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張杭春
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問題研究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張杭春
學術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的產生適應了“知識海洋”的現代社會,它通過對知識進行組織與管理,本著開放的原則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知識增值和知識成果的共享,但它依然存在著很多棘手的問題,本文對學術機構知識庫存在的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問題進行初步探究,提出相應建議、措施。
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
學術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的產生適應了“知識海洋”的現代社會,它通過對知識進行組織與管理,本著開放的原則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知識增值和知識成果的共享。學術機構知識庫收錄的開放存取資源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以加工深度可劃分為:原始資料、知識化資源和導航資源;以載體形式可劃分為文本型、數值型、音頻、視頻、圖形圖像等;以存儲內容可劃分為眾多類型,常見的有論文類的學術論文、報告類的技術報告、數據類的實驗數據、其他類型的電子出版物、電子書稿、網頁及非文本形式的資源如數字地圖、仿真模型。不管是從何種角度對開放存取資源進行劃分,這些類型資源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屬于顯性知識的部分,都是可以編碼、可以用戶能夠理解的語言傳遞的知識。
(一)開放存取資源的收錄范圍無規定。
開放存取資源的收錄范圍無規定,導致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學術機構知識庫主要收錄本機構成員的知識成果,不管是顯性的知識成果還是隱形的知識成果均有可能被收錄。由于學術機構成員自身的水平各有千秋,所產生的知識成果的價值自然有高有低,一旦學術機構“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加區分、鑒別地收錄所有成員的所有知識成果,這就必將使學術機構知識庫內開放存取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
(二)收錄的開放存取資源類型復雜多樣。
收錄的開放存取資源類型復雜多樣,增加了學術機構知識庫知識組織與管理的難度。學術機構知識庫收錄的開放存取資源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通常包括:預印本(Pre—prints)、后印本(Post—prints)、會議論文、教學材料、學生課程報告、學位論文、項目數據資料、計算機軟件、圖像、非靜態的資源(如影像、聲音文件)等等[3],這些類型各異的開放存取資源是以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類型文件存儲在學術機構知識庫內的,而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文件又各有多種不同的存儲格式,如果學術機構知識庫沒有規定同種類型資源以某種固定格式存儲,只是簡單的收錄不同類型的開放存取資源而不做格式處理,那么這會給學術機構帶來知識組織與管理的難度,最終影響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的質量。
(三)缺乏同行評議機制或專家審核。
學術機構知識庫沒有像學術期刊那樣設立專家評審或同行評議制度,而是由學術機構成員進行開放存取資源收錄定奪或直接由資源提供者自行將知識成果上傳到學術機構知識庫,這就缺乏專門的質量審核,上傳的開放存取資源質量無法得到保證,使得學術機構知識庫存在著質量控制問題。
(四)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提交方式不合理。
學術機構知識庫面向開放存取資源提供者的服務模式有集中式服務模式、半分布式服務模式和分布式服務模式三種[5]。對于集中式服務模式和半分布式服務模式來講,開放存取資源的上傳有專業人員的質量把關,質量相對來說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證;但對于分布式服務模式來講,開放存取資源完全由資源提供者自主提交,再加上學術機構缺乏專家審核或同行評議機制,以至于開放存取資源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五)元數據質量存在問題。
在資源提供者提交了開放存取資源后,學術機構知識庫須對這些資源的特征和屬性進行描述,才能滿足用戶開放獲取的要求,提高用戶獲取知識資源的效率。但由于元數據標準不一,適用范圍各異,再加上元數據的錄入質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如對于提供分布式服務模式的學術機構知識庫來講,不但開放存取資源由資源提供者自主上傳,而且元數據的錄入也由資源提供者負責完成,這難免造成元數據錄入的不規范、不正確,從而導致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的元數據存在質量問題。
(六)開放存取資源標引不規范。
開放存取資源如果只是雜亂無章地存儲在學術機構知識庫內,這會影響到開放存取資源的使用質量及增加用戶獲取開放存取資源的難度,降低學術機構知識庫的利用價值;此外,對開放存取資源的標引如果沒有按照相應的規范進行,也會影響到開放存取資源的使用質量及用戶的使用效率。
(七)忽視對開放存取資源進行實時更新與修改。
知識的動態性特征說明了知識是不斷更新,知識在應用、交流的過程中,可被不斷豐富和拓展,同時知識具有時效性的特征,這就要求學術機構必須對開放存取資源進行實時跟蹤以便及時跟新與修改,如果學術機構沒有根據時間的推移而對開放存取資源進行相應的更新與修改,那么這些資源就落后于時代發展或存在錯誤,從而失去使用價值。
(一)確立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持續改進的目標。
持續改進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應當成為學術機構知識庫追求的一個永恒目標。隨著環境的變化、社會的發展,用戶對所需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學術機構知識庫作為社會知識的重要提供者,自然也面臨著用戶要求越來越高的壓力,為了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繼續發揮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的作用,學術機構知識庫就必須不斷、持續改進開放存取資源質量,并且將其作為學術機構知識庫繼續存在、不斷發展的一個永恒目標。
(二)學術機構領導者的重視與支持。
在確定了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持續改進的目標后,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得到學術機構領導者的重視與支持,需要領導者將這個目標付諸實踐,開展具體的行動。
(三)學術機構領導者要制定、貫徹具體的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方針。
具體的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方針是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的宗旨與方向,規定著學術機構開放存取資源的質量追求,因此領導者要謹慎地制定正確的、具體的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方針,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如公告、手冊等,將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的具體要求向學術機構成員解釋清楚,以增強學術機構成員的意識,提高學術機構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貫徹實施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方針。
(四)確保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過程中必要資源的保障。
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是一個不斷的、持續改進的過程,它需要學術機構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來保障質量控制的持續進行,這些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工作環境、經費等。學術機構領導者同時也是決策者,這些資源的提供必須有學術機構領導者的支持,才能確保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的持續進行。
(五)支持學術機構成員的工作,給予學術機構成員相應的鼓勵
在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的過程中,領導者必須為學術機構成員創造一個寬松的、舒適的工作環境,以利于他們工作的開展,對學術機構成員的工作表示支持,同時,根據學術機構成員的工作表現給予相應的鼓勵,如加薪、放假等,這可提高學術機構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保證工作效率。
(六)全員參與,做好開放存取資源質量的基礎工作。
列寧說:“圖書館員是圖書館事業的靈魂”,是圖書館之本,相應地,學術機構成員也是學術機構事業的核心,關系到學術機構知識庫發展的成敗。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不是單一學術機構成員能夠做到的,它需要的是學術機構所有成員的同心協力、充分參與,這才能形成人人關心開放存取資源質量、人人為開放存取資源質量負責的良好環境,在學術機構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才能、積極主動為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作貢獻,為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打響第一炮。
(七)對學術機構成員進行教育和培訓。
對學術機構成員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是保證開放存取資源質量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通過培訓,一方面可加深學術機構成員對改進開放存取資源質量、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理解與認識,在思想上樹立保證開放存取資源質量的意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學術機構成員熟練掌握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控制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為改進開放存取資源質量提供技術支持。因此,對學術機構成員進行教育與培訓是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一個重要部分。
(八)成立質量委員會,對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的質量進行實時監控。
質量委員會的成立是為了保證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的質量時時得到有效控制,確保用戶對學術機構知識庫的利用率,實現學術機構知識庫的價值。質量委員會可通過建立相關的用戶反饋機制,滿足用戶的興趣、需求,同時根據用戶提出的建議與意見對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進行適當的調整,以確保學術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資源的質量。
C931.2
:A
:1671-864X(2015)02-0118-02
張杭春,中共浙江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行政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