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經緯
對依法治國的幾點法理思考
文_陳經緯
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新時期執政黨和國家的重大政治任務,筆者在感到興奮的同時,也引起了一些思考。筆者依據自身工作中的經驗和總結,從制度設計、法律體系完善、機構職能轉變等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應該立法明確黨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走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其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不言而喻。然而,執政黨的法律地位及其對法律的作用,除在憲法序言和其他政策性文件中散有陳述外,缺少成文的法律依據。在“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今天,應該有系統的立法,并歸口于憲法體系中。應該明確執政黨對司法活動的領導地位和對立法工作的指導作用。
應該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典,至少應有憲法法典、刑法法典、民法法典、訴訟法法典。通過數十年的法律實踐,我國已形成部類完整但尚欠系統的法律體系,故此,法律的系統化、法典化已成當務之急。為了保證法典的權威性、正確性、及時性、系統性,應由全國人大主持,組織相關力量進行法典的編纂工作。
應迅速建設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法律體系和法律理論。世界上現有大陸法、英美法兩種。顯然,社會主義法無論在法律體系還是法律理論上均有別于上述兩種,遑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前蘇聯曾試圖探討社會主義法,但因為歷史條件限制而沒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現代西方法律界和西方法律理論界,如哈佛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等,將中國法歸口于東方法系,甚至稱之為臺灣法。我們經過數十年的法律實踐和探討,我國的法律工作者應當有志氣、有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中國法的法律理論。
應迅速調整我國司法構建和司法職能。公檢法作為專政工具的時代已經過去,應迅速建立以公開公正的審判制度為中心,以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為追求的司法體系。建立憲法法院或者監察法院,監督司法與行政執法,修改現有的行政訴訟和審判監督制度,將監督權劃歸憲法法院或監察法院。嚴格執行負面清單制度,遏制腐敗。
應建立完善的法官選拔制度,嚴密的審判責任制度,增添擬判程序,節約訴訟資源,減少訴訟成本,嚴格執行兩審終審制,讓每一個訴訟當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與人格尊嚴。
應將犯罪偵查職能歸口公安警察系統。由公安警察系統設立刑事犯罪偵查部門、貪污賄賂犯罪偵查部門,瀆職犯罪偵查部門及治安管理部門等等,將監獄、看守、執行等執行職能歸口司法執行部門。
應大力支持以律師為主體的法律服務活動,立法保證其能依法履行職責。尤其是國際經濟法律服務活動。允許律師見證、調解并明確其證明責任。擴大中國律師與其他國家律師的聯系與國際活動的空間,使律師隊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發揮其正能量。
應將人民調解從法院口歸口于司法行政。一方面可減少法院的工作壓力,可以將更多的有效資源用于審判工作;另一方面,司法行政調解更具靈活性,可以跨行業、跨領域整合多種資源以確保調解結果的公平公正。
建議將政法委員會改組為依法治國領導小組或依法治國指導委員會。從機構設置上,明確依法治國的重要地位,并能有效地統籌依法治國的各項相關工作。
以上十點建議,是筆者對中國法治問題長期思考的積累,區區拙見,望能為依法治國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系湖南人和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