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勝武
開啟另一扇窗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歷程巡禮
文 張勝武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面向全國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開展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的綜合性科技競賽活動,是全國中小學多類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集中展示和交流的平臺,為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在校園高墻之上開啟了另一扇窗,讓科技之光射進了長期封閉的課堂。
1979年11月,中國科協、教育部等部委探討性地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為后續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進行了導向性的賽前熱身。
之后,主辦方用兩年多時間對展覽進行了調研、總結,在重新策劃、拓展、部署后,于1982年把賽事正式定屆定名為“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
賽和科學討論會”。從名稱上可見,活動的重心開始由科技制作向科技發明轉移,強化了參賽項目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大賽逢雙年舉辦一屆。
從1991年起,中國科協、教育部等又牽頭舉辦“全國青少年生物百項活動”,逢單年舉辦一屆。由于生物離不開環境,青少年在研究成果中突出反映了環境問題,1999年該活動引入環境科學內容,更名為“全國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從此,以上兩項活動和賽事交替在全國各地輪流開展和舉行。

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紀念品
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適合我國青少年科技活動發展的狀況和前景,與國際青少年科技活動接軌,主辦方從2000年開始著手對上述兩項活動進行完善、整合,屆次數相加,每年舉辦一屆,以科學、技術、創新為主題,定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02年首次整合的屆次記為第十七屆,以后順延記屆,截至2014年共舉辦了29屆。
35年的歷程表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經驗積累、開辟校外活動基地、發揮先進學校示范作用、開拓國際交流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我國廣大青少年、教師、社會人士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湖南省汨羅市第一中學龍超澤(左二)、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學占呈彥(左三)分別獲得第23屆大賽最高獎項“中國科協主席獎”
首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創新項目、獲得專家指導和與參賽選手交流切磋、實現科技夢、青春夢的機會。
其次,在活動中既能激揚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和熱愛,拓展思路和視野,又能引導他們追尋科學探索的途徑和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還可提升創新意識和追求真理、勇于開拓的科學精神。
再次,賽事活動釋放的正能量,對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勞動技術課、通用技術課、科學課的加盟,讓科技創新教育由課外活動轉正為必修課程;創新意識的培養目標引入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使書本知識的傳承增添了創新思維的元素;綜合多樣的研究性學習,引導青少年把探究的范圍從課堂、校園拓展到社會……
此外,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還帶動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明天小小科學家評選活動”、“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評選活動”等頗有影響的賽事活動的產生。這些活動的共同使命是:聚集社會合力,為青少年個體志趣、特長的發展開啟多扇可供選擇的窗口,助力科技創新型后備人才的成長。
今后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及賽事,將不斷適應社會進步、人才成長的新要求,朝著更科
學、更健康、更具有魅力且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與時俱進。
“中國夢、科學夢、青春夢”是近兩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主題。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在于:中國夢的本質是強國夢,強國夢的關鍵是科學夢,科學夢的核心是創新,創新的根本是人才,人才的基礎是教育,教育的宗旨在于讓青少年增知、增智、增能和放飛青春夢。
求知、求新是每個青少年探索現實世界、產生創造欲望、實踐青春夢的內在動力。釋放和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某種意義上可能比單一傳承知識更加重要。因此,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致力于倡導青少年在問題的探究中求知,在快樂的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交流與成長中觸摸當代科技前沿,讓他們放飛夢想的羽翼更加豐滿。
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的優勢在于知識量和經驗,學生的優勢在于好奇心強、奇思妙想甚多、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面對一個具有原創性的課題,師生通過優勢配合都將有所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之所以設立教師板塊,就在于教師只有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科技素質,才能推開引導青少年進行科技創新的另一扇窗。
此外,放飛夢想必須是自己親歷,否則就會缺少夢想成真的成就感。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定:項目的作者必須遵循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研制和撰寫的“三自原則”。鑒于青少年在知識、方法等方面還不成熟,要求輔導老師引導他們主動通過資料查詢,或向相關老師、專業人員咨詢和求助,但不能抄襲、讓他人替代。只有經過親歷磨練和交流,才能檢驗付出的價值,才能激揚自我的智慧、體會真實的情感。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參加不同層次活動的青少年科技愛好者已經發展到1500萬之多,每屆均有500名左右的選手可獲得在全國大賽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資格。這些在活動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有幸在大學前就能獲得院士、教授、專家的悉心指導,與涌現出的同齡英才們共同切磋,這無疑對他們放飛中國夢、科學夢、青春夢形成了一股強勁的上升氣流。
祝愿中國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們都能利用這個平臺,通過這個窗口,乘著這股氣流,放飛自己的夢想,成就自己的人生,強盛自己的祖國!

許令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獲獎者。2012年應邀作為中國青少年的唯一代表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
2012年12月,國際青年科學研討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召開,就讀于北京大學工業院的許令瑋(左一)代表中國青年出席了本次盛會,這是我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獲取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