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詩平
近日,深圳市羅湖區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學習講座。其特別之處在于,“老師”是羅湖區委宣傳部輿情科科長李燕、科員周靜雯和另一名年輕的“創客”鄧祖云;“學生”是羅湖區委書記倪澤望、區長賀海濤等100多名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這一做法引起了公眾對官員學習活動的關注。
在人們的習慣思維中,開會講課都是上級領導講、專家教授講,很少聽說由群眾講、下級講。深圳市羅湖區逆襲安排講課人,請科長、科員等下級給書記、區長等上級領導干部講課,這種“下給上講課”的模式不僅突破常規,新穎別致,更引人思考,極具沖擊力。
“下給上講課”究竟好不好?基層一線的干部群眾實踐經驗豐富,涉獵的知識面與上級領導有所不同,通過他們的講課,可以對領導干部的思維有所啟發。
以羅湖區的這次特別講座為例,就好處多多。據了解,科長李燕、科員周靜雯給書記、區長等領導講的是一堂“新媒體·新思路”的課,“創客”鄧祖云給大家講的是“創客的故事”,這些對于開闊領導干部的視野,提升領導干部對“互聯網+”時代的認識,促進領導干部主動適應“創客”時代的要求,都不無裨益。同時,由于“下給上講課”的特殊性,在授課的過程中必然會少了很多空洞的理論,多了些生動的實踐,“干貨”多,水分少,有啥說啥,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還有重要的一點,這種不囿常規的做法,為領導干部開辟了不恥下問的通道,沖擊了傳統的等級觀念。上級坐在臺下,下級站在臺上,這本身就是一堂別開生面的好課,有利于領導干部真正轉變作風,放下架子,主動傾聽基層聲音,如此,真是一舉多得。
“下給上講課”作為羅湖區的一種創新實踐,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這樣的有益實踐要想長期堅持下去,還需要他們在具體的操作層面進行完善,并形成制度。而對于其他地方來講,也需要從中汲取經驗,主動探索,能讓下級走上臺來,給上級上課,如此,建成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機關才有望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