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方 方
孟子曾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從古至今,都被置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人才。如果修筑長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設大廈,人才就是棟梁。而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之下,人才堪稱第一生產力。人才力量跟不上,科技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他們就開始將為全國泌尿外科培養人才放在了建設綱領上。“到2020年,我國泌尿外科力爭達到國際水平”,郭應祿院士1998年提出的奮斗目標言猶在耳,新的藍圖又被規劃了出來,他們想要的已經是“亞洲一流”和“世界領先”。
于他們,2015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走進了第20個生日,“將才工程”也要滿13歲了。20年如一日,從這里,走出了一批批的人才和將才,支撐起中國泌尿外科事業發展的脊梁。
這是一門古老的科學。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五十二醫方》中就有關于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記載。唐代起,孫思邈曾以蔥管為病人導尿的故事廣為流傳,孫思邈也成為發明軟管導尿術的第一人。
這也是一個新興的學科。雖然中國早期關于泌尿外科的記載遠遠早于西方文獻,但并沒有形成系統的專門學科,直到上世紀中葉,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以后,中國的泌尿外科事業才開始真正發展起來。
196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開始監管科學、文教,他提出要在高校中設立科研機構的構想。第二年,北京醫學院北大醫院(現北京大學第一醫院;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大,獨立建院并更名為北京醫學院)決定成立泌尿外科研究室,而為研究室選定的領頭人是吳階平——中國泌尿外科奠基人。
在中國泌尿外科發展史上,吳階平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上世紀50年代中期,北京醫學院北大醫院在總論外科、系統外科和臨床外科3個教研組內設置了泌尿外科專業病床。吳階平、沈紹基和孫昌惕又分別負責這3個教研組內的泌尿外科工作。
在中國泌尿外科整體水平與國外天差地別的年代,吳階平表現出了過人的實力。他根據248例腎結核的臨床資料,結合雙側腎結核晚期患者的尸體解剖檢查,提出“一側腎結核,對側腎積水”的理論,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這一創見,被認為是國際泌尿外科學領域的一次突破性進展,引發了國際泌尿外科學界的轟動。
盡管建國之初,中國有關泌尿外科的書籍和文獻寥寥無幾,但憑著謝元甫、吳階平、施錫恩、虞頌庭、熊汝成等前輩科學家的努力,還是于百廢待興的窘境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四川等地建立起泌尿科,很快遍及全國。對于吳階平一輩的科學家來說,他們最大的追求不是一花獨放,而是滿園春色。這是一種情懷,是他們心中隱藏的火苗。
“當時吳階平已經調離北大,去籌備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了,學校還是請他回來做泌尿外科研究室主任?!惫鶓撛菏空f,“現在我們泌尿外科研究所里的年輕人對這段歷史印象不深。為什么呢?因為馬上就進入文革時期了,研究室沒有做太多事情?!?/p>
新成立的泌尿外科研究室在文革的風雨中沉寂下來,似乎并沒有留下什么痕跡,可吳階平和郭應祿心里的那團“火”卻沒有被澆滅,而是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燒的更達高潮。1978年,進一步創立了北京醫學院泌尿外科研究所,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這段曲折之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一直走在中國泌尿外科的前端,以一種穩健的態度,逐漸發展成一所集醫、教、研、防于一體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泌尿外科中心。而泌尿外科研究所也被認為是新中國泌尿外科事業的發源地和領導者。
對于中國泌尿外科的先行者們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中國剛剛從十年文革跨步到改革開放。
“十年動亂期間,中國出現了十分嚴重的人才斷層。”郭應祿以“荒廢”來形容那段歲月。被公認為我國泌尿外科和男科新一代學科帶頭人的他,文革期間一度成為燒傷科專家,直到文革結束才重返泌尿外科。眼看著可以大展拳腳,他卻發現,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展開,一股洶涌的出國熱也出現了,本土人才流失嚴重?!叭瞬艛鄬雍腿瞬帕魇Ы惶姘l生,直接導致當時中國人才青黃不接,尤其是泌尿外科,急缺業務和研究骨干?!?/p>
那是一個初面革新的年代,也是一個人才空虛的年代。雙刃劍之下,人才成為中國泌尿外科事業最關鍵的挑戰。
80年代末,《吳階平泌尿外科學》定稿會在煙臺舉行。一天,吳階平把郭應祿叫過來聊天,聊的就是中國泌尿外科的現狀。作為吳階平的嫡傳弟子,郭應祿自然是知無不言,把心里沉積了許久的想法一股腦傾訴給自己的導師。師徒倆一直討論到凌晨一點多,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要以泌尿外科研究所為平臺,為中國泌尿外科人才的培養出力。
“從煙臺回來后,我們嘗試在宣武醫院、同仁醫院等單位設點,主要是專家過去坐門診、巡診和參加手術一類的工作,效果不夠滿意。”那時,郭應祿已經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兼任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然而,在“試水”的過程中,他感覺到與中國泌尿外科對人才的亟需來說,這些法子實在是太慢了,跟不上泌尿外科發展的腳步。

郭應祿院士與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做討論
還能怎么做?這個問題一直盤亙在吳階平和郭應祿心底。
1994年,第一屆“吳楊獎”(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在杭州頒獎。與此同時,美國默沙東制藥公司的代表恰好也在杭州參加開會。聽說“吳楊獎”的消息后,他們找到郭應祿,希望能夠被引薦給吳階平。
會面后,默沙東代表表示,愿意為中國泌尿外科培訓做點貢獻,支持中國每年派遣2~3人赴美留學。此前,他們曾與中國政府達成技術轉讓許可協議,向中國轉讓當時最為先進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產技術。而默沙東(中國)有限公司也在1992年成立。因此,默沙東傳遞出這種善意,也并非一時興起。
聽到默沙東代表的話,吳階平與郭應祿心中一喜,或許以前他們想要做的事可以從這里找到轉機。然而,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每年去美國實驗室2個人,能學到什么?
按照美國當時的規定,外國人在泌尿外科只能學習基礎研究,不能接觸臨床。
默沙東代表的答案出來,吳階平與郭應祿很難不失望。泌尿外科研究所不是沒派過骨干去歐美學習,郭應祿和顧方六等人都曾走出去過?!皩W習基礎研究的渠道已經打通了,關鍵還在于臨床?!睂τ谒麄兊南M硸|代表表示無能為力,一個企業還干涉不了美國政府的行為。

郭應祿院士赴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和SKINNER教授討論培訓計劃

第一期學員李黎明(右)教授2015年重返USC培訓,與謝會文教授合影
郭應祿緊接著出了一個主意——由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出面建立一個培訓中心,默沙東公司來資助培訓?!拔耶敃r說,如果你們覺得中國的泌尿外科力量不足,可以請外國專家來中國講,就不會觸碰到美國政府對外國人學臨床的忌諱。這樣的話,一個老師可以教很多人。而且,中國也有不少有經驗的醫生來主講,可以促進中外泌尿外科研究的交流?!?/p>
此計一出,默沙東方面也沒有異議。眾所周知,吳楊獎是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利用社會資源與與強生公司所屬的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舉辦的。吳階平、郭應祿代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研究所與默沙東方面敲定主張后,又把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任也請了過來,組成了三方聯合的陣勢。
經過前期的準備,北京大學泌尿外科培訓中心在1995年正式成立(2004年更名為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吳階平擔任中心名譽主席,郭應祿擔任中心主任,負責全國泌尿外科醫師的培訓工作與實施。當年4月,郭應祿主持了培訓中心的第一次專家委員會會議。列席專家委員會的10位成員分別為:吳階平、郭應祿、顧方六、梅驊、馬騰驤、周志耀、候樹坤、唐孝達、鮑鎮美、張心湜。其中,除吳階平、郭應祿、顧方六為泌尿外科研究所的“土著”外,其余分別為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著名專家,臺灣泌尿科泰斗張心湜更是應邀從臺灣陽明大學而來。
此后,他們主動承擔起一流大學、重點學科對社會的責任,大力為全國泌尿外科培養知識面廣、工作能力強、素質好并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骨干。1997年郭應祿提出了啟動泌尿外科“人才工程”,通過為期6~9個月的長期培訓班,為全國各地培養19名學術帶頭人,有3000余名主治醫師以上的骨干參與了專題培訓班。自1999年4月5日起,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與中國教育電視臺《醫生之友》欄目合作,開設“醫生課堂”,聘請專家進行泌尿外科(含男科學)系列講座,每年進行52期,每期半小時。每周多次播放,以達到對基層專業醫生的普及教育。第一年覆蓋了7663人,第二年覆蓋了15630人,包括網絡教育共覆蓋了3萬多基層醫生,學員遍及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包括西藏、香港、澳門、臺灣的學員)。
一個承載著時代責任感的巨型“航空母艦”就此起航了。
“人才工程”實施后,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推行的多為“通識教育”,基本原則就是針對欠缺之處,“基礎不足補基礎,臨床不足補臨床”。
然而,要培養出中國泌尿外科領域真正的“明日之星”,單靠“人才工程”還是動力不夠。“還得要專門培養科主任級的領軍人才”,這個想法,在郭應祿心里不是一兩日了。
早在1998年,他就就上海舉行的全國學術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我國泌尿外科力爭在2020年達到國際水平。在當時,這種提法不可謂不大膽,站在20世紀末,即使馬上要看到千禧年的曙光,對大多人來說,2020依然是一個夢幻般遙遠的年代。
當然,既然敢如此“放言”,郭應祿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他認為,要實現這個奮斗目標,精英培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一流的領軍人物才能帶出高水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和團隊,創造出世界領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催生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學科領域和全新產業。2001年初,在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專家委員會上,郭應祿鄭重提出了“將才工程”計劃,重點對科主任級專業骨干進行培訓,舉辦“博士生導師培訓班”“熱點話題高端論壇”“境外培訓”等,造就戰略科學家和拔尖人才隊伍,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的領軍人物,促進全國泌尿外科醫學事業的快速發展。
“我們不止一次討論過這個設想,但那次是最堅決的。”郭應祿回憶道。他的計劃得到了專家委員的支持,首屆吳楊獎獲得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教授馬騰驤甚至有些夸張地說“舉雙手雙腳贊同”。
在這群國內最頂尖的泌尿外科專家看來,決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拔覈鴮嵭胁┦垦芯可逃?,博士點增加,博士生數量也在增加,但經過培訓的博士生導師卻寥寥無幾。如果導師本身就沒受過培訓,那怎么才能保證學生的質量呢?!?002年,培訓學院在湖南舉辦了第一期博士生導師培訓班,報名參加者達到兩百多個,而按照他們事前的調查,泌尿外科領域內的博導只有八十幾個。對于學科內人才追求進步的意識,他們甚感欣慰。
為了還原當年的課程講授情況,郭應祿特意拿出一本《泌尿男生殖系腫瘤》來舉例,這是他們當年以講義為基礎編寫的著作之一。在這部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課程節奏是從第二篇才開始講述專業知識,如: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顧方六的“膀胱腫瘤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鮑鎮美“尿路上脾性腫瘤的診斷”,臺灣陽明大學張心湜“經尿道切除膀胱癌”等。那么,開篇要講什么呢?用郭應祿的話說,是“思想教育”。該系列課程就是從吳階平的“21世紀臨床醫學”和“對成長的體會”開始的,裘法祖、虞頌庭等前輩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科研方法、職業道德,分享成功經驗等,將對職業的熱愛和對研究的精益求精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
“后來,我們要出版著作。隔三差五就能接到這些專家的電話,問是否付印,如果沒有,他們還有些地方需要修改,或者有新的知識點需要補充?!惫鶓撝两襁€為此感動。這些年來,培訓學院的專家委員們幾乎每年都要編寫教材,再累計成書,作為經驗總結和學術交流的專著,同時也納入部分學員的寶貴經驗,成為一時之經典。
2001年10月初,培訓學院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舉辦了首次熱點話題高端論壇,為期2天,當期主題是有關國際前列腺癌的熱點問題。參加者是來自全國醫學院校的科主任20人,而與他們面對面交流的導師,除了國內的七位專家,還有來自荷蘭、美國、英國的前列腺癌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使我國年輕的科主任們有機會與國際頂尖專家面對面對話,收獲極大。
2002年6月21日—30日,首批3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泌尿外科主任和年輕的骨干醫師赴寶島臺灣參加培訓。在專家委員之一、臺灣陽明大學校長張心湜院士的推動下,臺灣同道給予了學員無私的幫助。
這一切,都為“將才工程”計劃開了個好頭。但“將才工程”要做的不止這些。
“如果文章被選在國際會議上宣讀,作者卻出不起路費,我們出;如果在國際期刊發表文章,出不起版面費,我們還出?!惫鶓撜f。
與此同時,“將才工程”在“境外培訓”上有了新的拓展。2001年6月5日,郭應祿院士親赴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泌尿外科,并參加了美國泌尿外科年會,與Skinner教授會面并達成共識,確定了培訓計劃。隨后,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醫學院泌尿科的專家們回訪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表演了根治性腎癌切除術,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術,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等手術。專家們所展示的精湛技術給中國同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Skinner教授的手術,更是被稱贊為“干凈、漂亮”得如同“藝術品”。這是中國泌尿外科高層次培訓班的開始,也為“將才工程”培訓班赴美國學習拉開了序幕。此后,“將才培訓班”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邁阿密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休斯頓醫學中心M.D.Anderson癌癥中心和Baylor醫學院等著名大學遍地開花,贏得了美國泌尿外科學界的認可和尊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世界著名泌尿外科專家Walsh教授,最拿手的要數前列腺癌根治手術,是世界上首個創造性發明手術同時保留性神經的學者。學員參觀手術時,他會在手術之前把病人的病癥特色以及手術中的所有注意事項都提前講清楚,手術過程中允許學員提問,手術之后還要就整個手術過程來和學員討論。這種事無巨細的風格,使學員們過目難忘,回國之后就能完美地進行手術。不過,Walsh教授最初接受邀請時,對中國泌尿外科的整體水平觀感平平。學員們在霍普金斯,都會拿到厚厚的講義。哪怕只有五分鐘的講述,Walsh教授也會找人打印出來,生怕他們聽不懂英文,方便他們課后溫習。
一次培訓班走過來,Walsh教授對中國學員大大改觀,甚至在不同場合都大贊“中國醫生好”。“他為泌尿外科將才學習班每位學員有如此好的英語而驚訝;為對學術報告后熱烈而深入的討論而叫好;為中國醫生如此勤奮和刻苦,抓緊每一個機會學習的勤學精神而感動;也為這些來自中國各大教學醫院的學術帶頭人還能夠組成如此團結的精英學員團隊而感嘆?!痹谂cWalsh教授溝通后,郭應祿得到了這樣的答案,“他說這在美國是絕對做不到的,也愿意繼續參與我們的工作,和中國醫生繼續交往?!?/p>
2004年第8期將才培訓班活動結束后,Walsh教授把自己的專著送給每一位學員。而學員們離開后的幾天中,霍普金斯醫院的醫生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中國的泌尿外科醫生。Walsh教授在隨后的會議中表示,他們會在2005年派出3批醫師(包括他本人)前來中國與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進行互動學術交流。
“有一次我們交流,他得知國內很多醫生都看不到由他本人做前列腺癌根治(保留性神經)手術光盤后,主動表示要贈送一批給中國的泌尿外科醫生。我說要真正有效果,至少需要1000張,結果他一下就寄來了1500張光盤?!?/p>
Walsh教授對中國泌尿外科看法的轉變,與“將才工程”的初衷不謀而合——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將才工程”搭建起來的,是一座建立在學術溝通基礎上的橋梁。同樣在2005年,美國南加州大學Skinner教授也派出幾名醫師到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講課和手術表演。
經過13年的積累與沉淀,“將才工程”已經開辟了美國、新加坡、法國、韓國和日本和臺灣地區等培訓基地,27期出境培訓培訓855人次(美國23期、新加坡1期、韓國1期、法國1期、日本1期);共舉辦4期博士生導師培訓班,培訓了千余名來自于全國各地泌尿外科學界的頂尖學者和專業骨干;舉辦熱點話題前列腺癌高端論壇2期,培訓220人。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精神抖擻,總有一種力量驅使我們不斷尋求先進、創新、卓越。這種力量來自這個團隊,來自‘將才工程’的每一個學員。”2012年,在“將才工程”啟動十周年之際,北京大學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學院副院長、“將才工程”培訓班班長梁麗莉這樣寫道。
2002年10月,梁麗莉帶領第一批25名中青年泌尿外科專家前往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開始了“將才工程”啟動后的第一次境外培訓。此后的13年,她每次帶隊出行,參與到境外培訓班的活動中。

“境外培訓”是“將才工程”中尤為重要的一項?!白叱鋈?、請進來”,自郭應祿最初提出“將才工程”的設想時,就已經天然具有這種開放的前瞻性。然而,走到境外之后到底要學什么,他期待學員們身臨其境之后能夠有更深刻的領悟。
“將才工程”境外培訓班的學員均為主任級及以上骨干,他們的出行,是為了新的知識與技術,也是為了學到現代科室管理和??漆t師培訓知識。但郭應祿希望他們的視野能夠看到更廣闊的地方?!皩⒉殴こ獭眲傞_始的時候,國家還拿不出多少錢來送將才班的學員出國深造,但以郭應祿為首的班底一直堅持“免費”的策略,除了向社會募集資金外,郭應祿本人也默不作聲地向“將才工程”捐款。2004年,郭應祿就拿出了自己的專利獎金20萬元,知情人詢問緣由時,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只要能把中國泌尿外科水平搞上去,這算不得什么。這些年來,算上獎金和稿酬,他已經陸續捐出了近百萬。對一個學者來說,實在不是個小數目。
“有一次,我也跟著學員一起參加境外培訓。十天之后的總結會上,他們請我發言。我就講了一個關于‘七點半’的故事?!惫鶓撜f。所謂的“七點半”故事,發生在培訓班某次在休斯敦的活動中。當時,休斯敦醫學中心給學員定的參觀手術時間是上午9:30,為了按時到達,學員們預約了賓館早上7:30的“叫醒”服務?!翱墒牵銈冎?:30在當地醫院中象征著什么嗎?”郭應祿頓了一下,繼續說,“7:30時,人家的外科醫生已經結束了手上所有的準備工作,馬上就要進手術室做手術了。”
全身心投入、兢兢業業工作的敬業精神,為我國泌尿外科事業做貢獻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及一心為國的凝聚力,郭應祿認為,他們可以學到很多原本沒有料到的東西,比如職業自豪感。他舉例,南加州大學Skinner教授和邁阿密大學Soloway教授都以自己擅長的手術名稱或者專業名稱的英文縮寫當做車牌號;Walsh教授的藝術家妻子則專門根據他的專業特色設計了一款紅色領帶,后來但凡霍普金斯大學泌尿外科的例會或者其它集體活動,Walsh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就會不約而同地系上這款領帶?!八麄兎謩e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專業的熱愛,并且‘得意’于自己的創意。咱們也得提倡自豪感。白衣天使不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稱號,而應該普遍到對13億人日常健康的維護上,如果我們都不愛惜自己的職業,又怎么奢望別人去尊重和理解?”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丁強也對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的經歷念念難忘,“泌尿外科的住院醫生培養5年,這些住院醫生每天早上6點左右到病房,開始觀察病人、記錄病史,學習Camphbell Urology和病例討論,然后參加手術。手術結束后回病房處理后續的觀察、換藥等等,都要晚上8—9點鐘離開病房,晚上還要繼續學習。這樣長期而艱苦培養出的??漆t生在精神上、專業上和體力上都是出類拔萃的?!?/p>
丁強還感受到對方醫院在管理上十分注重各個流程和環節的嚴密,最大限度杜絕醫療差錯。“這是我第一次面對面接觸美國醫院的嚴格管理,第一次感受到JCI管理原則的運行?!睍r任科主任的他深受震撼,將點點滴滴的體會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日常的管理運行中,逐漸成長為華山醫院副院長和院長,終于推動華山醫院成為中國第一個通過JCI認證的國有公立醫院。
丁強的經歷并非獨一份?,F任第二軍醫大學校長的孫穎浩剛加入“將才工程”時也只是長海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他在后來不無感慨地說:“我的點滴進步僅僅是中國泌尿外科界無數受惠于‘將才工程’的中青年學者的一個縮影。所有學員都深深銘記‘將才工程’帶給他們個人和學科的變化?!?/p>
站在13周年的節點上,盤點“將才工程”學員的現狀: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院長王平、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徐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黃翼然、北京朝陽醫院院長邢念增……“將才工程”成就的不僅是學員的事業,更是中國泌尿外科的發展,也因此,“將才工程”被學員們尊稱為中國泌尿外科界的“黃埔軍校”,郭應祿自然成了他們心目中的“校長”。
這位“校長”向來不乏雄心。2000年,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國際聞名的美國泌尿外科年會(AUA)上成立華語會場。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可2006年美國泌尿外科年會舉行時,華語會場竟然真的成了現實。直到如今,美國泌尿外科年會每次召開的第一天,都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泌尿外科專家?!皩⒉殴こ獭钡挠绊懥K于發揚到了世界泌尿外科學界。
但“將才工程”的專家導師們并沒有自矜自驕,正如張心湜一般,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培養出來的“將才”,能夠像種子一樣遍撒全中國,在各地開花結果,培育出更多優秀的泌尿科專家。
從1998年起,郭應祿提出的“2020目標”就已經成為全國泌尿外科的奮斗目標。不過,他們并沒有等太久,到2010年,我國泌尿外科無論在規模上還是水平上都已經達到國際水平!

2015第27期將才班在美國USC舉辦
“但是在欣慰之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達到國際水平’是指大城市、大醫院的水平,而我國幅員遼闊,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差異很大,一些邊遠貧困地區甚至還在缺醫少藥的狀況下。新醫改方案的實施雖給予極大的重視、支持,但要使全國泌尿外科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任務還很艱巨。”郭應祿說。
他認為,“將才工程”是扶植中國泌尿外科人才發展的一個高峰,卻并非是終點,即便將來不再做“將才工程”,“也有的是工程可以做”。
“將才工程”13年,他已經開始思考以后的路,想的最多的就是“專科醫師培訓”,這是縮小地區差距,使學科在高水平起點上發展的必由之路。按照他的想法,臨床醫學應該不在設置??拼T士、博士學位,取而代之的最高職業標志就是專科醫師證。頒發標準借鑒美國的風格,只在八年制畢業生中給予醫學博士(MD)學位,五年制畢業后如果后續的三年住院醫師培訓合格也可獲頒MD學位。這樣一來,醫學教育體制自然也會發生變化,只保留五年制及少數八年制,取消六、七年學制,使之更為標準化。當然,科研型學位(Ph.D)也不再與臨床醫師資格掛鉤。“現在北京、四川、上海等地政府已經開始試點,培訓細則也已經制定,只是相關配套法規尚未出臺。”他陳述著自己的觀點。
然而,如果將中國泌尿外科比作一個人,創新是“這個人”的一條腿,科普則是“這個人”的另一條腿。針對泌尿外科的科普工作,郭應祿啟動了創普健康工程,以期對基層和民營醫院專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翱破找矐撆c時俱進,我們是泌尿外科,但是泌尿外科的科普不應該一直在講腎長在什么地方,而應該講一下泌尿外科有什么創新,提高老百姓的科技知識水平,讓他們對我國的泌尿外科醫療有信心?!睋Q句話說,他希冀的是“高層次的科普”,而非過于簡單的“1+1=2”。
在郭應祿的宏圖上,他們會和北大深圳泌尿所聯手啟動“國際泌尿生殖系腫瘤基因組學計劃”?!霸谶@條路上,我們和世界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才有可能真正走在世界前面?!彼嘈?,此項工作會衍生出有利于早期診斷、疾病演變及個體化治療的有益指標,也會吸引一些國外學者參與,為腫瘤診治預防做出貢獻,以實現在重大研究項目中由跟隨歐美到引領國際的重大轉變。
抓轉化醫學、繼續擴大國家重點學科隊伍、加強國際間學術交流、成立泌尿外科發展基金會……2020年的中國泌尿外科是什么模樣?21世紀末的中國泌尿外科又會是怎樣的面貌?此時此刻,能夠想象,卻還有諸多意料之外。一重一重的目標最終都還是化作那一句“亞洲領先,世界一流”,但漫漫征程,即使真的只能在百年之外,他們也相信終會實現,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理想,而是全體泌尿外科將才們的“中國夢”。

2015年5月,梁麗莉教授再次帶隊前往美國USC
年過85歲的郭應祿院士心中還有另一想法,為了迎接生命科學第三次革命——融合科學。他積極參與并建立微能量醫學器官功能修復醫學,讓我國學者不但要參與且做此項事業的引領者,希望政府支持,更多人參與。
十年磨一劍!2002年,我還是長海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作為首批赴美國“將才工程”學員,參加了在南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舉辦的學習和培訓。時隔十年,往事依然歷歷在目。此次“將才工程”的學習對我在科學創新、學科管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將所學所聞所見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使我一步步成長,成為長海醫院副院長、院長和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其實,我的點滴進步僅僅是中國泌尿外科界無數受惠于“將才工程”的中青年學者的一個縮影。所有學員都深深銘記“將才工程”帶給他們個人和學科的變化,也都深深感受到,郭老不僅是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承前啟后的重要領頭人,更是我國泌尿外科事業具有戰略眼光的重要領路人!
——孫穎浩 第二軍醫大學校長
由衷感謝郭老的高瞻遠矚,創立“將才工程”,為我國泌尿外科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精英和管理人杰。我作為泌尿外科“黃埔軍校”的一名學生,也將永遠銘記和擁戴我們尊敬的郭應祿“校長”。
——丁強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
“將才工程”是我國醫學繼續教育的一種創新,“將才工程”的十年是我國泌尿外科發展最快的十年,為我國泌尿外科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短時間內縮短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的距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徐勇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十年來,“將才工程”已經培訓了近千名來自于全國各地泌尿外科學界的頂尖學者和業務骨干。工程創立時的初衷理念之花已經結出累累碩果。當年的青年已經成為骨干,骨干已經成為專家,專家已經成為領軍人物,專業知識與管理理念的共同融合、交織碰撞又造就了醫院管理者……這些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引領著中國泌尿外科事業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其影響力之大已經超越了學科的范疇,其覆蓋面之廣已經突破了地域的界限,真真正正成為了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搖籃、醫療衛生行業的“黃埔軍?!?。
——王平 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
“將才工程”讓我認識到:學科發展必須保持合作奉獻的團隊精神,堅持規范精細的臨床工作原則,建立學習創新體系方可保證科室的可持續發展。
——黃翼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
“將才工程”走過的十年,我覺得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是可以明顯看到有巨大的變化:一是中國各地區之間的差距在縮小,過去沿海地區大城市和內陸地區的大城市都存在著技術上的明顯差距,現在這方面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即使一些中等城市也能開展泌尿外科領域中高難度的手術,如腹腔鏡、經皮腎鏡和輸尿管鏡等微創技術已經相當普遍。二是我們與國際上的差距在縮小,參加國際會議的中國人多了,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大家也很平常的去出席了,我們有的年輕教授還在國際會議上作主題發言,還有的可以受邀去國外“表演”手術;我們與國外的大學或醫院在課題合作上也在成倍增加、合作研究的內容和水平都很高。尤其是一些規模大、規格高的國際會議都可以在我國舉辦,這個變化是巨大的,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三是學術活動活躍了,交流頻繁了,全國學術年會、專題會議,大區學術年會、市級學術年會、省間學術會議,國內外交流會、討論會、論壇等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似乎國家變“小”了、地球變“小”了,時間也不夠用了。
——張元芳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原院長
“將才工程”不但注重培養了學員的業務能力,還非常重視道德修養的提高。郭應祿院士多次囑咐大家要注意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期望大家成為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在臺灣學習時,張心湜院士帶領大家參加學術會議、指導大家機器人操作,張校長忙前忙后,可以體會到他老人家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都教給大家。還有一件事令所有學員都十分感動,張校長帶領我們參觀了多家醫院泌尿外科,介紹了科室建設及運行情況。每參觀完一所醫院,張校長總是先送大家上大巴車,之后他乘小車趕奔下一所醫院,提前在下一家醫院門口迎候我們。一個德高望重的令我們尊重的前輩,就這樣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大家怎能不為之感動?我們就在這些細微之處感受到醫學大家的風范及對我們這些泌尿晚輩的厚愛。前輩們用自己的點點滴滴的工作感化著我們、教育著我們,作為被寄予厚望的中國泌尿外科醫生該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怎樣將前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邢念增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北大泌尿外科“將才工程”培訓班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次這樣大規模派出中國醫學界精英有組織地到先進國家學習。這種特別的培訓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泌尿外科水平,是中國醫學史上的壯舉!
一個事業的創建和成功,關鍵是創建人和領頭人,再就是全體創業人員的勤奮和努力?;仡櫋皩⒉殴こ獭钡臍v史,由于郭應祿教授的這種遠大和卓越的胸懷,他所創立的中國泌尿外科“將才工程”培訓班培養了一代優秀的中國泌尿外科精英。今天的中國泌尿外科已在許多方面趕上世界水平,這是郭應祿院士在中國醫學史上和泌尿外科發展史上建立的永遠的歷史功勛和豐碑!可以講,中國這一代的泌尿外科醫生都是在恩師的教導下成長起來的。
——謝會文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KECK醫學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將才歲月蕩真情,精英齊聚謀共贏。
趕超世界展雄心,腳踏實地報國行。
十年培訓涌精英,百年大業帷幄定。
人才輩出萬象新,中國泌外前程錦!
——王共先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