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純
喪葬禮金屬于遺產嗎?
◎文/劉純

案情介紹
張藝(化名)與張京(化名)是親兄弟,在處理老父親的喪事后,兩兄弟卻變成了冤家,甚至鬧上了法庭。
原告張藝與被告張京在處理父親喪事過程中,所有開支均各付一半。在父親葬禮后,親友禮金賬簿在張京處保管,兩兄弟經結算剩余禮金為12000元。張京認為自己一方的親友所送禮金更多,日后自己要還的人情債也更多,就希望獨自管理使用這筆錢。哥哥張藝并不同意,爭持不下只好向法院起訴,要求分得剩余禮金的一半計6000元。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原、被告支付相同的資金安葬其父親,親朋所送禮金屬原、被告的共同財產。張京所述自己一方的親友禮金更多的主張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來證明,法院對被告反駁原告的主張不予支持,最終判決由原、被告雙方平均分割剩余禮金。
喪事禮金性質如何?是遺產嗎?
喪事禮金是指死者近親屬為死者操辦喪事,死者生前所在單位、親屬、朋友或者死者近親屬的親屬、朋友所贈送的現金。從禮金的來源可以看出,喪事禮金不是送給死者的,而是送給死者近親屬的,它不是死者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因而不屬于遺產,而是對死者近親屬的撫慰,屬于對死者近親屬的撫慰金。
張京一方親友所贈禮金多,就應當多分嗎?
張藝、張京支付相同的資金安葬其父親,親朋所送的禮金是張藝、張京的共同財產。張藝主張平均分配,沒有違反法律的規定。張京所說自己一方親友贈禮更多,這點需要舉證證明,例如禮簿、賬簿。同時張京負有提供受禮簿的舉證義務,《民事訴訟法》第64條只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張京在法院釋明后仍未提供受禮簿,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張京持有賬簿卻不提供,該行為怎樣認定?
張京持有賬簿但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該證據,構成妨礙舉證的行為,應承擔不利的后果。
從廣義上講,舉證妨礙是指訴訟當事人以某種原由拒絕提出或由于自己的原因不能提出證據的行為后果。從狹義上講,舉證妨礙是指不負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故意或過失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使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不可能提出證據,使待證事實無證據可資證明,形成待證事實存否不明的狀態,故而在事實認定上,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的事實主張,作出對該人有利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