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洪(天津市體育科學研究所 天津 300074)
全民健身視角武術訓練價值的表達方法分析
王紹洪
(天津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天津300074)
摘 要:我國在2009年推出《全民健身條例》,其中強調了全民健身活動中體育項目的推廣,而武術作為亙古至今一項重要的體育項目類型,在全民健身計劃體系中,綜合健身、欣賞、技擊、文化等功能特征。為進一步彰顯武術訓練在全民健身體系中的價值,文章將通過對武術訓練在全民建設體系中價值內涵的分析,從健身價值、技擊價值、文化價值各個角度,深入研討武術訓練價值的科學表達方法,其他體育項目的全民健身價值表達,可藉此予以參考借鑒。
關鍵詞:全名健身武術訓練價值內涵表達方法
武術訓練注重內外兼修,屬于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之一,不僅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具有強身、防衛、競技、文化、修身等功能。那么,武術訓練在全民健身體系當中,擁有哪些方面的價值內涵呢?筆者認為有必要從其地位和作用入手進行研討。在地位方面,不同武術的動作結構和技術要求具有差異性,人們可根據自身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等客觀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等主觀條件,選擇最為合適的武術類型,相比于長跑、短跑、跳高、跳遠等單一動作結構和技術要求的體育項目,武術的選擇面更廣,譬如體質較弱者,不適合長跑和短跑等激烈型體育運動,而可以選擇類似太極等修身養性類型的武術運動。另外,武術訓練對場地和時間的要求不高,在合適的地點均可隨時隨地進行訓練,即便沒有訓練器械,同樣可以進行徒手練拳和練功,而類似田徑、足球等體育項目,在沒有寬敞的場地時,是無法進行訓練的;類似游泳、滑雪等運動,則受到季節的限制。由于可見,相比于大多數體育項目,武術訓練在全民健身體系中的適用范圍非常廣,可謂“老幼咸宜”。至于武術的作用,健身健體、技擊防身是大多數人將武術作為首選體育訓練項目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武術的踢、打、摔、拿等技擊動作,在強加訓練后,可快速在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在出現危險時,可用于制服對手和保護自己,目前在軍隊和警隊中,是每個戰士和公安民警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擊動作,正是因為武術的技擊防身作用,長期以來吸引成千上萬青少年積極參與訓練;另一方面是武術的強身健體作用,武術訓練要求訓練者強化自身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素質,而這些素質,必須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有可能具備,從傳統醫學的視角,武術訓練被視為強心、養肝、調氣、和血、固腎、健脾、怡情等保健方法,如果訓練得當,甚至可以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除此之外,武術還具備醫療保健、娛樂觀賞、鍛煉意志、修身養性、文化交流等功能特征,這些功能特征,正是全民健身體系中需要加以強調的價值內涵,同時也是武術訓練需要進行表達的全民健身價值內容。
在了解武術訓練全民健身價值內涵的基礎上,其價值內涵的彰顯,可從健身性、技擊性、文化性幾個方面進行表達,具體的表達方法如下。
2.1健身價值的表達
全民健身,健身價值是第一前提,離開強身健體的訓練價值,全民健身的意義將無從談起。基于武術訓練視角的健身價值彰顯,下面將以心血管系統刺激、呼吸系統養護、神經系統調理、肌肉力量和關節柔韌強健等方面進行表達:首先是刺激心血管系統。武術基本功,包括拳術練習、器械套路,每天練習15~20組,剛開始每組5~10次,隨著基本功的扎實,連續組數和次數可適當增加,這種訓練,對心血管系統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其次是呼吸系統養護,以長拳套路學習為例,簡單的套路練習,要每分鐘的呼吸頻率在31~34次左右,平均肺通氣量25 L,而呼吸系統機能恢復正常,至少需要8 min,長期訓練,呼吸系統的機能自然能夠得以增強;再次是神經系統調理,“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用于形容武術動作“一靜一動”,其實指的是武術動作對神經系統的反映要求,說明武術訓練有利于神經系統的調理;最后是肌肉力量和關節柔韌強健,武術動作的屈伸、翻騰、平衡、跳躍、跌撲等動作,訓練者應在力量和柔韌性方面,譬如背肌力量、腹肌力量、腿力等得到全面訓練,否則是無法完成這些動作。由此可見,通過武術訓練,能夠起到刺激心血管系統、養護呼吸系統、調理神經系統、強健肌肉力量和關節柔韌等作用,按照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使得參訓者強健體魄和提升身體素質,與全民健身的健身價值如出一轍。
2.2技擊價值的表達
武術訓練的技擊,講究攻擊和防守,最終目的是打敗對手和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因此,武術訓練技擊價值的表達,不能憑空想象,而需要在實戰當中不斷提煉和總結。以散打為例,落架時,注意要害部位的防護,不留給對手任何攻擊要害的破綻,步伐則雙膝內扣,保持快速移動和扭轉的彈性空間,身段則講究含胸、收腹、沉肩和墜肘;進攻時,靈活應用直拳、勾拳、擺拳、肘擊、邊腿、踹退等技巧性動作快速攻擊對手;防守時,可在進攻同時進行防守,主要防守動作為閃躲和格擋等。這些散打的技擊防身動作,不僅要求我們動作準確謹慎,在氣魄、精神、意志、思維等方面,也需要達到一定的水準,譬如某散打比賽,對手在技巧和體力,均優于甲方運動員,而甲方運動員憑借頑強的意志和氣魄,努力尋找對手的破綻,在最后回合以一個完美的連續直拳、高邊腿和過肩摔的銜接組合動作,將對手KO在地。筆者認為,真正武者本色的彰顯,攻防御敵本領是基礎,高強的心理素質是關鍵。所有全民健身體育項目中,技擊可以說是武術訓練獨一無二的價值,能夠調動全民練武熱情,并促進全民健身運動多元化發展。
2.3文化價值的表達
全民健身體系中的任何體育項目,都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譬如足球運動,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蹴鞠”球類游戲,曾經興盛于漢唐兩代;再如乒乓球運動,相傳一百多年前的印度海軍軍官,在網球啟發下發明的,在19世紀層風靡英國,目前是奧運會的主要項目之一。而中國武術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支撐著人們生存、發展和繁榮,并逐漸形成傳統的文化體系,直至今天,中國武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因此對于武術的認識,不能夠一味強調動作要領的掌握,而講究“切身體悟”,國內很多門派的武術戰略思想,強調“反動道之動”,即遵循“對立事物反面轉化”的運動規律,類似詠春拳“弱能勝強”和太極拳“柔能克剛”,指的就是該運動規律。另外作為中國精神文化重要內容的武德,也是武術訓練價值內涵之一,全民健身是在文明社會的背景下產生的,其價值表達的宗旨,為的是打造一
個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而武術訓練中的武德精神,要求將練武和修身合二為一,練武者要重承諾、守信用,必要時舍生取義和為國捐軀,方為真正的武者。綜上所述,武術訓練文化價值的表達,可概括為武術戰略思想和武德兩個方面,而這些文化價值,是武術作為全民健身體系中一項重要體育項目,并在全民健身體系中廣泛交流、弘揚、推廣和應用的基礎前提。
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全民健身視角下武術訓練的價值內涵和價值表達方法,但考慮到全民建設體系體育項目的多樣性,以及不同體育項目價值內涵的差異性,以上武術訓練價值表達方法在其他體育項目訓練中應用時,必須緊扣具體體育項目的訓練要求和條件,予以靈活地參考借鑒,以及進行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周玉芳,王長琦,席餅嗣.武術大眾化與全民健身的推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8):122-125.
[2]徐言平.實證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太極拳實用保健價值[J].搏擊?武術科學,2012(5):47-48.
[3]王耀文,張忠杰.新議武術文化在全民健身中的魅力[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0):11-12.
[4]冀慧卿.簡述武術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的作用及發展前景[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4):60-61.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b)-0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