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滿春
信心是全面振興的軟實力
文/李滿春
一切發展和成功的考驗首要的是對信心的考驗,而信心“大廈”的建立是扯下困難和問題“面紗”看見機遇、優勢、活力的“地基”。當前,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發展同整個東北一樣,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今年上半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均低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遼寧在全國滯后、在東北三省“墊底”。在這樣一個“不好看”“不體面”的數字面前,遼寧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不可撼動的信心。
信心是在夜幕籠罩下對噴薄而出的太陽的堅定和守望態度,是對規律、實際、趨勢的科學把握和判斷基礎上的定力與韜略,是對黨中央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的勇于擔當、善于擔當、體現擔當精神,是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任何一條道路都可能出現曲折,任何發展都需要不懈的奮斗。曾幾何時,遼寧出現一大批國有企業破產倒閉、一大批國企職工下崗失業等所謂“東北現象”,遼寧是“東北現象”的突出縮影。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頒布實施,10年過去了,鳳凰涅槃,遼寧及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毫無疑問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首來時路不難發現,昔日的困難是“劉姥姥的困難”,今天的困難是“大觀園的困難”,是“成長中的煩惱”。
信心發端自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戰略發展高度重視東北及遼寧全面振興發展。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關注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的大幕開始拉開。同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遼寧并發表重要講話,用“兩個歸根結底”和“四個著力”指出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存在的問題和破解問題的方向、目標、任務。201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作出重要批示。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今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的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面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強調“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東北“號脈”后開出的一劑良方,是遼寧全面振興發展的“及時雨”。
信心源自于用足用活用充分國家政策和措施。如今,國務院130多項支持東北振興的政策和舉措,被分解成76項重點任務,并且配套實施139項東北振興的重大項目。到今年7月份,76項重點任務當中除了15項是常態化持續推進的工作以外,有20多項已經基本落實,30多項取得重要進展,配套的139項重大項目當中,已經竣工和在建的項目達到80項,累計完成投資5676億元,為更好地推進東北地區的振興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政策紅利和遼寧內生力量手挽手前行。
信心外化為遼寧全面振興發展的清晰思路和有力措施。“四個驅動”“六大經濟增長點”整體戰略逐漸開始發酵。今年上半年和一季度相比,全省經濟增速已分別出現回升苗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指標也開始降幅收窄。這正在昭示一個結果,經濟運行將緩中趨穩,并漸次起穩向好。以“學講話、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鼓士氣、促振興”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討論,正在改變和重構遼寧的政治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遼寧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引下闊步向前。9月10日,李克強總理出席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他在致辭中用較大篇幅提及,大連一家公司只有10位員工,僅僅創業2年,卻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在全國注冊登記了28萬個工程師,依靠他們對許多機床進行智能改造,目前已經推出100多個產品。這是對遼寧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的一個有力詮釋和鮮活注解。
在加快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今天,遼寧正在新起點上開始新征程,全省上下怎樣全力貫徹“四個著力”,全面破解穩定經濟增長、創新體制機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困局,更需要以滿滿的信心,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聚焦遼寧突出問題,緊扣關鍵領域做好改革謀劃,在“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上有更大的作為,用壯麗的實踐譜寫好“中國夢”遼寧的新篇章。
□本欄編輯/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