經驗等幾個方面。
在完成公安部大力培養實戰教官的“十百千”工程后,全國公安隊伍中的“教官”多如牛毛,但是教官的教學隊伍的建設質量并不理想[1]。文獻顯示[1-3],我國特警訓練教官主要來自于警校畢業生、武警特警隊員、未參加過系統警察體育訓練的公安理論研究人員(占據多數)。因此,90%以上的特警教官對特警隊員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的評估主要靠經驗,所以導致訓練量總體較低[3],發展的身體素質無法滿足實戰需求。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特警方向專業的訓練教官是經過特殊選拔的競技體育優秀運動員,他們既有長時間、系統的受訓經歷,又擁有本科或碩士研究生的運動訓練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親自應用訓練科學的實踐中成長。因此,從技術動作展示到傳授給學員的教學環節都有著專業的素質和水平。同時,教官還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學習公安業務知識和技能,使特警學員的身體素質訓練與公安實戰無縫對接。
2.3管理形式
高質量地完成組訓,達到特警所需要的過硬的身體素質,需要參訓者不斷挑戰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極限。無論嚴寒酷暑,堅持不懈,絕不放松。這是普通人無法靠自發完成的,必須有嚴格的管理給予推動,在必要時克服參訓者固有的惰性帶來的弊端。須知,任何高質量的工作效果都是以嚴格高效的管理為前提條件的。而這一點正是我國當前各個特警培養單位和特警實戰單位所缺少的。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在近十五年的特警學員培養過程中創新實施了“教管一體 ”[1]的特殊管理模式,即“教學、訓練、管理”三者的高度統一,在“三分訓練、七分管理”理念指導下做到“訓練中管理、管理中訓練;生活中管理、管理中生活”。形成由訓練教官擔任班主任,24 小時對特警學員進行訓練與作風相結合的監督與指導,充分貫徹激、促、罰、汰的特殊手段。
2.4訓練的組織形式
在學歷教育中,特警學員的身體素質訓練通常應采用的是班級教學制,教官在安排訓練時既要遵循教務系統的排課規律,又要充分考慮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南京森林警察學院作為首創院校公安特警教育至今已經有14年,經過14年的實踐探索在特警身體素質訓練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取得了江蘇省教育成果二等獎和公安部優秀教官稱號等。教官訓練組織2方面,采用小班制,每個小班人數30~35人,由一名主教官和一名輔助教官負責訓練。特警學員入校后,首先對學員進行有氧耐力素質與無氧耐力(利用MONARK894E測功儀)、100米、3 000米和縱跳摸高等測試,建立學員體質水平檔案,并對學員進行分組。將有氧耐力素質遺傳優勢型的學員同班訓練,速度素質遺傳優勢型的學員同班訓練。
教官在對實戰單位特警隊員進行訓練時,首先應根據特警隊員的遺傳特點和運動能力進行分組,因材施教。對速度型特警隊員在保持速度素質繼續提高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耐力素質;耐力素質優秀的特警隊員在保持耐力素質繼續提高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速度素質,做到優先發展優勢素質,逐漸提高非優勢素質,以獲得身體素質全面發展。
另外,訓練中教官還應根據公安執法需要有針對性的開展訓練。特警隊突擊行動中需要速度和力量的同時具備,相關身體素質特點類似于中距離跑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依據訓練學原理,平時的訓練中應當在發展速度耐力素質的同時,兼顧發展力量耐力[4]。特警作戰也需要長時間工作的耐力。而從運動生理學角度分析,同時訓練速度和耐力,要充分考慮到速度遺傳優勢型人才往往耐力素質相對差,而耐力遺傳優勢型人才往往速度素質相對差。
2.5訓練裝備與場館
吳愷等人[3]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國大部分地方巡特警支隊、大隊設有健身房,但是健身器材比較稀少、陳舊、沒有健身指導人員和相關安全保障設施,所以無法達到有效發展隊員身體素質的作用。雖然正在不斷加大對特警訓練裝備和設施建設的力度,但目前大都處于“拳打臥牛之地”的形式。因此,建議在充分發揮現有場地、硬件在訓練中作用的同時,再開展一些不受場地和裝備限制的訓練項目,如跑步、徒手搏擊項目、俯臥撐等其它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項目。
2.6訓練的營養、恢復與心理干預情況
研究顯示,實戰單位特警隊員的飲食與普通警察沒有任何差別,并沒有特殊的營養補充措施。特警隊員對訓練后的恢復滿意調查顯示,32%的特警隊員對恢復情況不太滿意,37%的特警隊員訓練后沒有及時恢復、沒有任何的恢復手段;并且了解到,整體訓練量較低也是訓練后恢復不佳導致的后果之一;執行任務后的心理恢復以及特殊訓練中的跌打損傷及時理療幾乎所有特警隊都受到條件限制,少之又少[3]。目前在我國,特警高強度訓練和執行任務后的心理干預存在著非常大的需求,但是結合中國國情的、成熟有效的特警心理訓練模式的出現還要假以時日[6]。究其原因,可能并不單純的是經濟條件所限。而要改善此種現狀,首先要從觀念和意識上找原因。
訓練與恢復是同等重要的。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從運動人體科學角度而言,訓練刺激是挖掘人體器官組織乃至每一個細胞的過程,而恢復是糖原、蛋白質等物質合成促進實質性形態和能力提高的過程。訓練和恢復是兩個相輔相成的生物學過程。每個過程的有效運行都包含很多技巧,同時都需要時間。因此,特警通過訓練達到綜合身體素質的提高,不僅僅要把時間和心思放在訓練刺激的過程上,還要有合適比例的時間以及適當的方法和手段促進訓練后的恢復。在現代競技體育訓練研究中,有關運動后恢復的研究很多,這些成果有些可以直接為特警訓練服務,有些需要借鑒其研究方法去探索特警這個新的訓練群體的相關標準和評估依據。比如,特警后備人才在學歷教育中參與特警訓練,對于 18~21歲的男生和女生分別應當以什么樣的訓練疲勞指標比較敏感?診斷疲勞的標線又應當是如何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為特警訓練專門配置了實驗室和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有國家高水平運動員身體機能監控與評估的科研人員。特警訓練的強度與效果、訓練后恢復情況、訓練適應與否等有關特警訓練有效與否的核心監控要素在整個特警訓練周期中分階段、有側重的跟蹤進行,并實時對訓練教官進行反饋,由特警訓練管理者、特警訓練執行教官、特警醫官共同討論決定訓練方案的隨時調整。多年的實踐中,有效防止了過度訓練和其他不利于健康的訓練因素。因此,如何科學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不同年齡段和訓練經歷的特警參訓者的訓練后恢復系統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今后實現特警訓練科學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特警的身體素質訓練枯燥、艱辛,而訓練時的精神狀態、專注程度又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訓練中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健康并使得訓練效果達到最佳[6]。隊員訓練中一旦出現心理倦怠、厭煩時,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特警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訓練效果相對降低。人體神經系統與肌肉組織、骨組織及心肺等各個器官系統在訓練中高度統一,相輔相成,彼此影響而形成訓練效果的。因此,在特警身體素質訓練中可以采用音樂、鼓勵等各種有效的心理干預手段去促進訓練效果的產生。在特警訓練后的心理干預方面,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特警訓練模式中秉承著身心一統的訓練原則,即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融入高強度的身體訓練過程。同時,要求每個特警學員寫訓練日記,將訓練心理和情緒如實記錄,學員對每天的訓練暢所欲言。不僅在無形中實施了“心理宣泄”,同時也讓訓練教官了解了他們的實際情況,這樣有利于學員的訓練方案的個體化制定。
2.7訓練時間保障
目前,我國各個地方特警隊的特警隊員可以分成普通特警隊員與突擊隊特警隊員兩個群體。兩個特警隊員群體任務分工不同,訓練要求不同。突擊隊員是“處突、防暴、反恐”的精英,一年之中訓練項目很多,主要有各種暴力、恐怖事件的緊急反應和現場處置、日常組織的各種反恐演練和比武賽事。突擊隊員訓練任務很重,訓練科目層出不窮,很多創新項目的訓練完全是在摸索中進行,這樣在時間上很難得到有效保障。相對而言,普通特警由于在執法中主要負責事件處置的外圍工作,訓練科目相對較少,所以訓練時間顯得相對充足。
然而調查發現,多數特警隊的普通特警在訓練內容和時間要求上與普通警察沒有太大差別;多數特警隊和公安院校特警人才培養方案中對特警所需的超強身體素質在訓練時間上沒有得到保障。
調查發現,目前各個地方特警隊的訓練分為日常訓練和比武前集訓兩種模式。日常訓練以慢跑為主,也有一些單位同時訓練少量的俯臥撐、單雙杠項目;集訓期的訓練內容以上級部門規定的比武內容為主,一般在比武前1個月左右開始訓練。集訓以比武獲獎為直接目標,因此強度高,訓練內容分布密集。對于一個特警隊而言,每年參與比武前集訓大約為1~3次。因此,一年中大約 75%至 80%的時間是身體素質訓練停滯狀態,這樣必然影響到特警隊員的身體素質水平,從而影響特警的實戰水平。
在學歷教育中,我國公安院校學生體質總體較低,警察體育基礎課課時少,訓練內容和手段單一,導致警校畢業生基礎身體素質和專項身體素質偏差[7]。加之警察體育類課程在教學管理上沒有力度,相關配套政策、學員的獨生子女背景、社會風氣等錯綜復雜的因素影響,不管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學員的身體素質鍛煉時間沒有得到保障。特警實戰所需的超強的身體素質,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訓練出來的,必須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做保障。在學歷教育中,特警學員有系統的訓練時間,同時該年齡階段(18~22歲)身體機能有一定的可塑性,是特警隊員訓練身體素質的黃金階段。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在特警培養中,在必修課的1 556 學時中,訓練身體素質的課程總課時量為 726 學時,占總課時的 47%。實踐證明,這樣的安排是科學、有效的,所培養的學員得到各實戰單位和同行的認可。
2.8訓練實踐的科學理論指導
特警隊員身體素質的發展是遵循身體素質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特警訓練教官所要做的是掌握運動人體科學知識和運動訓練學知識,有選擇地借鑒體育訓練領域內的研究成果,在利用共同規律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合特警這個特殊群體的特殊規律和具體的訓練方法。
國外警察的身體素質訓練研究顯示[8-10],從參加訓練的健康篩選到訓練過程再到訓練效果的考核,各個環節的進行都是以科學的實驗為依據。而國內特警身體素質領域引入科學實驗手段尚處于起步階段,有關特警身體素質的標準實際所做的科學研究及其缺乏,僅檢索到談艷、陳文鶴等通過對特警隊員進行兩個月時間的訓練實驗,探索出了一套適合于基層特警參考的訓練方案,初步建立了基層特警的基礎體能訓練標準。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訓練效果顯著[11]。目前,多數特警單位的特警的身體素質考核標準盲目參考公安部1999年頒布的《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標手冊》,缺乏針對性。因此,特警訓練標準的科學研究迫在眉睫,應當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開展特警訓練的各個訓練標準的研究。建立特警身體素質科學訓練的標準,需要特警技戰術專家、體育訓練專家和運動人體科學專家及體育生物科學研究的實驗室科研人員以及心理行為訓練師的共同努力。
3訓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不可否認,身體素質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健康。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運動(所有能夠促進身體健康的身體活動)亦不例外,運動訓練的同時,健康收益和運動風險兩者客觀伴行而存在。運動風險是指在從事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由風險致因導致或引發風險事件的發生,從而引起運動目標的缺失的風險過程[12]。運動風險的要素有風險致因、風險事件和風險損失。
特警身體素質訓練也不例外,也有風險成分存在。特警身體素質訓練風險是特警隊員在從事一切能夠提高特警身體素質的訓練中,由潛在的各種風險導致或引發風險事件發生,從而引起特警身體素質訓練目標缺失的風險過程。促進特警訓練安全,保障特警訓練目標順利實現的過程就是研究特警訓練的運動風險過程,后者是特警訓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調查顯示,目前國內特警訓練的風險致因大致可分為醫務監督落后或缺失、訓練管理水平低、學生對運動風險認知水平低、場地設施條件差等幾類。本研究主要從醫務監督對特警安全訓練的保障展開討論。
3.1進入特警訓練前嚴格進行體質健康評估
在健康狀況篩查上,目前警校和部隊采用醫院常規體檢進行入門時把關,地方特警隊采用入門體檢和年度體檢進行健康篩查。由于經費、硬件和其它條件所限,健康體檢項目有限。某些價格昂貴的項目比如心腦血管造影和耗費較大勞動力的項目,比如運動心電圖在所有的特警體檢中都是缺少的,實際上這些項目對于特警的特殊訓練有重要意義。
目前特警訓練領域,將所有經過醫院常規體檢項目鑒定為健康的特警參訓人員視為身體健康狀況過關。近年來全國特警隊伍中,發生過訓練中猝死的事件,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腦血管疾病[13]。有關專家分析了 214 名內地特警安靜心電圖,其年齡分布為 20~54 歲,平均年齡 29.1 歲。分析結果發現心電圖異常率 41.59%(N=89),論文分析了研究對象中出現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左心室高電壓、傳導阻滯等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致,暫時不需治療。然而,有關這方面的研究目前能夠檢索到的研究很少,因此對于特警猝死的風險事件的風險致因的研究有待深入開展。建議特警心電圖異常的類型與普通人群進行比較研究,并且將特警隊伍中心電圖異常隨年齡增加而增高的情況與普通人群的同類現象進行對比。更重要的是,應該在特警健康體檢中開展運動心電圖測試以發現安靜狀態下發現不了的心電圖異常。這是及時發現隱性心臟病,避免特警訓練中心源性風險事件發生的關鍵。
3.2對訓練負荷量度進行科學監控
無論是警校中學歷教育的特警后備人才訓練,還是一線公安特警的訓練,訓練對象的身體素質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特征。追求訓練效果首先應該遵循個體差異、人體機能變化一般規律來設計訓練負荷量度,嚴格控制訓練量度,保證以與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相適應的負荷刺激,而且負荷量度變化要有一定的節奏。這樣既實現了特警的訓練目標,又將運動傷病控制在最低限度。運動人體科學領域大量研究表明,心率是反映運動強度的理想指標[14],心率和血乳酸指標對運動強度的變化是一致的[15]。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建議特警訓練以心率指標代替血乳酸指標。考慮到心率的干擾因素很多,個別情況下或者定期以血乳酸指標監測輔助訓練強度監測。
采用心率進行訓練負荷量度控制,指標采集簡單,無創,便于采用。目前,從全國特警訓練領域來看,教官主要憑借主觀經驗對身體素質課的訓練強度進行控制,比如教官自己以往的訓練體會,學生訓練時的表現(如呼吸急促、出汗等情況),只有少數地方訓練特警時以客觀指標監控訓練強度,以測脈搏的方法去判斷訓練強度。而要提高心率在特警學員訓練中的使用科學化,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特警參訓人員進行運動負荷試驗,對運動負荷試驗陽性者,確定其出現有臨床診斷意義的心電圖之前的最高心率,本研究稱之為安全心率。目前以心電圖ST段壓低程度達到臨床診斷心肌缺血為判斷依據。安全起見,參與特警特種訓練的人員推薦為運動負荷試驗陰性者。此類特警隊員訓練強度不可高于或達到這個安全心率。
其次,以檢測出安全心率的 75%~90%進行訓練。運動人體科學研究證明,要獲得較好的身體素質訓練效果,運動時,心率要提高到最高和最低的安全心率范圍內。如心率達不到最低心率,說明運動強度不夠,需要加大;如果超過最高心率說明運動強度太大,需要降低。
其推算公式常用:最低心率=年齡心率*60%;最高心率=年齡心率*90%;年齡心率=220-年齡。
對運動負荷試驗陽性和未參加運動負荷試驗者按照謹慎使用此推算公式。 實際監測心率時,摸脈搏測心率去判斷訓練強度對于訓練強度高峰時計量10秒脈搏是非常準確的。但是,一個教官帶領多個參訓者,可執行的方法是請參訓者自己測量。而在長期枯燥的訓練中,經驗表明,很多參訓者都有惰性心率,因此會謊報心率。目前國際上,經濟條件好的特警身體素質訓練團體和國內的競技體育項目訓練隊中通常采用心率遙測系統來監控特警的訓練強度,它的特點是:可以給同時訓練的多名特警隊員帶上心率發射芯片,由同一個心率接收器同時接收參訓特警的即刻訓練心率。教官可以隨時掌握每個參訓特警的訓練強度,做到個性化指導訓練,并且這個心率遙測系統可以事先存儲各個參訓特警的身體基本信息,設置好不同參訓特警的安全有效的訓練靶心率。在低于或者高于靶心率時報警。這樣,可以從心臟負荷上保障訓練的安全。
最后,為了使特警訓練強度進一步安全有效,建議進行次日早晨的身體恢復指標的檢測。并結合主觀感覺量表綜合評定前期訓練負荷適宜度和訓練的恢復情況。身體恢復指標常用肌酸激酶與肌酸激酶同功酶、血紅蛋白,這些指標都是競技體育訓練領域營養的比較成熟的指標,而且測試成本相對較低。需要注意的是,指標測試結果分析時不能照搬競技體育領域的既有成果,要充分考慮訓練對象的特殊性。
3.3日常訓練及集訓期的運動損傷防護
特警身體素質訓練過程既是訓練效果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是各種風險致因(客觀存在)在量變中導致運動損傷風險事件的過程。因此,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成為特警訓練的的核心內容之一,尋找身體素質訓練有關健康的風險致因,分析這些風險致因是如何引發運動損傷風險事件的,然后制定出相應的規避辦法。對于已經發生的運動損傷,應通過保障體系將想損傷的影響降到最低。
特警訓練分為日常訓練和集訓期訓練。在特警突擊隊,集訓直接目的是為更好滿足處突、防暴、反恐需要;在警校,集訓的直接目的是考試,間接目的是培養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經調查,日常訓練損傷主要為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皮膚擦傷以及長期錯誤動作或肌肉酸痛、輕微損傷后處理不當積累而成的勞損等。集訓期訓練強度大,參訓人員心理緊張,休息時間相對較少,特別是溫度高、濕度大或者低溫條件下的訓練容易出現不同于日常訓練中的損傷事件,比如中暑、暈厥、肌肉痙攣、出血、骨折等意外事件。
因此,特警隊員訓練需要教官、隊員掌握上述風險事件發生后的現場處理方法。無論是在訓練還是實戰過程中,掌握必備的緊急自救、互救技能,在第一時間處置、把損傷降到最低,為進一步的醫院內救護創造機會。這種能力已經成為國際警察最近幾年提高實戰能力的核心訓練內容之一。同時,也是特警訓練安全保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結論
4.1提高特警身體素質訓練效果要抓好九大要素:特警隊員自身的條件、訓練教官的能力、訓練組織與訓練管理、訓練裝備與場館、訓練的營養、恢復與心理干預情況、訓練保障、訓練實踐的科學理論指導。
4.2探索特警隊員身體素質科學訓練的標準是工作的重點。
4.3特警訓練管理部門建立“訓練-考核-實戰-訓練”的良性循環機制是提高訓練的關鍵。發揮考核對訓練的實際引導作用,才能使訓練很好地貼近實戰。
4.4運動既能增強體質,改善健康狀況,也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造成健康隱患,應通過特警身體素質的運動風險測評機制、科學監控體系和運動損傷防護能力培養等建立特警身體素質訓練安全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小華.公安院校特警人才培養方法探究——以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50-53.
[2]席向陽,李建明.談警務實戰訓練的安全保障[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68-70.
[3]吳愷.我國公安特警體能訓練科學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 49-53.
[4]劉樺瑋,詹建國.對提高我國中距離跑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的研究[R].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第六屆全國田徑運動發展研究成果交流會論文集,2013,1-4.
[5]鄭荔.特警心理訓練內容及模式探討[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7(2): 82-84.
[6]彭李,陳龍,等.軍校新訓學員的訓練疲勞與其心理彈性、人格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5): 82-84.
[7]謝佳山,黃玉珍.公安院校警察體育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建設[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08(6):84-86.
[8]Rossomanno CI,Herrick JE, Kirk SM, Kirk EP.6-month supervised employer-based minimal exercise program for police officers improves fitness.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1, Vol.26 (9), pp.2338-44
[9]P. Handcock , P. Dempsey.Fit to serve. A review of the New Zealand Police Physical Competency Test[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11, Vol.14, pp.e56-e56
[10]McKinnon Iain G , Grubin Don.Health screening of people in police custody--evaluation of current police screening procedures in London, UK[J].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210.1093/eurpub/cks027.
[11]談艷,陳文鶴,李國強,等.基層特警基礎體能訓練的探討[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4):89-93.
[12]席向陽,李建明.談警務實戰訓練的安全保障[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68-70.
[13]買力旦木·艾克拜爾,買熱木古麗·阿布都熱依木.214名內地特警心電圖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2): 88,90.
[14]劉少兵,嚴海.心率監控在中長跑訓練中的應用[J].湖北體育科技,2005(2): 184,185,188.
[15]李衛寧,鞏清波,等.心率和血乳酸在中長跑訓練中的應用.湖北體育科技[J].2007(6):662-641.
Key elements of SWAT physical training and its strategy: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 Swat training
ZHOU Bo,LIU Yu-xin,ZHOU Wei-fang
(NanjingForestPoliceCollege,Nanjing210023,Jiangsu,China)
Abstract:SWAT, as a new police classification in China,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in emergency. How to cultivate truly competent swat has become a heavy task for police education for more than 10 years, especially swat physical training.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 is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and has over 15 years of history of swat education, so we take it as a case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factors that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swat physical training include: physical conditions, instructor training level, management level, training equipment and venues, nutritional supplement, functional recover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raining duration, and based on these we give the strategy for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SWA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effect; security system
作者簡介:周波(1974-),男,江蘇泗洪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警察體育教育、運動認知心理學。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資金項目(編號:ZD201142); 2014年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教改項目(編號:YB15101)。
收稿日期:2015-05-06
中圖分類號:G80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5)06-00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