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張葉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到“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這說明大學英語教學應從原本注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轉向增強學生的以英語聽說能力為主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從2007年至今,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作為一名在理工科見長的院校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筆者發現我校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仍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并沒有充足的訓練聽說能力的機會,從而影響了他們實際應用的能力。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pecha kucha這種國際流行的演講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并對此進行了實踐研究。
二、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現狀
1.學生語言基礎薄弱。由于我校生源大部分來自中小城市和農村,學生基礎相對薄弱,語法錯誤頻出,語音語調不規范,知識面較窄,缺乏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因此,他們對自身口語水平的認知使他們缺乏獨立自由表達看法的自信心且羞于開口,或者只能沿著老師給的參考方向進行淺層次的思考和表達,這嚴重制約了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
2.口語教學時間的局限。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而言,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種基本技能都只能放在這一門課程中進行,老師們有規定的教材教學任務需要完成,與此同時,許多高校的大學英語課課時卻在不斷縮減,這就使得教師能在課堂上進行比較耗時的諸如小組活動或者角色扮演活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所以想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口語訓練是難以達成的。
3.教師和教材的局限性。大部分的高校英語教學是由中國老師完成,由于教師出國接受培訓的機會不多,不能真正接觸純英語環境,對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缺乏直接感受,所以教學上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同時,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幾乎沒有專門的口語或聽力教材(通常使用讀寫材料的配套教材),大部分口語是對高中內容的重復。這些對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幫助有限。
因此,如何在有限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口語教學,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口語教學效果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大課題。本文將對Pecha kucha這種國際流行的演講方式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進行某些探討。
三、Pecha Kucha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什么是Pecha Kucha。Pecha Kucha Night(設計之夜)是日本傳到世界的一種活動,Pecha Kucha是個日本詞,意思是“喋喋不休或者閑聊”。在每場Pecha Kucha Night, 10名演講嘉賓給大家展示20張幻燈片,每張停留20秒進行簡要介紹( 每位演講者只有6分40秒),通過這種快節奏的幻燈片展示和演講者以圖片為中心的演講方式,可以使每個人(rén)的(de)演(yǎn)講(jiǎng)精(jīng)簡(jiǎn)扼(è)要(yào),表達卻內容豐富多樣,而(ér)且(qiě)在語言視覺化的幫助下,聽(tīng)眾(zhòng)也(yě)能(néng)相(xiāng)對(duì)的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多資訊。
根據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最優的方式高效促進教學的實現。Pecha Kucha 這種方式可以依托多媒體手段將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從原本的“聽講”升級為“聽講+觀看”,豐富了學生信息加工的認知方式。
2.如何將Pecha Kucha運用于口語課堂。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的話語占課堂話語的絕大部分,不但決定教學話題,甚至對話題內容也起著決定的作用,學生只在教師規劃好的軌道上完成簡單的內容表達。而在使用Pecha Kucha的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師只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向10名學生布置任務,按照講授內容,要求學生根據所給中心詞并結合自己已知或感興趣的方向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信息渠道尋找并制作與主題有關聯的10張幻燈片,幻燈片內容力求簡單且具有代表性,可以是圖片,簡短文字,符號標志等等。這10名同學根據每張幻燈片播放所定時間(20秒)以及內容準備好相關演講材料,演講題材自選,內容可以描述日常生活,介紹新思想新發明,可以講述態度或困惑,也鼓勵他們在幻燈片中穿插具有主題相關性的漫畫和名言警句,力求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統一。并做好在演講結束后的提問環節回答相關詢問的準備。
比如在講授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4(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時,學生可以圍繞文化象征這一主題查找各式各樣的認為能代表東西方文化的圖片(地標,人物,藝術作品等等),用3分20秒的時間把十張幻燈片的內容串聯介紹,因為每個學生對于所謂文化象征的理解不同,因此他們所展現的幻燈片及演講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于是就有了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10名演講者按要求不能在進行圖片介紹的過程中看準備稿,在訓練實施過程中,要求演講者嚴格按照規定時間完成講解(可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加,逐步要求演講者加快語速,增加演講內容)。演講者完成演講后,其他學生根據演講內容進行評價和提問,演講者負責答疑。教師適當點評。
3.利于Pecha Kucha進行聽說訓練的好處。首先,這種方式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模式,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中心,他們需要自行安排演講內容和表達方式,這能極大的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由于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詢資料、制作幻燈片、準備演講稿),演講者變成了新知識新資訊的提供者,這不但使他們有了責任感,同時也使他們有自信心。有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就不會在課堂發言時抓耳撓腮,無話可說,節約了課堂時間。最后,其他同學在這10名同學演講時也不會有一種事不關己的感覺,因為同齡人講述的內容本身就是他們的興趣所在,而且他們還承擔著演講結束后的提問任務,對于演講者而言他們鍛煉了口語能力,對于其他同學而言,他們鍛煉了聽力,接收了新資訊,也有機會通過提問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4.課堂注意事項。
(1)關于時間的控制。由于每次課時長90分鐘,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每次選取5-10名學生進行課前準備,10張幻燈片每張20秒,每位學生的演講時間是3分20秒,如果是大班授課,也可以分成若干小組,組員共同準備素材和演講稿并派代表完成圖片介紹。
(2)關于內容的控制。為了能夠在進行口語訓練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可以指定幻燈片主題,但不宜過于詳細,以免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遵循由易到難,由慢到快循序漸進的規律,不要在一開始就令學生覺得太難完成從而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3)關于課堂活動的全局掌握。在口語訓練過程中,除了演講者之外,也要隨時注意其他學生的專注情況,可以要求他們就聽到的內容進行復述或提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其中。
5.利用Pecha Kucha進行口語實驗結果。筆者任教的2013級班級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Pecha Kucha式”口語教學后,學生對于英語課的興趣明顯提高,在尋找幻燈片素材的過程中他們花費了一定的時間收集整理資料,這有助于學生對深層文化差異進行思考和分析,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記憶力。此外,由于演講前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有備而戰”使得不管學生英語程度如何,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有話可說”,作為課堂的信息提供者,即便是原本比較害羞內向的學生也變得非常自信了。經過學生反饋,這一方法不但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使多數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并樂意參與活動了。
四、結語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任重而深遠,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筆者針對我校以理工科為主的特點,將“Pecha Kucha”融入到每個大學英語精讀單元教學活動中,在為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準備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同時,使更多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能夠參與口語練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實現了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模式的一定創新。
參考文獻:
[1]朱雁芳.英語有效課堂教學之語言視覺化[J].山西:教學與管理,2012.
[2]岳晨,李姝毅.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教學方法探析[J].科技教育創新,2012.
*基金項目1:湖南城市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Pecha Kucha口語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湘城院發(2014)30號。
基金項目2: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研究項目: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構建研究,項目編號: XJK013CGD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