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母雪龍
回不去的家
文_母雪龍
原本購價為11萬元,開了3年多的車,老張竟以16萬元的價格出售了。錢收了,車卻依然在他手里開著。
那天下午接到領導指示,要求我們帶涉案當事人張某接受調查,5點左右必須到案。張某擔任縣區的部門一把手多年,現在是市國稅局副調研員兼機關黨委書記。
我們找到該單位分管紀檢監察工作的副局長,說明來意,他立即撥通了電話:“老張,你在哪呢?”“我在回家的路上啊,有事嗎?”按照我們安排,該副局長說單位有事,必須馬上回來。
電話那頭,老張提出:“我都馬上出高速了,能不能回去看看父親再來呀?”原來,他父親已年屆耄耋,生病住院已快1個月了,病情不見好轉,他今天提前下班是回去看父親了。
副局長用征詢的眼光看著我,怎么辦?讓他去吧,案情特殊,一旦走漏風聲,后果不堪設想;不讓他去吧,情理上說不過去。稍作思索,法紀還是占了上風,我堅決搖搖頭,副局長要求其立即返回單位。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對老張的情況有了大致了解,上世紀80年代初,他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一人拉扯兄妹5人,含辛茹苦,把他們都培養成人成材,他大哥在教書,他自己和三弟在市里部門做領導干部,一家人都發展得不錯。
老張已逾天命之年,不久前剛調回到市里。幾年前,因為在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他受到表彰獎勵,已解決了副縣級待遇。兒子大學畢業后在省城找了工作,談了女朋友,最近在籌備婚禮。他父親平時全靠在縣城的妻子照顧,這次住院,遲遲不見好轉,恐怕去日不多。
在副局長的講述中,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我們也是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子,因為工作,也常常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兒女面前盡責,可是家人都很理解,只是希望平平安安當干部,清清白白干工作。如果再違了紀犯了法,家人怎么面對啊,更何況一個風燭殘年生病的老人!
8年前,老張從家鄉所在縣平調到鄰縣,恰逢縣上大抓招商引資,為企業爭取減稅免稅的力度前所未有。縣上有明確要求,局里成立了以老張為組長的協調領導小組,為企業奔走。企業開工了,政策下來了,資金到位了,老張呢,在支持企業的交往中,心態也逐漸失衡了。
最早引進的那家污染較重的金屬回收企業,老板是個30多歲的年輕人,出手很大方,每次到市里聯系業務,到省里爭取政策,他要么同行埋單,要么主動或在老張的明里暗里的示意下,送上幾萬元工作經費。
他駕駛的那輛轎車,是地震后購買的家用車,已經開了4年多。其實這輛車已經從根本上與他無關了。轄區內一家錳礦企業在他調走前半年爭取了個減稅政策,一下子節約了幾百萬元。市里早就在說要調他回去,臨走了,他還是心有不甘,自己出面爭取政策,功勞苦勞都有,但企業老總好像有點無動于衷。
于是,他讓自己最信任的、也是管理這家企業的分局長,把要“賣”自己的車的消息帶給了老總。經過再三啟發,老總才“開竅”,終于和老張談起了“買車”的事。原本購價為11萬元,開了3年多的車,竟以16萬元的價格出售了。錢早已收了,車卻依然在老張手里開著,從縣里帶到市里,快兩年了。
老張終于在規定時間趕回了單位。我們對他宣布了接受市紀委調查的決定,面前我們,他喃喃自語道:“這家是回不去了……”
是啊,他回家的行程,恐怕已變得遙遙無期……(作者為四川省廣元市紀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