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湍水石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地農村紛紛籌資投勞,硬化鄉村道路,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給農村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兒。
然而,在農村一些地方,路是修成了,但對路的管理和養護卻出現了不到位甚至缺位現象:不少地方通村水泥路沒有培護路肩,沒有規范的邊溝,路的邊角經水沖車壓損壞嚴重;一些農民隨意向路面倒垃圾,亂堆石頭、柴草等雜物,給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有的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為農作物抗旱排澇,在公路上開挖小溝,破壞了鄉村公路的完整;還有少數群眾在路邊建房時,隨意在路邊堆放建材,甚至在路面上拌料,影響公路通行;另外,一些大型超載運輸車輛為了逃避公路管理超限處罰,繞道上了鄉村公路,嚴重損壞了公路,使一些村道建成沒過多久就出現塌陷、斷裂現象,變得坑坑洼洼……
修路不養路,等于白修路。眾所周知,公路建好后不實施有效管養,就將縮短使用壽命,造成投資的巨大損失。公路保護人人出力,和諧交通個個受益。筆者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大力度宣傳交通法規,教育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增強愛路、護路、養路意識,杜絕毀路、傷路現象發生。同時,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強化監管職能,落實管護責任,并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渠道,及時做好邊溝清理、路肩培土、汛期排水、道路綠化等日常養護工作,保證路面的完好、整潔與暢通,確保老百姓真正從“村村通”中得到便利,從“長遠通”中獲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