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啟元 王麗
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
文/張啟元 王麗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指導意見》系統闡述了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原則和整體思路,全面提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對國企改革作出的系統設計,是新的起點上全面推動國企改革的行動綱領。
一、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需要,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
商業類國有企業要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
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都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并著力推進整體上市。
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要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對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對需要實行國有全資的企業,也要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實行股權多元化;對特殊業務和競爭性業務實行業務板塊有效分離,獨立運作,獨立核算。
公益類國有企業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能力。這類企業可以采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通過購買服務、特許經營、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納入不同的改革措施當中,積極推進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實現管理的精細化、差異化,有利于引導企業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各盡其職、各負其責,有利于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功能作用。
二、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實行與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差異化薪酬分配方法。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講效率又講公平、既符合企業一般規律又體現國有企業特點的分配機制。對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合理確定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健全與激勵機制相對稱的經濟責任審計、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約束機制。嚴格規范履職待遇、業務支出,嚴禁將公款用于個人支出。
推進全員績效考核,以業績為導向,科學評價不同崗位員工的貢獻,合理拉開收入分配差距,切實做到收入能增能減和獎懲分明,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薪酬分配激勵和約束機制,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三、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方向和重點。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準確把握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的轉變。該管的要科學管理,決不缺位,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不該管的要依法放權,決不越位,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于一級企業,將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
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保值增值責任。
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轉變,是國有企業經營理念的重大進步。管資產與管資本一字之差,實質卻相去甚遠,管資產的法理基礎是公權,權責基礎是行政隸屬關系;管資本的法理基礎是司法,權責基礎是股份所有權。這意味著,國資委今后不再兼當“婆婆”,要做干凈的“老板”。
四、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對通過實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徑已經實行混合所有制的國有企業,要著力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資本運行效率上下功夫;對于適宜繼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改革要依法依規、嚴格程序、公開公正,切實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杜絕國有資產流失。
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實行同股同權,切實維護各類股東合法權益。開展多類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試點,逐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資本運作平臺作用,通過市場化方式,以公共服務、高新技術、生態環保、戰略性產業為重點領域,對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發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增強活力,有利于與引進的非公資本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
五、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企業章程,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建設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人員同步配備、黨的工作同步開展,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強企業黨組織對群眾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根據企業改革發展需要,明確選人用人標準和程序,創新選人用人方式。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強化企業黨組織在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培養教育和管理監督中的責任,支持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加強對企業領導人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綜合考核評價,及時調整不勝任、不稱職的領導人員。切實落實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兩個責任”。建立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案雙查”,努力構筑企業領導人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作者單位:遼寧省委講師團、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遼寧分公司)
□本欄編輯/白華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