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慶國
錦州黨市組委織圍建繞設建升設級遼戰西略中為心動城力市,目引導標,全以市推黨進員基干層部堅持“三個一線”,聚焦黨建,聚力基層,幫助基層黨組織服務發展上水平、服務群眾見成效。
領導在一線帶動,目標同向助基層。錦州市委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上升到戰略地位,擺在各級黨委工作首要位置,重點部署,全力推進。一是深入基層,書記當先鋒。按照市委部署,市縣兩級黨委書記發揮“頭雁”作用,下移重心,直接進村入戶,在工作中明責任,在盡責中做承諾,在踐諾中抓整改,在整建中出成效,同心、同向狠抓基層黨建工作,同時市委規定軟弱渙散村為必進村。全市各級黨委書記帶頭下基層、轉作風,已開展調研走訪1800次,形成理論文章70余篇。二是聯系基層,書記有專線。為及時發現基層問題,了解群眾的真實情況,市委書記王明玉親自聘任了50位政治素質高、道德品質好、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老黨員老干部作為社情民意聯絡員。9個縣(市、區)委書記也各自聘任聯絡員30名,共解決問題160余個。三是定點幫扶,書記爭樣板。市縣黨委書記每人確定一個軟弱渙散村作為聯系幫扶對象,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下大力氣進行幫扶,打造后進變先進的樣板工程。市委書記王明玉聯系的義縣九道嶺鎮三家子村,群眾給他的“見面禮”就是請他幫助解決6個難題,經過努力已全部落實,該村成為軟弱渙散村轉換的示范村。
責任在一線牽動,優質服務進基層。市委組建了市縣領導干部、“第一書記”“70后”縣級年輕干部、駐村指導員四支隊伍,采取駐村幫扶與定期指導相結合,助力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一是幫助強組織,基層黨組織引領能力快速提升。市縣兩級108名黨員領導干部在“進百村、入百戶”活動中,各聯系一個軟弱渙散村,圍繞村“兩委”建設、惠農政策落實、健全組織及制度等內容,幫助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引領發展能力。目前,共培訓村干部7200余名,解決難題1200余個。二是幫助建隊伍,基層干部服務質量快速提升。市委開展了“70后”年輕干部下基層鍛煉和向軟弱渙散村選派“第一書記”活動,發揮年輕干部學歷高、素質好、眼界寬的優勢,圍繞軟弱村轉化、與村干部“一對一”結對強能力、提高致富本領等,幫助基層干部強素質。2014年,市縣鄉三級黨委共向基層一線選派各類人才2800余名,培養帶領致富和帶頭致富人才3200余名。三是幫助促發展,廣大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干部的信任度快速提升。幫扶干部因村制宜,以強經濟、促發展、惠民生為切入點,把挖掘內部潛力與借力前行相結合,拓寬致富渠道。截至目前,駐村干部共幫助400余個困難戶脫貧,引進新技術50項、新項目78個。
政策在一線推動,持續加勁強基層。錦州市委要求各級黨組織強化政策保障,認真抓好固本強基、壯根增效工作,為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新跨越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是建好活動陣地,優化提升服務功能。市委實施了基層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工程,對改擴、新建活動場所,采取財政投入、黨費補貼、社會捐助、基層組織自籌資金和開發商無償提供場所等形式解決。對辦公面積未達標和沒有活動場所的,納入集中整治問題規劃,縣(市、區)委書記與主管部門領導簽訂限期建設責任狀,限期建設。二是拓寬資金渠道,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將村(社區)干部報酬、離職村干部待遇納入財政預算,按時足額撥付,并建立工資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同時,加大辦公經費投入,設定最低標準線,按照村不少于1.8萬元、社區不少于5萬元標準,按時撥付,并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增長機制。三是完善激勵措施,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對基層干部的考錄、選拔、獎勵等關系切身利益的事項,堅持明底線、明導向,在政策上適度傾斜,激勵基層干部安心工作、創業發展。針對基層干部社會保障問題,由市財政每年劃撥500多萬元徹底解決社區工作者“五險一金”問題,受到社區干部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