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振東
要團結不要“結團”
文/鮑振東
團結是力量、是旗幟、是形象。一個不講團結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不講團結的政黨是毫無戰斗力可言的政黨,一個不講團結的領導干部是不合格、不稱職、不可擔當重任的領導干部。對于領導干部來說,珍愛黨的團結、維護黨的團結、捍衛黨的團結,既是堅守黨性的內在要求,又是踐行黨性的重要保證。
馬克思主義政黨是靠團結起家的政黨。1848年,《共產黨宣言》代表無產階級政黨發出的一個響亮口號,就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時,馬克思明確指出:“國際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團結。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切國家之間牢牢地鞏固這個富有生氣的原則,我們就一定會達到我們所向往的偉大目標。”
我們黨從成立到現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除了靠崇高理想、嚴明紀律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外,靠的就是全黨、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沒有全黨的團結統一,沒有全國人民的團結統一,沒有全民族的團結統一,就沒有我們黨的今天,就沒有人民共和國的今天,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今天。
當前,我們黨正經受著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內外環境變化的嚴峻考驗,正面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嚴重危險,正落實著“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正在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珍視、維護和捍衛黨的團結統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和緊迫。黨的各級領導干部作為推進黨的各項事業的骨干和中堅,必須把珍視團結、維護團結、捍衛團結作為一種責任去擔當,作為一種品格去修養,作為一種規矩去遵守,自覺地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上當先鋒、作表率。
對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絕大多數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頭腦是清醒的,立場是堅定的,行動是自覺的。但也確有少數領導干部包括個別高級領導干部,喪失黨性原則,無視黨的紀律,不講團結講“結團”,熱衷于拉山頭、搞宗派。有的把公權當私器,在選人用人上以是否效忠自己作準繩,任人唯親、排斥異己;有的把分管戰線和部門看作私人領地,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有的把下屬當家臣,到處安插身邊人,培植私人勢力;有的把個人政治前途和命運寄托在實權人物身上,熱衷于找靠山、抱粗腿,媚權阿貴、趨炎附勢;有的心思不是用在工作上,今天搞同學會,明天搞同鄉會,八方聯絡、互通款曲,不遺余力地營造個人小圈子。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領導干部身上,但危害巨大,任其發展下去必將破壞黨的團結、損傷黨的形象、降低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我們黨歷來反對在黨內拉山頭、搞宗派。鄧小平同志指出:“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啊!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體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要出事。”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強調:“黨內上下關系、人際關系、工作氛圍都要突出團結和諧、純潔健康、弘揚正氣,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幫幫派派,不允許搞利益集團。”
誠然,黨員干部包括領導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需要正常的人際交往。馬克思曾經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人的諸多社會關系中,有一種不可或缺的關系就是朋友關系,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生活在社會上、工作在人群中,在處理好正常的同志關系的基礎上,結交一些知心朋友是必要的、無可厚非的。然而,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交朋友的問題上不能不講原則,不能沒有底線。這個原則和底線概括地說,就是必須以維護和捍衛黨的團結統一為前提,必須以鞏固和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為依歸,必須以卓有成效地開展黨的各項工作為目的。為了一己之私、一時之利,拉山頭、搞宗派,破壞黨的團結統一,瓦解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削減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絕不是一般的交朋友、重友誼的問題,而是嚴重地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必然要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處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