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
(雞東縣氣象局,黑龍江雞西 158200)
針對氣象裝備保障的信息化系統工程的探究
張曉峰
(雞東縣氣象局,黑龍江雞西 158200)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氣象裝備的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我國各地、縣級的氣象部門還未全面的建立專用的技術裝備。地、縣兩級的氣象裝備管理只限于人工抄錄、賬簿記載等方式,不能很好的地掌握和了解各類氣象裝備的實際情況。目前,我國借鑒J2EE技術,根據地、縣級用戶要求,從增加國家級查詢的全國氣象裝備數據庫,自動入庫和自動盤點這些方面對原來氣象裝備的保障系統實行了升級和完善,極大的提高了氣象裝備保障工作的運行效率,為以后的氣象裝備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氣象裝備 J2EE技術 信息化管理 沙盒模型 共享訪問的模型
根據每個省中地、縣對ASOM平臺氣象裝備的管理系統中運作程序反饋的建議,對氣象裝備的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內容是:
(1)每個地縣氣象裝備的管理人員能對本省份裝備庫進行維護,其中包括修改、添加、刪除等。
(2)地區級裝備的保障人員必須能同時查詢、瀏覽國家級及省內的裝備庫清單,可以區分哪些是省內的,哪些是國家級別的;國家級別裝備的保障人員不僅能查詢和瀏覽國家級別的設備清單,還能查詢瀏覽每個省份的設備清單。
(3)調整庫存的管理功能板塊,允許低級能夠自動入庫去收料,除了能提供自動入庫的功能,還必須兼顧到原來各種業務的處理情況。
(4)支持系統的自動盤點,不需要人工進行逐條的錄入裝備信息。氣象裝備的信息錄入方式和過濾的整體操作流程得到了優化就是重新設計了操作方式以及錄入方式。
2.1設計思路
在氣象裝備的保障系統中,升級和完善的總體設計包括:先統一規劃再分步實施;相互聯系和信息共享;業務驅動以及IT引領。
(1)先統一規劃再分步實施是指統一規劃中國的氣象裝備庫,從高級到低級分步去實施裝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2)相互聯系和信息共享指的是國家級別、省級、地縣級別與臺站級別之間系統的相互聯系和信息互通;信息的共享指的是加強裝備的保障系統和其他的ASOM子系統集成建設。
(3)IT引領的氣象裝備保障系統必須始終圍繞著業務去進行信息的系統改進,全部氣象裝備保障系統里的操作流程以及功能都要緊緊的為繞著氣象裝備保障流程業務;并且運行優化氣象裝備保障的管理系統,不但可以提高各個級別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進一步的規范裝備保障的業務流程。
2.2總體建設框架
氣象裝備的保障系統完善升級,總體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在原來ASOM的基礎上繼續擴充。這次完善升級主要是建設省內地、縣級的裝備庫,使地、縣級的用戶能方便的管理本級別的氣象裝備信息。所以,本次系統的完善升并級沒有更改ASOM基層各個級別的核心服務,只是對裝備保障系統內的應用邏輯和數據結構進行了調整。
在數據庫設計階段里,對數據庫設計的補充和優化,都充分的考慮到了遵守原來ASOM數據庫的基本設計原則,盡量利用原來ASOM系統的公共數據結構,使其影響降低到最小化,這就是本次數據庫設計的原則。因為改造升級后的系統還要實現省級庫在本地縣區使用,國家級的裝備庫能全國共用的特點,為了保證各個裝備庫之間的數據獨立性,那就必須在原來的系統基礎之上,添加數據訪問的層級模型,不同的裝備庫分別支持不一樣的訪問策略。比如:國家級別的設備庫都使用共享性的訪問模型,所縣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設備,地區的數據庫則用沙盒模型去保護本級別的設備數據,在沙盒的使用范圍內運用邏輯相對獨立的本級別裝備庫,其他的地市都在這個沙盒的外圍之外。沙盒模型底層是通過在現有的設備數據中設置訪問授權碼以及標志位置來實現的。在目前來看,氣象裝備保障系統和其他的子系統之間數據共享比較多,都是通過數據的訪問接口或是通過應用編程的接口方式去進行。數據庫的結構在調整之后,需要重新對數據的訪問接口進行設置,添加數據訪問的層級模型之后,還需要重新設置應用編程的接口。通過這種對接口之間的重構,保證氣象裝備的保障系統在升級改造之后不會影響其他的子系統,從而達到提升ASOM平臺可持續發展和可維護性的目的。
(1)各省級別的氣象裝備維護。該系統已實現省級裝備的管理人員對本級別氣象的裝備清單,本級別氣象裝備庫的分類進行系統維護的功能。
(2)國家級別的用戶查詢。目前,對于各省級裝備庫,省級裝備的保障人員能查詢本省裝備清單,對于國家級別的保障人員可以查詢到國家級別裝備庫,本系統在現有的基礎上還實現了國家級別的保障人員也能查詢全國氣象裝備的清單。
(3)氣象裝備的調撥自動入庫。在原有的氣象裝備保障系統中,上級部門在調撥出庫之后,其下級的部門調撥入庫則需要手工核對每個裝備錄入的數據,操作相當的復雜繁瑣。而目前已經完善的調整了系統中庫存管理的功能模塊,對下級部門的裝備入庫操作實行自動化處理,有效的避免了重復工作,大大的提高了裝備保障人員的工作效率。本系統不僅提供了自動入庫功能,還兼顧了原來各種業務的處理情況。比如:上級的一個發料,下級也許會接收多次,在接收的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退、換等復雜的情況,這次改進后的系統就能夠靈活的去處理這些問題,很大限度的減少了保障人員的重復工作量,并且提供了完善的裝備數據的管理功能,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減少了人工的錯誤操作。
(4)庫存的自動盤點。在原來裝備的保障系統中,進行庫存盤點的時候,需要手工單個的錄入各個氣象裝備信息,升級之后,氣象裝備的保障系統能自動生成所需的盤點清單,大批量的對數據進行及時更新。
氣象裝備的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溝通,才能很好的掌握和了解氣象裝備的基本情況。氣象裝備的保障系統得到了升級和完善,一些縣區氣象技術的裝備中心也進行了試驗,能穩定運行,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滿足地、縣級一些不同用戶的需求,大大的提高了我國氣象系統的裝備保障管理實時高效性。此外,系統有較好的可擴展性,為今后各地、縣級和臺站級的氣象裝備保障管理開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花興來,劉慶華主編.裝備管理工程[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2]汪應洛主編.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呂文華,邊澤強.地面氣象觀測站自動檢測系統研究[J].氣象,2012.
[4]劉浩華,李祝文.后勤裝備保障效能評估研究[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11.
[5]宋連春,李偉.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發展[J].氣象,2010.
張曉峰(1983—),女,漢族,黑龍江雙城人,當前職務:業務股長,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綜合氣象觀測。